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NT-proBNP、D聚体、FIB检测数据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来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0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有无并发症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单纯糖尿病组55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84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50例。采用SPSS25.0软件比较三组NT-proBNP、D聚体、FIB值;分析NT-proBNP、D聚体、FIB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对比显示NT-proBNP: 糖尿病合并大血管VS单纯糖尿病 P

  • 标签: NT-proBNP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2型糖尿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D-聚体及凝血指标检验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价值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2019.6月-2022.5月为本次研究时间,纳入9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入9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对其施以D-聚体及凝血指标检验,将检验结果实施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凝血指标及不同阶段D-聚体水平检验结果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通过接受D-聚体及凝血指标检验,有助于对其病情变化做出判断,对后续诊治工作顺利开展带来很多积极作用。

  • 标签: 凝血指标 D-二聚体 妊娠期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创伤患者血浆D-聚体和血糖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筛选我医院接收的骨创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长期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参与者的血浆D-聚体和血糖水平进行详细检测对比。结果:检测后两组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聚体和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各指标结果数据对比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发生骨创伤后患者的体内血浆D-聚体和血糖水平会受到严重影响,其指标水平会根据骨创伤严重程度明显上升,因此针对骨创伤患者治疗期间需及时筛查以上两项指标,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使临床医者能够为患者制定出合理性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发展严重。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血糖水平 骨创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低分子肝素钠治疗D-聚体升高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2020-2022年我院56例D-聚体异常升高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组间分娩结局、血清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水平、妊娠并发症发生率、D-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组间血清P、E2、Hcg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妊娠12周,观察组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组间D-聚体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妊娠12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D-聚体升高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促进分娩成功率的提高,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概率,调节机体相关指标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D-二聚体升高 复发性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血浆D-聚体检验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其中42例患者经治疗后进入缓解期,18例患者进入复发期。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全部参与研究者均接受血浆D-聚体检验,并对比患者初治期以及缓解期的血浆D-聚体水平。结果 研究组初治期的血浆D-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的血浆D-聚体水平与参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复发期患者的血浆D-聚体水平高于缓解期患者以及参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血浆D-聚体检验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还可以及时识别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能够用于确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血浆D-二聚体检验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检验 D-聚体、凝血指标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产科疑似妊娠高血压者84例,同期产检提示健康者选入84例,组别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均实施D-聚体、凝血指标检测,检测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D-聚体、凝血指标检测所得数据比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对具备差异(P<0.05),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组别间疾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等无差异(P>0.05)。结论:检测D-聚体、凝血指标,能够准确诊断孕妇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其疾病确诊具备促进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临床检验 指导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聚体以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对临床检验的指导价值。方法: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处于妊娠阶段的女性中进行筛选,从中筛选出80例存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纳入疾病妊娠组;另外筛选出80例健康的孕妇纳入正常妊娠组,两组孕妇的就诊时间均集中在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内;统计并分析对比两组样本的D-聚体以及相关凝血指标。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的女性相比,疾病妊娠组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三项指标结果明显更低,其D-聚体指标则明显更高,P<0.05,者的检验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处于妊娠期的健康女性相比,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的D-聚体以及凝血指标会出现较为显著的改变,对该类孕妇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帮助临床上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以此确保母婴双方的健康和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检测效果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多发性骨髓瘤疾病(MM)患者疾病不同阶段中进行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四项以及血浆D聚体进行检测,观察上述检测指标对于MM患者预测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1)选取我院于2020 年09至2021年09月期间在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75例(视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前往我院健康体检者75例(视为健康组),比较两组TEG、凝血四项以及血浆D聚体的实际情况。2)将所收治的多发性患者75例随机分成五组,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栓弹力图、凝血四项、血浆D-聚体,分别使用不同的化疗方案:硼替佐米组、来那度胺组、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组、沙利度胺组、沙利度胺联合硼替佐米组;分别比较不同化疗方案治疗MM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3)将收集的75例患者按照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分为初治组、缓解组、进展组,分别比较其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EG主要表现是高凝图像,且Angle值与CI值更高(P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凝血四项 血浆D-二聚体 多发性骨髓瘤 预测血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D-聚体(D-D)诊断效果。方法:数据遴选本院2015年1月-2023年1月收治100例DVT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DVT检测,分析最终诊断结果。结果:与单一超声、D-D检查比较,联合诊断的准确率、诊断效能更高,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于妊娠期间并发高血压的患者,采用D聚体与凝血指标检测对患者病情诊断的实际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针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间并发高血压的孕妇予以选取,共计50例,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均收录于2021.1——2022.1,于同一时间段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孕检的健康孕妇,并将其纳入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孕妇的D聚体与凝血指标,并进行比较,来探讨该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血尿素氮指标测定值、肌酐指标测定值、凝血酶时间指标测定值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测定值、D聚体指标参数更高,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值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值更低,P<0.05。结论:采用D聚体与凝血指标检测能有效评估孕妇是否并发高血压症状,为降低孕产妇于孕晚期发生血栓的风险,临床需要积极给予干预措施和预防措施,来保证母婴结局和安全性。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D-聚体在子宫颈癌、子宫癌、卵巢癌及相应良性病变中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样本取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时段内本院收治符合研究条件的10例子宫颈癌、10例子宫癌、10例卵巢癌患者,同期选择10例子宫颈炎、10例子宫肌瘤、10例卵巢囊肿患者,均进行D-聚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子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D-聚体水平均明显较对应良性病变(子宫颈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更高(P<0.05);子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分期越高,D-聚体水平逐渐升高,且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检测血D-聚体水平对于子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判断等均具有较高应用效果与价值,因此,血D-聚体水平检测可作为推荐在子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子宫颈癌 子宫癌 卵巢癌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8月-2020年7月本科接诊急性肺栓塞病人(n=8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1人,前者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钙。对比D-聚体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7.56%,和对照组数据82.93%相比更高(P<0.05)。关于D-聚体水平,疗程结束时:试验组数据(1.46±0.24)mg/L,和对照组(2.21±0.31)mg/L相比更低(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D-聚体水平降低更加明显,疗效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低分子肝素钙 疗效 利伐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与血浆D聚体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颅内进展性出血分为未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对照组50例以及出现颅内进展性出血的观察组30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D聚体并进行对比,利用Sperma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颅内进展性出血与血浆D聚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聚体浓度与颅脑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呈正相关性(r=0.67,P<0.001)。结论:颅脑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与血浆D聚体浓度呈正相关性。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进展性出血 血浆D二聚体浓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孕期D-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对低分子肝素治疗反复性流产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孕期检查且有反复性流产的孕妇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60例,对照组根据病因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但不监测D-聚体值,无任何其他干预,观察组如超过我院正常孕妇同期D聚体参考值的上限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肝功能、妊娠结局及总体幸福感。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TT、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足月产率、分娩孕周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两组总体幸福感各项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反复性流产患者,于不同孕期检测D-聚体,并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改善凝血指标,改变妊娠结局,效果显著。

  • 标签: D-二聚体 检测 孕期 低分子肝素 反复性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过程中,D聚体(D-D)与凝血因子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31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接诊的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时期接收的健康体检患者31例设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D聚体与凝血因子联合检测,对比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接受检测后患者D聚体指标更高,凝血因子指标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进行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过程中,D聚体联合凝血因子的检测能够充分显示患者在其的血浆指标变化,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提示,以便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D二聚体 凝血因子 联合检测 早期深静脉血栓 血浆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聚体指标的查验,采用免疫比浊法做好对应检验。方法:本次随机选取的心血管患者共60例,均于2018.01.01—2020.12.31日间,男、女患者各计34例、26例,年龄最低值在40岁以上,病程在6个月-19年。本次收治的心血管患者包含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三种,随后对三组患者进行免疫比浊法的应用,做好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水平分别为1.70±0.32mg/L、0.21±0.01mg/L,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水平分别为1.74±0.33mg/L、0.32±0.03 mg/L。脑梗死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水平分别为1.77±0.23mg/L、0.31±0.03mg/L,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三组患者来说,D-聚体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水平<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组。结论:当前检测心脑血管患者血浆D-聚体的理想方法即为免疫比浊法,采用此种方式能够做好对应评估,同时也能作为血管内血栓关联评估的主要工具。

  • 标签: 心脑血管 血浆D-二聚体 免疫比浊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诊断的疗效。方法以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对象,为血栓组,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D聚体,对比分析。结果血栓组D聚体、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健康组,P

  • 标签: 血清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重庆南川邮编408400【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血检验指标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3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3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血液检查,对比3组血清尿酸、D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检验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D聚体(0.97±0.42)mg/L,纤维蛋白原(5.22±1.88)mg/L,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248.6±32.2)mg/L;观察组:D聚体(0.66±0.16)mg/L,纤维蛋白原(3.44±2.38)mg/L,尿微量白蛋白(178.6±46.6)mg/L;对照组:D聚体(0.22±0.04)mg/L,纤维蛋白原(2.22±1.08)mg/L,尿微量白蛋白(42.8±12.02)mg/L,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通过观察纤维蛋白原、D聚体的检验指标差异明显,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肾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精确穿刺椎体形成对新发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方法:本次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新发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数字随机的形式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4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取传统经皮椎成形修复手术和3D打印伤椎模型和精确穿刺经皮椎成形术,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穿刺次数均低于常规组,但是在骨水泥量上与常规组对比更多,p<0.05;术后1天、1周、4周的VAS分数上,研究组更低,p<0.05;但是在术后六个月的VAS分数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伤精确穿刺椎体形成术在治疗新发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穿刺及透视次数,术后能够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 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 3D打印精确穿刺椎体形成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氧化锆修复在口腔修复中世纪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选取的进行口腔修复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他们实际就诊时间来进行划分,将本次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比实际效果。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金属陶瓷假,观察组患者采用氧化锆假。结果  对比两组口腔修复效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牙龈、出血、菌斑指数、松动程度评分较低。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咀嚼能力、咬合力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牙龈比较正常,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牙龈异常。结论  在口腔修复过程中,由于氧化锆修复本身具有着稳定性强、可塑性高等优势,所以通过应用该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患者的咀嚼能力得到增强,而且患者的牙龈也不会受到损伤,在外观上也会比其他修复材料更加美观。

  • 标签: 口腔修复 二氧化锆修复体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