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直径≥5cm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第三中心医院收治并接受RFA治疗或RFA联合TACE治疗的HCC患者79例.其中36例HCC患者行单纯RFA治疗(RFA组),43例HCC患者行TACE联合RFA治疗(TACE联合组).TACE联合组患者在TACE术后2周内进行RFA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TACE联合组与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直径≥5cm的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TACE联合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93.0%(40/43),RFA组患者肿瘤首次完全消融率为91.7%(33/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821).TACE联合组及RFA组患者1、3、5、7、10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8%、56.1%、38.4%、25.2%、16.8%及69.0%、40.0%、20.1%、13.4%、1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1,P=0.059);TACE组患者1、3、5、7、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4%、57.6%、45.9%、41.3%、31.0%,高于RFA组患者的68.8%、40.2%、24.1%、16.2%、1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肿瘤无假包膜以及甲胎蛋白(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进-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升高是影响直径≥5cm的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能延长直径≥5cmHCC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合并门脉分支瘤栓及AFP浓度是影响直径≥5cm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射频消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灶(T径  5cm)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探究。方法:筛选2021年7月-2022年12月由我院接收并实施诊疗的肝细胞性肝癌(HCC)复发患者92例纳入本课题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后,对远期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展开系统化分析。结果:参与研究的92例HCC患者中,完全消融的患者共计84例,占比91.30%;9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相关性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26%(3例);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在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为72.87%,3年的生存率为53.26%,5年的生存率为38.04%,7年的生存率为18.48%;对HCC复发患者行MWA治疗后生存率产生重要影响的单因素分别为:复发时间、肿瘤数量、肿瘤直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Child-Pugh 分级情况,(p<0.05);HCC复发患者行MWA治疗后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肿瘤数量、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Child-Pugh 分级情况,(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灶的远期疗效理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 超声引导 经皮微波消融 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比较肝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单发肿瘤直径≤5cm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PH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4例单发肿瘤直径≤5cm肝细胞癌合并PH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54例患者中,61例行R0肝切除术,93例行RFA。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类患者资料进行匹配。将匹配后行肝切除术患者设为肝切除术组,行RFA患者设为RFA组。(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行肝脏CT增强检查或MRI增强检查,术后3个月内每个月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水平、B超、肺部CT,术后3个月至术后2年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了解患者无瘤生存情况和总体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7月31日或死亡。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倾向评分匹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54例患者中118例(肝切除术组和RFA组各59例)配对成功。两组患者肿瘤直径和术前白蛋白水平倾向评分匹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0,6.687,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6,2.484,P〉0.05)。(2)随访和生存情况:匹配前154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5~9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4.4个月。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1%、79.5%、64.1%、40.3%,行RFA患者分别为84.9%、68.6%、52.8%、43.4%,两者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7�

  • 标签: 肝细胞癌 门静脉高压症 肝切除术 射频消融术 预后 倾向评分匹配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肿瘤〉5cm的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20例.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x-±s)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5年生存率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并绘制生存曲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34);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5年总生存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肿瘤〉5cm的胃肠间质瘤在手术时间上略长于开腹手术,但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腹腔镜检查 存活率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巴德15cm×15cm网片行腹股沟入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应用巴德15cm×15cm网片行腹股沟人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20例的经验。结果本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右侧17例,左侧3例。其中1例女性病例为腹股沟区肌纤维瘤切除术后形成疝,4例女性病例为嵌顿性股疝。男性病例中有8例复发疝,其中2例为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6例巨大原发疝,1例巨大滑疝。术后随访3~60个月,无复发。结论巴德15cm×15cm网片行腹股沟入路GPRVS手术修补单侧复杂性腹股沟疝是有效的,同时比较经济。

  • 标签: 腹股沟 外科手术 补片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OT)技术在最大径≤2.00cm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DOT系统,前瞻性研究95例患者共119个最大径≤2.00cm的乳腺病灶,得到总血红蛋白浓度(TTHC)。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TTHC的最佳诊断阈值及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119个乳腺病灶中,良性81个,恶性38个。良性组中位TTHC为103.05μmol/L(29.54-273.21μmol/L),恶性组中位TTHC为182.31μmol/L(80.99-369.6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TTHC最佳诊断阈值为131.88μmol/L,敏感度86.84%(33/38),特异度83.95%(68/81),准确率84.87%(101/119)。结论超声DOT技术是诊断乳腺癌的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方法。对于最大径≤2.00cm的乳腺病灶,适当降低TTHC诊断阈值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光散射断层成像 乳腺肿瘤 血红蛋白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术型在3 cm以内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象是3 cm以内肾结石患者,病例数共86例,时间2020年7月~2021年7月。43例实施PCNL治疗,命名为手术①组。另43例实施FURL治疗,命名为手术②组。分析术后2、4、8d疼痛评分、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手术②组术后2、4、8d疼痛评分分别是(4.17±0.47)分、(3.98±0.36)分、(2.15±0.11)分,比手术①组的(5.28±1.36)分、(4.98±1.24)分、(2.81±0.87)分而言均更低(p<0.05)。②手术②组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93.02%,比手术①组的74.42%而言更高(p<0.05)。③手术②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97%,比手术①组的25.57%更低(p<0.05)。结论:将FURL方案,用于3 cm以内肾结石患者,具有疼痛评分更低、疗效更高、术后并发症率更低的优势。

  • 标签: FURL 3 cm以内肾结石 PCNL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大于2cm肾结石的临床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大于2cm肾结石患者30例,通过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肾结石处理,必要情况下可以二期结石残留进行处理。结果本次实验所选取的30例实验样本在完成手术治疗后,取得了94.8%的结石清除率,均无严重并发症,二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残留患者2例。结论为大于2cm肾结石患者提供输尿管软镜取石术能够安全,恢复快,避免各种并发症出现,结石清除率显著提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输尿管软镜取石术 大于2cm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治疗在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肾结石(≤3cm)患者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种患者分别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和循证治疗。观察患者的一次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肾结石患者的碎石结果无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一次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治疗用于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 循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静脉留置针全部置入与外留0.1-0.5cm的留置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50例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为静脉留置针全部置入,观察组为静脉留置针外留0.1-0.5cm,对两组的留置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的穿刺点红肿发生率、留置针弯曲打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外留0.1-0.5cm再固定,可降低不良时间发生率,且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较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全部置入 留置时间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分析使用输尿管软硬一体镜治疗小于2cm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应用输尿管软硬一体镜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的进口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周期,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使用输尿管软硬一体镜的治疗效果与进口输尿管软镜无明显差异,治疗费用和疗程时间输尿管软硬一体镜明显低于进口输尿管软镜。结论输尿管软硬一体镜治疗小于2cm肾结石的效果与进口输尿管软镜相当。

  • 标签: 输尿管镜 肾结石 疗效
  • 简介:目的进一步提高对周围型小肺癌(SPLC)及早期肺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直径小于等于2cmSPLC29例,经临床证实3例.全部病例先行常规扫描,病灶区再行薄层或高分辨率CT扫描,21例做了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先平扫.结果32例CT均表现为单发结节,其中,实性软组织密度结节23例,中心实性周边磨玻璃密度结节5例,不均匀较低密度结节4例.病灶具有毛刺征25例,分叶征21例,胸膜凹陷征10例,血管集束征8例,棘状突起征6例,小泡征5例,支气管气相征3例,脐凹征3例,小结节堆砌征1例,高密度点条征1例.结论CT,特别是HRCT对SPLC及早期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征象出现越多肺癌的可能性越大;合理的窗技术对SPLC征象的显示有重要帮助.

  • 标签: 肺癌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病灶≤4cm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患者临床病理,经病理确诊为病灶≤4cm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收集同期49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记录其血常规及血脂,比较非小细胞肺癌和健康人群血常规及血脂的差异。结果 198例4cm及以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肺鳞癌27例,肺腺癌171例,鳞癌与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为9例和10例(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径≥1cm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直径≥1cm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宫腔镜下刮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月经量、出血量、复发率、血红蛋白以及妊娠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后两组月经量与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与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径≥1cm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明显减少,改善血红蛋白含量与月经量,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

  • 标签: 宫腔镜下电切术 直径&ge 1cm子宫内膜息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延长胃管置入长度 10cm对鼻饲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5年 12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选择本院鼻饲患者 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 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41例和对照组 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插入胃管长度,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延长 10cm,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延长胃管置入长度 10cm有助于减少鼻饲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管 置入长度 鼻饲 并发症
  • 简介:目的通过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及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2cm)对比研究,探讨输尿管软镜下取石术在中小体积。肾结石微创治疗中的优势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肾结石(≤2cm)手术治疗的283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采用输尿管软镜下取石术治疗137例,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146例。比较两种碎石术的结石清除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结果输尿管软镜下取石术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及手术时间都明显低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组(6.7±1.4)hvs(14.6±2.1)h,(49±5)hvs(120±19)h,(3.9±0.7)g/Lvs(19.5±12.0)g/L,(36±14)hvs(54±1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者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89%和94.89%(χ^2=0.150,P=0.699),差异无统计意义(P=0.687);两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150,P〉0.05)。结论运用输尿管软镜下取石术治疗肾结石(≤2cm),具有手术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经皮肾镜 肾结石 钬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Ⅰ期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治疗直径〈2cm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科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病例3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Ⅰ期手术20例,Ⅱ期手术16例,结石直径0.6~2.0cm,平均1.2cm。全麻下使用STORZFlexible-X7.5Fr输尿管软镜寻找到结石,使用200μm激光光纤,调节功率为0.8~1.0J/10~15Hz碎石。术后均留置双J管至术后4周拔出,1个月后复查CT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60分钟,平均50分钟。Ⅰ期碎石成功率90%(18/20)。2例患者Ⅰ期置镜失败留置双J管10~14天后改行Ⅱ期手术,Ⅱ期手术成功率100%(18/18)。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住院时间2~5天,平均3天。1例女性患者术后反复发热加强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拔出双J管后1个月复查CT,其中有5例残留〈0.4cm结石,2例位于肾下盏,3例位于多肾盏。结论对结石直径〈2cm肾结石Ⅰ期碎石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Ⅰ期手术 肾结石
  • 简介:摘要 探讨逆行性肾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tone Surgery,RIRS)与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在治疗肾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贵黔国际总医院泌尿外科在2019年10月18日至2021年3月20日治疗的100名结石大小范围在1CM-2CM,单发肾下盏结石患者,均接受肾结石碎石手术。根据不同的术式,逆行性肾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50例为对照组,经皮肾镜碎石术50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中对于肾下盏结石的治疗价值。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清石率为分别为23/50(46%)与38/50(76%),对照组(RIRS)术后出现并发症为(感染7例,出血12例,疼痛14例,),观察组(PCNL)出现并发症为(感染9例,出血10例,疼痛19例,),比较两组清石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肾下盏结石中,逆行性肾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比经皮肾镜碎石术更具患者接受,患者的舒适性更高,创伤性更小。而在结石方面,结石的直径越小,且位置越好肾结石可选择逆行性肾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如患者的结石越大,且位置过于狭隘,经皮肾镜碎石术效果则更好,两种术式均可有效的治疗肾结石,可依据患者病情而定。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