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粘接树脂嵌体中表面预处理对微渗漏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拔出的100颗新鲜拔除的磨牙(无龋坏)当做分析的对象,根据嵌体制作要求对邻牙合Ⅱ类窝洞进行制备,同时制作树脂嵌体。遵拔除顺序分为四组(甲组、乙组、丙组以及丁组),每组25颗。甲组为直接粘接、乙组为自酸蚀处理、丙组为全酸蚀处理、丁组为磷酸处理,对四组的龈壁渗入深度、轴壁渗入深度进行总结。结果甲组的龈壁渗入深度大于乙组、丙组、丁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轴壁渗入深度大于乙组、丙组、丁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丙组、丁组间的龈壁渗入深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丁组间的轴壁渗入深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轴壁渗入深度大于龈壁渗入深度,差异显著,P<0.05。甲组、乙组、丙组轴龈壁渗入深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粘接树脂嵌体的表面预处理中,酸蚀处理能减少牙体组织同自粘接树脂水门汀间的微渗漏,而磷酸单独预处理对于龈壁处牙本质粘结界面微渗漏影响大于轴壁处釉质。

  • 标签: 表面预处理 自粘接树脂水门汀 粘接树脂嵌体 微渗漏 影响
  • 简介:摘要创伤病人使用疗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创伤疗的病理基础的认识可以指导临床工作,其在控制创伤后的疼痛、肿胀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作为一个不良反应小、成本低、操作简便及依从性高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护理工作量。该文就疗的病理基础及目前疗的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冷疗 软组织创伤 局部冷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7例产科腰联合麻醉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507例产科腰联合麻醉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7.93%(243/507),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2.07%(264/507),采取综合性护理;以产痛、焦虑水平、分娩控制感得分作为观察指标,并对比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S、VRS、PPI、VAS-A得分均低于对照组,LA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寒战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提高产科腰联合麻醉初产妇的舒适度,显著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对于促进分娩、改善妊娠结局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产科 腰硬联合麻醉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我院2002-03以来,用一次性腰-联合麻醉包,一次穿刺完成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的操作及其复合麻醉(CSE),结合SA具有起效快、作用完善、麻醉用量少的特点[1],用于剖宫产手术取得了很大成功,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年龄23~37岁,体重65~90kg,妊娠38~41周,ASAⅠ~Ⅱ级,术前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剖宫产妇。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n=100)和EA组(n=100)。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及手术时间统计学无统计学差异。术前用药、术前准备无差异。1.2方法入室静卧测得BP、HR、SpO2作为基础值后,开放静脉通道,于麻醉前输入液体300~500ml。CSEA组选择右侧卧位L2~3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将腰穿针置入硬膜外穿刺针内直至碰有阻力感,问询剖宫产妇无任何异感后再缓慢刺破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中,如有脑脊液流出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液(10%葡萄糖液1ml+0.75%布比卡因2ml)2.5ml行SA,注药后快速退出腰穿针,硬膜外腔置入导管备用,必要时给药。EA组同样选择右侧卧位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4~...

  • 标签: 麻醉 脊椎 硬膜外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膜下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慢性膜下血肿患者,对其均采用手术治疗,将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28例,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膜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护理的满意度高,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膜下血肿误诊为硬膜外血肿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报告为膜下血肿且被误诊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对本次患者进行CT检查,且分析颅内血肿不同量和不同部位CT表现。结果本文研究中,经手术活检确诊的有16例,其中10例经复查CT检查,可发现血肿量增加,且实施了相关手术治疗,其余的20例患者经MRI检查、冠状位CT复查而明确诊断,但均恢复良好,出院,且无任何严重后遗症。结论对于膜下、硬膜外血肿需联合CT影像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定,若发现误诊则需予以积极的预后处理,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 误诊 预后情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创伤病人使用疗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创伤疗的病理基础的认识可以指导临床工作,其在控制创伤后的疼痛、肿胀有显著的疗效,同时作为一个不良反应小、成本低、操作简便及依从性高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护理工作量。该文就疗的病理基础及目前疗的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冷疗 软组织创伤 局部冷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的不同影响因素开展体外研究。方法以2017年1月~3月选取120个新鲜离体磨牙作为研究对象,均制备邻牙合面洞,按照不同材料及粘结系统分成实验1~3组,各40个,其中,实验1组填充材料为3M自酸蚀粘结剂+3MZ250复合树脂,实验2组为自酸蚀粘结剂+3M流动树脂垫底+3MZ250复合树脂,实验3组为3MP90粘结系统+3MP90复合树脂,对比各组染料渗透情况。结果实验3组微渗漏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0.05),实验1组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实验表明,P90复合树脂充填微渗漏小,自酸蚀粘结剂对于复合树脂微渗漏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复合树脂 微渗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光敏树脂在前牙牙间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美观满意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2例需要进行修复前牙牙间隙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追踪观察1年,2年后的疗效及满意率。结果1年满92.31%,2年满意率88.46%。结论光敏树脂是修复前牙牙间隙比较理想的材料,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光敏树脂前牙牙间隙疗效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离子和流体树脂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从来我院修复楔状缺损的患者中选择了80例为研究对象,一共有308颗牙齿。将这些患者以随机抽单双数的方式分成研究A组与研究B组。前组应用玻璃离子材质进行修复,后组应用流体树脂材质进行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以及两年后牙齿良好率。结果比较两年后牙齿良好率,两组之间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另外A组的牙本质过敏情况少于B组,B组牙部分缺损情况少于A组,两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而在继发龋、完全脱落、边缘不紧密、牙髓病变等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玻璃离子和流体树脂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各有各的优势,基本效果都很好,玻璃离子修复的预防敏感效果,而流体树脂修复的防止脱落效果更好,因此应该根据患者需求选择何种修复方式。

  • 标签: 玻璃离子 流体树脂 楔状缺损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腰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做剖宫产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24人。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做剖宫产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腰联合麻醉做剖宫产的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恢复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腰联合麻醉做剖宫产具有麻醉起效快和痛觉恢复时间快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硬腰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和安全性,为临床慢性膜下血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搜集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慢性膜下血肿患者共2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的适应范围。结果24例患者给予钻孔引流术,其中1例术后未好转行二次引流术改善,2例复发接受再次手术。2例患者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其中1例因发生硬膜外血肿、血肿多数呈血块,无法保证彻底引流排出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1例因血肿包膜厚度较高而选取骨瓣开颅清除术,2例患者术后均成功治愈。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共2例(7.69%),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钻孔引流术通常为临床慢性膜下血肿的治疗手段,该方法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但若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伴有硬膜外血肿及血肿包膜厚度较高等特征时,则需给予骨瓣开颅清除术以便于有效地清除病灶处的血肿。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方法 安全性 适应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复合树脂对后牙进行美学修复充填观察其临床美学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93例102颗龋齿采用美学复合树脂多色分层充填术,后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6、12、18、24、32个月进行复查。参考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标准评价体系(VSPHS)标准;2001年Dietschi首次提出依据牙体解剖层次分层修复(layeringtechniques)的理念,即应用复合树脂模仿釉质—牙本质自然层颜色特征进行多色分层修复(multishaderestorationtechnique)。对其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追踪评价和总结。结果充填体1周、1、6、12、18、24、32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9%、97%、97%。结论复合树脂美学修复及美学效果好,治疗快捷、价格合理、患者接受,令人满意。

  • 标签: 美学修复 复合树脂 分层堆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香六君子汤治疗胃脘痛(脾胃气虚型)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消化科确诊为胃脘痛且中医证型属于脾胃气虚证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则联合香六君子汤口服,2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症状积分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显著(P<0.05)。结论香六君子汤治疗胃脘痛(脾胃气虚型)的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香砂六君子汤 胃脘痛 脾胃气虚型 症状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膜下血肿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膜下血肿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其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探析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有3例颅内积气,1例肺部感染,4例癫痫发作,1例精神障碍,2例血肿复发,无术后压疮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术后护理 护理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产科手术中应用腰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接受腰联合麻醉,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总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总优良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显著低于对照组(25.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过程中,腰联合麻醉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麻醉效果,而且更加安全可靠,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方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联合麻醉术后疼痛给予中药热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行腰-联合麻醉妇科手术后腰痛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普通热水袋热敷腰部和中药热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优于后者(P<0.05)。结论中药热敷治疗应用于腰-联合麻醉术后腰痛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缓解疼痛,疗效显著。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术后疼痛 中药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征、CT表现与手术结果。方法对2014—2017年我院收治经头部CT证实的CSDH共7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CT表现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73例(93.59%),5例复发(6.41%),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膜下血肿安全、简单、疗效满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诊断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行腰联合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20例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选产妇应用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一半患者经L3-4进行穿刺间隙进行腰联合麻醉,为对照组;另外一半经L2-3进行穿刺间隙进行腰联合麻醉,为研究组,比较不同穿刺间隙的麻醉效果以及手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χ2=8.621,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71.67%(χ2=7.851,P<0.05)。结论在剖宫产中应用L2-3穿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穿刺间隙 联合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慢性膜下血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阐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膜下血肿新生包膜中的新生血管生成受损和血肿腔局部异常炎症反应在其病情转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导致包膜未成熟的“渗漏”血管形成及血肿的不断扩大。通过干预血管修复及纠正局部异常炎症状态,可能找到一条保守治疗CSDH的新方法。本综述拟分析近年来慢性膜下血肿发病机理,评价目前关于药物保守治疗潜在的获益人群,并依据可能的发病机理,探讨近年来出现的慢性膜下血肿药物保守治疗方法的变化及优劣。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