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有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在治疗前后分泌型靶抗原(ESAT-6)和白介素(IL-10)的水平变化情况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从我院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选取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一时期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AT-6和IL-10的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ESAT-6和IL-10的水平变化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以后观察组的ESAT-6和IL-10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AT-6和IL-10的水平检测能够评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情状况有利于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和疗效评估。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ESAT-6 IL-10 水平变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胸腺五肽辅助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IL-10和INF-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奥运2012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8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IL-10和INF-γ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3+、CD4+以及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CD8+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INF-γ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可以明显的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腺五肽 颈部淋巴结核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 外周血 IL-33和 IL-25对不同表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鉴别作用 。 方法 选取某医院5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53例健康对照者。将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水平,并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用 肺功能仪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FEV1, PEF。 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25, IL-33和 ECP有显著差异( 均有 P <0.05),不用组别中重度哮喘患者要显著高于中低度患者 ( F=100.55 , P<0.05)。各哮喘组之间 PEV1 和 PEF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血清中 IL-25和 IL-33的含量能反映支气管哮喘的活动情况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 可用于临床中哮喘疾病的鉴别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IL-25 IL-33 支气管哮喘
  • 简介: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水平与肝硬化及癌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分为慢性丙型肝炎组(22例)、丙肝后肝硬化组(15例)、丙肝相关性肝癌组(10例),另外选取同期同院体检健康者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IL-6和IL-12水平,分析IL-6、IL-12水平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及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TB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ALT、TBIL、AST、ALP、GGT、TBA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丙型肝炎组、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相关性肝癌组(P〈0.05);各组患者血清层黏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ollagenpeptide,PCⅢ)及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丙肝后肝硬化组LN、HA、PCⅢ及Ⅳ-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丙型肝炎组、丙肝相关性肝癌组(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IL-1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6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而上升(P〈0.05);对照组血清IL-12低于慢性丙型肝炎组、丙肝后肝硬化组(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及IL-12水平与疾病进展存在一定相关性,IL-6、IL-12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而上升,病程进展至丙肝相关性肝癌时,患者机体IL-12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 标签: 丙型肝炎 血清IL-6 IL-12 疾病进展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8和IL-6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30例(COPD稳定期组)和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5例(COPD急性加重期组),同期筛选在本院体格检查健康的5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价三组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8和IL-6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外周血IL-8和IL-6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MoCA、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MoCA、MMSE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外周血IL-8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外周血IL-8和IL-6水平升高更显著(P<0.01).25例急性加重期经治疗后外周血IL-8和IL-6水平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COPD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和急性缓解期患者外周血IL-8和IL-6水平与认知功能指标MoCA、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IL-8和IL-6水平与CO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 标签: 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 认知障碍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血清中IL-6、IL-17表达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入的非感染性腹泻患儿94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7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蒙脱石散,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清IL-6和IL-17水平。结果本研究显示,A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例率为44(93.6),显著高于B组的36(76.6)(P<0.05);A组患者平均腹泻停止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13±0.43)d、(4.63±0.85)d,显著短于B组的(4.65±0.83)d、(8.43±1.02)d(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6、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血清IL-6、IL-17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用药具有起效快速,有效降低患儿血清IL-6、IL-17水平等,便迅速恢复到相对正常水平,安全有效,适用于临床。

  • 标签: 小儿 非感染性腹泻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用药 IL-6 IL-17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脂多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TLR4和IL-6的表达影响及机制,从而为进一步探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机理及防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传代、经鉴定后分组(1)正常对照组(0mg/LLPS);(2)LPS组不同浓度的LPS(0,1.0,10,100mg/L)分别作用8小时;1提取细胞分别检测TLR4mRNA,IL-6mRNA的表达,另将细胞消化并制成细胞悬液,用于流式细胞检测膜受体蛋白TLR4。结果(1)不同浓度LPS作用RPMC后,TLR4mRNA和IL-6mRNA表达显著上调,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PS刺激下腹膜间皮细胞TLR4蛋白检测结果不同浓度LPS作用RPMC后,TLR4蛋白表达上调,呈剂量依赖性,与0mg/LLPS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间皮细胞存在TLR4表达,且受LPS刺激后表达显著增强,炎性介质相应增加,提示TLR4可能参与了腹膜透析腹膜炎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通过阻断TLR4传导通路药物减少腹膜透析腹膜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背景:骨关节炎以软骨细胞凋亡为主要病理改变,miR-34a在软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研究miR-34a调控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可为预防、治疗骨关节炎提供重要依据。目的:研究miR-34a靶向Sirt1调控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模型,DAPI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软骨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a靶向Sirt1,RT-PCR检测miR-34a及Sirt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Sirt1及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IL-1β干预细胞后,软骨细胞发生凋亡,miR-34a的表达升高,Sirt1及Bcl-2的表达降低;同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在软骨细胞中miR-34a靶向Sirt1。结论:在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模型中,miR-34a可以靶向Sirt1调控软骨细胞凋亡,过表达miR-34a,导致Sirt1及Bcl-2表达降低,从而促进软骨细胞凋亡。沉默miR-34a可能成为治疗骨关节炎的新方法。

  • 标签: 软骨细胞 MIR-34A SIRT1 Bcl-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微血管并发症与血清白介素-15水平的关系,探讨炎性机制在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以及影响IL-15水平的因素。方法60例T2DM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DM)30例和有微血管并发症组(DMM)3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5水平及生化仪器检测其他相关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DM组IL-15水平(32.54±6.72)高于对照组(22.94±4.04)(P〈0.05),并且DMM组IL-15水平(54.62±17.27)高于DM组(32.54±6.72)(P〈0.05),同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糖尿病病程、白细胞计数(WBC)、脂蛋白a(LPa)这三项指标与IL-15水平变化有密切正性相关关系。结论IL-15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相关,并且其水平与糖尿病病程、脂蛋白a(LPa)和白细胞计数(WBC)呈明显正相关。因此IL-15在2型糖尿病的整个病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白介素-15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以肋骨骨折为主要病症的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而给予治疗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2%之间存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d、7d的血清TNF-a血清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于肋骨骨折为主要病症的重症胸外伤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病率较保守疗法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显著缓解,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胸外伤 肋骨骨折切开内固定 血清TNF-a 血清IL-6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 TNF-α、 LPS、 IL-6与重症颅脑损伤急性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2015年 7月 -2017年 7月重症颅脑损伤 40例作为观察组, 4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 TNF-α、 LPS、 IL-6测定,比较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 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肝损伤和 TNF-α、 LPS、 IL-6水平存在正相关。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急性肝损伤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EP)、癌胚抗原(CEA)、C反应蛋白(CRP)在肺结核和肺癌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1-2017.12收治的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各30例,分别测定两种患者LEP、TNF-α、CEA、CRP和IL-6水平。探讨各因子的鉴别价值。结果肺癌患者患者血液中的LEP、CEA、TNF-a水平与肺结核患者相比显著较高(P<0.05),而在IL-6上显著低于肺结核患者(P<0.05),在CRP上两种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LEP、TNF-α、CEA、CRP和IL-6水平应用于鉴别肺结核和肺癌患者时,能帮助临床区分两种患者,为早期诊断肺癌患者提供重要依据,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肺癌患者 细胞因子 血清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苦参止痒汤治疗肛周湿疹对患者血清IL-4水平、临床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于2016年8月~2018年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就诊的肛周湿疹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5例。中药组采用苦参止痒汤治疗,西药组采用醋酸氟氢松软膏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中药组血清IL-4水平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且中药组丘疹、渗出、瘙痒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西药组(7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苦参止痒汤治疗肛周湿疹,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4水平,缓解患者丘疹、瘙痒等临床症状,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苦参止痒汤 肛周湿疹 血清IL-4水平 临床症状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白细胞抗原G(HLA-G)、白介素-6(IL-6)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诊断治疗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3例为IM组,选择同期健康儿童83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2组儿童HLA-G、IL-6水平变化;计算并对比血浆HLA-G、IL-6阳性率;分析IM组血浆HLA-G与IL-6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并对比血浆HLA-G、IL-6及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IM组血浆HLA-G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未经治疗的IM患儿中血浆HLA-G检测阳性率为90.36%(75/83),IL-6检测阳性率为87.95%(73/8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组血浆HLA-G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196,P=0.011)。ROC曲线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显示,IL-6诊断的灵敏度为68.90%,特异度为71.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血浆HLA-G诊断的灵敏度为74.20%,特异度为77.50%,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9.50%,特异度为85.70%,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结论:血浆HLA-G与IL-6联合检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明确患儿病情进展发挥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白细胞抗原G 白介素-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指标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且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方案,研究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方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IL-6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输注胶体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七氟醚吸入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L-6水平在t2、t3、t4点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与t5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可显著提高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指标,减轻其对机体IL-6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减小患者术后免疫损伤提供依据。

  • 标签: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 腹腔镜 结肠癌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循环与非体外下对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及IL-6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人,体外循环组(T组)与非体外循环组(N组),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行中心静脉和桡动脉穿刺,开始手术加深麻醉,常规肝素抗凝,T组要求建立体外循环,灌注心脏停跳液,让心脏停止跳动,行冠脉动脉搭桥手术;N组不建立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不停止,直接在心脏表面上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两组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后即刻(t1),冠脉搭桥完后3小时(t2)、冠脉搭桥完后6小时(t3)、冠脉搭桥完后12小时(t4),各时间点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血清cTnI、IL-6的浓度以及WBC的计数抽取中心静脉血待查。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T1时刻cTnI浓度、IL-6比较无差异性;在T2-5与T1比较显著增高,但均低于T组,两组之间无差异性;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比较,能降低术中及术后血清cTnI及IL-6的浓度。

  • 标签: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清肌钙蛋白-I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钻孔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2、7、15和30d的IL-6、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7、15d的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30d的血清IL-6、TNF-α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老年脑出血效果显著,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防止炎性介质损伤脑组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 老年 脑出血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例AR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ARL患者中9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2岁。10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确诊AIDS并治疗后7-48个月内发生淋巴瘤,1例患者确诊后未治疗且48个月后发生淋巴瘤症状,3例患者在淋巴瘤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8例(8/10)患者有结外受累。就诊时CD4^+T细胞中位计数255(69-232)×10^6/L。6例行抗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均低于测量下限,无抗病毒史患者HIVRNA拷贝数为0-45000拷贝/ml。起病时伴发热患者4例(4/10),以局部肿块起病者6例(6/10),2例(2/10)以咽痛、咽部溃疡起病。10例病理类型中7例为B细胞来源,其中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余3例为T细胞淋巴瘤。9例患者同时接受化疗和HAART治疗,化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CR率6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结论:ARL临床表现多样,积极的HAART联合规范性化疗可能改善ARL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瘤 化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