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骨髓贴壁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骨的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观察其形态特征;选择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等生长因子诱导BMSCs的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测定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兔BMSCs梭型,细胞扁平,胞体狭长,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第3代培养的细胞CD29和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骨诱导培养10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提示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可作为稳定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培养 细胞鉴定 成骨诱导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家庭跟进式护理在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随机抽取我社区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用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完全依从率和总依从率分别为60.0%和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5%和70.0%(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之前有了较大改善(P<0.05),但是相对来说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这表明对于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采取家庭跟进式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 老年脑卒中患者 家庭跟进式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切口感染往往是导致老年骨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护理,防止切口感染成为现阶段老年骨科手术临床医护人员首要任务。方法本文选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骨科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0000例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研究,主要护理对象为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47例,以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关于切口感染的规定作为参照标准。结果我们认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后要加强护理。要确保手术室的新风量以及换气次数,及时关闭对手术室的闷,防止细菌滋生和入侵。在调查的47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当中,有28位患者的手术部位是颈部、肩部以上部位,占59.5%;手术时间>3h的24例,占51%;手术时有实习生参观的10例,占21.2%。讨论文章就骨科患者合并切口易感染的原因进行了解析,我们提出高龄患者容易在术后感染,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可以说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渠道,抗生素的使用要谨慎。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护理跟进策略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围术期期护理对肛肠外科患者手术后康复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肛肠科疾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采取围术期期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为(2.14±0.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5±0.62)(P<0.05);试验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为(3.46±1.34),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5.62±1.69)(P<0.05);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5.68±3.47),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22.72±4.63)(P<0.05)。这表明在对肛肠外科患者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围术期期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这对于患者尽快康复和提高自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围术期全期护理 肛肠外科患者 康复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跟进式护理后,对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能力带来的影响。方法从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对其进行社区跟进式护理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前显然要低于干预后;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干预前显然也低于干预后,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跟进式护理的干预,可以将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能力显著提高,生存质量评分比较高,值得被作为有效干预方式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广泛被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跟进式护理 护理满意度 生活能力 生存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效的患沟通在患纠纷预防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一共(86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日至2017年1月5日,将86例住院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均使用有效的患沟通,对照组43例患者均使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患纠纷发生率11.63%低于对照组患者25.68%(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满意度评分(95.26±2.2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80.21±1.47)分(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患者实施有效的患沟通,能显著降低患纠纷,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护患沟通 护患纠纷 重要性
  • 简介: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最广泛、影响最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护理工作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与患者沟通来实现的,良好的患关系是有效治病的前提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加强患沟通是建立良好患关系的基础,作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并将沟通落实到实际工作的一言一行中。由于医院环境特殊,影响患沟通的要素很多,现分别从护士和患者的角度来讨论每个要素。

  • 标签: 护士病人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接受脊髓放射治疗时的体位固定技术。方法此文分析资料是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收入行脊髓放疗的11例患儿,全部患儿的体位固定技术均采取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分析患儿放疗之前及之后各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和体位误差。结果患儿行脊髓放疗之前及之后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分别是0.1mm-0.5mm、0.1mm-1.0mm、0.1mm-1.0mm,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误差分别是(0.3±0.1)mm、(0.3±0.1)mm、(0.3±0.1)mm。结论对脊髓放疗的儿童采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的体位固定技术呈现较优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体位误差,提升体位固定准确性。

  • 标签: 儿童 全脑 全脊髓 放疗 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哮证的辩证施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哮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辩证施,观察效果。结果50例患者经辨证施治及护理干预后,显效3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6%;47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4%。结论辩证施能够提高哮证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喘证 辩证施护
  • 简介:目的:探讨护士素质与患交流技巧的关系。方法:针对患交流过程中不同环节、不同对像、不同病情对护士素质的要求,有目的的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结果:通过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丰富了护士的交流技巧,明显地改善了患关系。结论: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是丰富患交流技巧、改善患关系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护士 人员素质 护士病人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例高龄膀胱肿瘤患者采用膀胱肿瘤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高龄膀胱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分别采用开放膀胱切术和腹腔镜膀胱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而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发生肠瘘、吻合口狭窄、肾盂肾炎、尿失禁等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肿瘤治疗近期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性切除术相比较,腹腔镜膀胱切术具有手术创面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非常适合高龄膀胱肿瘤患者的根治性治疗。

  • 标签: 高龄患者 膀胱肿瘤 开放膀胱全切术 腹腔镜膀胱全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人员实习前进行感染防护健康教育,探究其在职业中感染防护的意识和影响。方法分别在2014级的专科生专业中,选择了接受过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的398名学生,在2013级的专科生专业中,选择了没有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的398名学生,将这些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当这些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她们进行调查。结果接受过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的学生不管是在防护行为方面,还是在知识内容的了解方面都显著好于未接受过教育的学生。结论在生前往实习之前,对她们进行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方面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使生在工作中拥有感染防护的意识和行为,从而减少感染疾病。

  • 标签: 护生 职业感染防护 健康教育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五习惯”患沟通模式。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和焦点小组讨论初步拟定“五习惯”患沟通模式初稿,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五习惯”患沟通模式。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3%,第一轮咨询中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0.87,两轮专家咨询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6%-19.72%和5.63%-14.58%,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079和0.078(P<0.05)。最终确定的“五习惯”患沟通模式包括5个维度,14条子项目及相对应的32条技巧,23个示例和17项预期目标。结论“五习惯患沟通模式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可为护理教学和临床带教提供参考。

  • 标签: &ldquo 五习惯&rdquo 护患沟通模式 德尔菲法 焦点小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技术的效果。方法将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属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照组27例,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28例,应用经皮椎间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以及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7.48±0.05毫米)更短,术中出血量(20.26±3.25mL)更少,术后一天、三天的疼痛评分(3.51±1.08分、1.31±0.54分)更低,术后一个月、六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11.25±1.28、5.36±1.05)更小(p<0.05)。结论经皮椎间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可观。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共(86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0日,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实施经皮椎间技术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结果观察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时间(50.15±1.21)min、术中出血量(120.15±2.01)ml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技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间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行椎间手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试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并对两组患者T0、T1、T2、T3和T4各时点的麻醉药物用量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试验组患者需静脉辅助舒芬太尼用量较少,并且患者的痛觉反应更好,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椎间孔手术 硬膜外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注射室护理中的患沟通技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门诊部注射室的100例注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实施传统沟通技巧护理,对观察组采用优化沟通技巧护理,对比两种患沟通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投诉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沟通技巧应用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投诉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门诊注射室 护患沟通 优化沟通技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切与次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切术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在术后3个月时降低,术后6个月后增高。其中在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时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切与次切除术治疗性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恢复,但次切除术恢复速度较快,选择术式时可优先考虑。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全切术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切除或近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3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36例平均分成两组,以18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甲状腺近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半年复发率及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与血清钙离子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与血清钙离子水平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癌患者给予甲状腺近切除术治疗,不仅疗效较好,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不会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 近全切除术 甲状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予以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和经皮椎间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6.47%)低于观察组(94.1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2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疼痛评分更低,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镜下行脊柱系统技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微创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可以在临床上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椎间孔镜 脊柱系统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