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米卡星在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抑制血小板聚集机制。方法:采集1例乙二胺四乙酸(edathamil,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及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加入米卡星,依次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并行血涂片镜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1、CD42b、PAC-1、CD62p表达率。结果:采血后1h内在EDTA-K2抗凝血中加入米卡星,能在不影响其他血细胞形态和分布情况下,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同时抑制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活化,且血小板计数能在室温下4h内维持稳定。枸橼酸钠抗凝血则随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下降。结论:米卡星能纠正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表达有关。

  • 标签: 假性血小板减少 乙二胺四乙酸 阿米卡星
  • 简介:1900年,Landsteiner发现了ABO血型系统,并提出了血型(bloodgroup)概念。ABO血型系统发现,也标志着一门新学科——免疫血液学创立。最初,免疫血液学主要涉及血型、血细胞抗原和抗体及特异性血液蛋白免疫学和遗传学研究。

  • 标签: 血型 免疫学检测 基因检测
  • 简介:诊断学是医学教学重要模块,心电图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应用广、诊断意义大,但也是医学生较难入门和掌握一个基本临床技能。因心电图知识涉及生理学、物理学和电学等多门专业学科,内容复杂且抽象,故心电图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直是临床诊断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

  • 标签: 心电图 题库 教学 考核 实践
  • 简介:腹部结核约占肺外结核3.5%,以淋巴结受累最为多见,而实质脏器受累仅占15%-20%,其中又以泌尿系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脏[1]。肝脏结核(肝结核)既往曾被称为结核性肝炎、结核性炎性假瘤、结核性胆管炎、肝浆膜结核等,其影像表现缺少特异性,与肝脏其他感染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影像学征象多有重叠,诊断颇具挑战性[2-4]。本文着重就肝结核CT及MRI表现作一论述,

  • 标签: 肝脏 结核病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cellcarcinoma,ACC)CT特征,以提高医师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ACC患者CT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ACC均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胰腺钩突2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1例,胰腺尾部2例。病灶最大径为2.5-4.9cm,平均直径为4.0cm。3例肿瘤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1例呈囊实性肿瘤,5例呈实性肿瘤;4例呈外生性生长,2例位于胰腺实质内。CT平扫图像显示,1例呈等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2例ACC引起胰腺实质萎缩,1例胰胆管扩张,2例脾动脉受侵,2例胰周淋巴结转移。所有ACC患者均未见钙化灶、出血及肝脏转移。结论:胰腺ACC多呈外生性生长,可有包膜,CT平扫时实性成分多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较少引起胰胆管扩张。上述CT征象结合实验室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升高,有助于提高胰腺ACC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抗体筛查试验(以下简称抗筛)临床常用于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针对红细胞血型抗原不规则抗体,而不规则抗体存在是导致临床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血型抗体分类红细胞血型抗体按其产生原因可分三类,即天然抗体、免疫性抗体和自身抗体;而按其出现规律也可分为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和特殊类型抗体三类。

  • 标签: 抗体筛查试验 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试验
  • 简介: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重大传染病之一。据新近结核病报告,2012年全球有860万例结核病新发病例及130万例结核病死亡患者,死亡率在传染病中位居全球第二[1]。结核病发现率在结核病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痰涂片及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培养仍是确诊肺结核传统方法,但痰涂片阳性率在我国总体不高,仅为10%-30%[2],而Mtb培养却需要6-8周。

  • 标签: 结核病 痰涂片 诊断
  • 简介: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thefetusandnewborn,HDFN)是一组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该病患儿通常较其他原因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具有更早发病年(胎)龄,更高胆红素峰值和更长病程周期,可严重影响胎儿、新生儿及围产期妇女身心健康。

  • 标签: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实验诊断 母婴血型同种免疫
  • 简介: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患者在造血重建前将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时间可持续约2周或更长。在预处理、移植及移植后,HSCT患者可能因贫血、出血而需要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血液成分。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BO血型不合 输血
  • 简介:急性、严重大量失血,可导致包括患者机体凝血障碍在内严重病理生理紊乱。此时,需要对包括病因在内各种情况进行紧急处置,快速、合理地输注大量血液或血液制品往往对拯救生命起到关键作用。定义及病因大量出血一般指失血量占体液总量30%以上急性失血。由此关联大量输血,国际上有以下3种定义。124h内输血量≥8~10u红细胞(每单位以450mL±10%)计,即接近或超过总血容量。

  • 标签: 大量出血 输血 诊断
  • 简介: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其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升,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目前,临床判断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依据为输注前、输注后1h、输注后24h时患者血小板计数。

  • 标签: 血小板无效输注 诊断 预防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全球年新发胃癌患者达950000例以上,有超过一半病例发生于东亚国家,其中仅我国发病例数每年就超过40万,占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40%。胃癌已成为不容忽视严重危害国民生命和健康疾病。目前,国内外针对胃癌尚缺乏特异性靶向治疗分子靶点,临床治疗手段相对单一。其中,早中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而对于丧失手术治疗时机晚期胃癌患者则以化疗为主。

  • 标签: 胃癌分子分型 亚洲癌症研究组 诊断 靶向治疗
  • 简介:结核病确诊金标准为细菌学,然而其检测灵敏度不高,且在临床实践中痰液培养阳性率不超过50%。因此,临床中使用支气管镜介入方法对结核病,尤其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阴性(菌阴)结核病患者进行诊断,是结核病诊治过程中重要措施。该方法通过支气管镜及其附件进入气道和肺组织内,在病变部位获取标本或组织,可进一步进行细菌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结核病诊断手段。

  • 标签: 支气管镜 介入 结核病 诊断
  • 简介:结核病是伴随人类数千年古老疾病。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实施了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学治疗(directlyobservedtreatment,short-course,DOTS)策略,并构建了卓有成效治疗管理模式。我国涂片阳性肺结核患病率在20年间(1990年至2010年)下降了65%,

  • 标签: 结核病 诊断 治疗 预防 综合性医院
  • 简介:自噬是溶酶体参与降解细胞代谢物质、细胞质蛋白质和细胞器主要途径。自噬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受损细胞器或细胞质蛋白质被包裹进单独膜结构内,并逐步成熟为双层膜小泡即自噬泡。自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内容物。

  • 标签: 自噬 调节通路 肿瘤形成
  • 简介:目的:分析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抗膜突蛋白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抗膜突蛋白抗体在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发生中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包括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率。制备鼠源性单克隆抗膜突蛋白抗体,加入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中,检测其诱导血小板聚集能力;同时加入单克隆抗体和膜突蛋白,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在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中,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和65%,显著高于其他自身抗体(抗C端膜突蛋白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率。鼠源性单克隆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有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而该作用可被N端膜突蛋白抑制,但不能被二磷酸腺苷激活途径抑制物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四肽所抑制。结论:大部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存在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且该抗体产生可能与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发病机制相关。抗膜突蛋白抗体在诊断和治疗抗磷脂综合征中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膜突蛋白 自身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指出,2013年全球出现900万例新发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且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不断传播,新发病例数达48万例,共有150万例患者死于结核病[1]。作为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疫情严重,而正确诊断和治疗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潜伏性结核感染)则能有效降低活动性结核病发病例数,

  • 标签: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结核病 应用
  • 简介:开展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指本科阶段在校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选择一名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课题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总结与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 标签: 创新性实验计划 大学生 医学 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3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间关系。方法:共收集7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维生素D3水平分为3组,比较3组间血糖、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uAER)及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差异。以25-羟维生素D[25(OH)D]为因变量,与上述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以糖尿病肾病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3水平不足或缺乏比例者达73.6%,而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47.9%。25(OH)D缺乏组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uAER及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均显著高于25(OH)D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uAER均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缺乏与糖尿病肾病相关(OR=1.238,P=0.004)。结论:25(OH)D缺乏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是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NENs)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异质性肿瘤。既往认为,该病发病率低,但近年来欧美各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NENs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中肺NENs和胃肠胰NENs(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s,GEPNENs)发病率共计为5.25/100000,较30年前升高近5倍。

  • 标签: 嗜铬素A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