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延续组和常规组,各49例。延续组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延续组护理满意度47例(95.92%)显著高于常规组40例(81.63%),延续组巴氏生活能力指数(MBI)、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独立生活能力 出院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延伸服务及居家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按照出院后所行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出院延伸服务及居家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ADL评分及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出院延伸服务及居家护理有利于患者日程生活能力及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龄髋部骨折 出院延伸服务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尘肺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124例尘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干预组制定康复计划和干预方法,通过电话回访,及时调整措施,回访时间为半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提高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稳定和改善尘肺患者病情,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矽肺患者 家庭护理干预 电话回访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出院患者远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干预后的半年、一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达标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血糖达标率、并发症三方面的对比在半年期无差异,但在一年期的对比中,两组患者的上述三种指标的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的远期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可并减少并发症,提升生存质量,提高远期康复效果。

  • 标签: 延续护理 老年糖尿病 出院患者 远期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外两种不同方式延续护理在携带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出院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的192例患者按能否在院内picc专科门诊行导管维护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112例。对照组为下级区域医院实施的院外延续护理,观察组为我院实施的院内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延续护理方式发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知晓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6%,低于对照组的2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度观察组(94.01±8.9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8.11±1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picc专科门诊延续护理方式可提高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度。

  • 标签: PICC出院带管患者 院内外两种不同延续护理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流程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流程管理实施前后内科病区患者各120例,对比两组满意度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入院安排、巡视状况、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呼叫应答、用药、饮食指导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流程管理模式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管理 流程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心内科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的实施是提高患者住院治疗规范性的重要构成,同时是提升口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为保证心内科服药到口流程管理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某院心内科患者服药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护士的放药合理性进行阐述,从而更为明确的将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的作用及其所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呈现,以此为心内科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帮助。

  • 标签: 心内科 服药到口 流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给予患者更好的指导。方法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我院有50例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将在这一期间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有50例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将在这一期间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结局。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两个月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的颅内水肿以及负面情绪和运动障碍以及睡眠障碍等方面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发现两组患者在第一救治时间以及48h内的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等方面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运用改良护理流程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运用。

  • 标签: 改良 急诊护理流程 脑梗死 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出院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自我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的出院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在出院的时候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微信群,给予微信教育。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2个月来院进行患侧上肢肩关节活动能力检测评估,记录。结果微信教育组患者功能锻炼达优率79.07%,对照组为4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教育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出院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中的自我管理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

  • 标签: 微信教育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出院患者 功能锻炼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流程护理模式在妇科围术期的应用。方法收集112例病例资料来自于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妇科收治的围术期患者,而且在研究当中依据随机数字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妇科围术期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妇科围术期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快速流程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56例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56例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快速流程护理模式可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特长,在妇科手术应用中能够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其机体恢复,缩减康复进程,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快速流程护理模式 妇科 围术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门诊医疗系统是面对国民设置的第一线医疗体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待门诊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给我国门诊流程信息化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现代门诊流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相关的优化建议。本文从实际出发,从门诊流程信息化建设入手,将门诊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等各个流程中的相关建设进行分析,讨论其优化方法。

  • 标签: 门诊流程 信息化建设 现状分析 优化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础护理流程在院感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与基础护理流程,观察院感控制效果。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主要科室包括呼吸科、脑外科、普外科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与伤口感染;5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患者35例,治疗有效患者为14例,治疗无效患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50例患者中,发生恶心与呕吐不良反应患者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结论院内感染对医院的医疗效果以及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要经由多种手段对其给予控制,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在常规感染控制的基础上参与基础护理流程,能够实现更为显著的感染控制效果,对提升院感控制效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基础护理流程 院感控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鼻咽癌放疗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工作后,观察对其出院后进行鼻咽冲洗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01月收治的10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鼻咽癌放疗患者展开分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完成鼻咽癌放疗患者护理工作;观察组(53例)采用常规护理加延续护理方法完成鼻咽癌放疗患者护理工作;最终就两组鼻咽癌放疗患者在出院后进行鼻咽冲洗依从性方面展开对比。结果完成3个月鼻咽癌放疗治疗后,同对照组患者鼻咽冲洗依从性进行对比,观察组鼻咽癌放疗患者获得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于鼻咽癌放疗患者合理选择延续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工作,对于患者出院后进行鼻咽冲洗依从性可以确保显著提高,进而使得系列放疗不良反应获得显著减少,最终使鼻咽癌放疗患者的预后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鼻咽癌放疗 鼻咽冲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手足显微外科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86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的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血运观察次数、查房巡视次数、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交接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血运观察次数和查房巡视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多,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经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交接时间,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流程优化 手足显微外科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携带留置尿管出院的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72例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延续组,常规组,对要出院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告知其注意事项。延续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干预。结果常规组满意率为77.77%,延续组的满意率为94.44%,并且延续组的感染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8.88%,延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加速患者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留置尿管 脑血管病 延续护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延续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所有患者根据入院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均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延续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快捷优化流程在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提升脑损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自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流程,实验组给予急诊快捷优化流程。使用颅脑外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法1对两组患者进行初步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入急诊科时间、抢救时间、抢救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优化效果以及优化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抢救时间、抢救费用等方面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且总满意度和死亡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采用急诊快捷优化流程实施抢救,能缩短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是有价值的抢救优化方法,且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脑损伤 急诊快捷优化流程 急救 效果评价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流程管理在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并实施MECT护理全面流程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后,MECT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MECT患者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安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

  • 标签: 全面流程管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预约诊疗服务在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中实践价值和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门诊科2016年1月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和2016年之前常规的诊疗服务情况进行对比,总结预约诊疗服务在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中的应用情况,并做出分析。结果观察组总诊人次量高于对照组,同时网络预约比例13.33%高于对照组的0,电话预约比例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约诊疗服务应用于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中,能够合理分流和缓解就诊人群集中的压力,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因此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预约诊疗服务 优化门诊就诊流程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休克快速反应流程应用实施于急诊患者中的具体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休克病人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病人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休克病人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其应用休克快速反应流程,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4.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85.5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患者出现休克的原因比较复杂,休克抢救流程仍需持续完善,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实行休克快速反应流程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休克 快速反应流程 急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