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抑木扶土法治疗胃食管反病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科收治的胃食管反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奥美拉唑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而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抑木扶土法治疗。结果50例研究组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43例(86%),有效(症状有所减轻)6例(12%),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1例(2%),总有效率98%,而50例对照组患者,显效33例(66%),有效5例(10%),无效12例(24%),总有效率76%,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抑木扶土法治疗胃食管反病对于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

  • 标签: 抑木扶土法 胃食管反流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体位伸复位结合后路短节段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术前体位伸复位结合后路短节段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外伤至手术时间1~10天,平均3天。骨折分型(AO分型):A型24例,Bt型10例.B2型6侧,C型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38岁。比较术前体位伸复位前、体位伸复位后及术后Cobb角、伤椎前、中缘高度丢失率及椎管占位情况,并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未出现切口感染,无医源性脊髓损伤及大血管损伤.未出现术后神经损伤加重,无内固定失败,平均随访时间12.3个月。结果显示伸体位复位后伤椎前、中缘高度较复位前明显恢复,Cobb角度明显减小,椎管占位情况明显缓解。而术后较体位伸复位前及复位后伤椎前、中缘高度明显增加,Cobb角明显减小,椎管占位百分比情况减小。结论过伸复位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改善椎体畸形程度,结合后路短节段伤椎置钉治疗可显著提高伤椎前中柱高度,纠正后凸畸形角度。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的优点。

  • 标签: 过伸复位 胸腰椎骨折 伤椎
  • 简介: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的膀胱各层组织神经纤维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明确其在Ic致病中的意义。方法51例IC患者为实验组(男9例,女42例),27例非IC患者的正常膀胱组织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O’Leafy.Sant、VAS评分和膀胱镜检,两组均行PGP9.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和神经纤维计数。结果两组膀胱组织的神经纤维密度(NF—PN)分别为5.07±1.33/cm^2、3.82±1.18/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两组黏膜层、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NF-PN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2、0.019、0.016)。O’Leafy.Sant评分中的ICSI、ICPI与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NF-PN有关(P均〈0.05),而VAS评分与黏膜层、黏膜下层的NF—PN有关(P均〈0.01)。结论IC患者膀胱组织的黏膜层、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膀胱疼痛症状与黏膜层、黏膜下层的神经纤维增多有关,而尿频、尿急症状与黏膜下层、逼尿肌层的神经纤维增多有关,表明膀胱组织的神经纤维增多可能是IC的致病因素之一。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 膀胱镜检 神经纤维密度 症状评分
  • 简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剖官产后子宫瘢痕处,是位于子宫体腔以外的异位妊娠,由于该瘢痕处肌壁薄弱且纤维组织多,直接行人工流产可导致瘢痕处破裂、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动脉栓塞结合药流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应用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剖宫产瘢痕妊娠 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疗效分析 药流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人锌指蛋白新基因ZNF580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及增殖能力的变化,为探讨ZNF580基因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重组质粒pEGFP-ZNF580经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转染法转染EA.hy926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ZNF580-EGFP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ting及ELISE法检测转染前后内皮细胞ZNF580和VEGFmRNA、蛋白表达的变化;运用MTT实验检测转染前后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荧光显微镜下示融合蛋白ZNF580-EGFP在EA.hy926细胞核中表达;ZNF580基因表达后,内皮细胞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0.05),且其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1)。【结论】ZNF580可以调控EA.hy926细胞VEGF的表达,且ZNF580在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标签: 锌指蛋白 内皮细胞 ZNF58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抗返术的手术后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潍坊市人民医院2008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8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270°部分折叠术(Toupet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1.5~3.0h,术中出血量50~150ml,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48h,进食时间36~7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d;无胃食管穿孔、大出血、气胸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50个月,42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6例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明确复发患者。结论完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抗返术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的修补方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食管裂孔 腹腔镜 外科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31例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出现食物反的原因与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来我院进行救治的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31例产生食物反现象,采用正确鼻饲护理、及其它护理干预方法,找出发生原因和正确的护理方法。结果不当鼻饲、胃肠功能紊乱、术后进食时间过早及药物不良反应均为该病发病原因。结论通过正确的鼻饲护理及为肠道功能的护理,能有效减少食物反的发生。

  • 标签: 颈椎骨折 高位截瘫 食物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反性食管炎患者96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效果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给予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服药治疗过程中,对其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在治疗反性食管炎中具有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等优势,在临床用药中值得优先考虑。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效果
  • 简介: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处首都,地理位置特殊,肩负的任务繁重,是军区战备值班分队和国家应急救援力量,近几年出色完成了国庆阅兵、奥运安保、国际维和、抗震救灾等重大活动保障和甲、腺病毒等疫情处置任务,被中宣部列入“抗震救灾英雄谱”,先后被总部评为“健康军营”、“爱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科研管理先进单位”,中心全面建设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 标签: 北京军区 疾控中心 能力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爱国卫生工作 抗震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