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这一指标的影响,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就诊时给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比较一年后两组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和骨折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骨密度数据在半年后增长幅度较小,在男、女患者中分别为1.90%、2.78%,远低于观察组的增长幅度6.31%、7.81%。结论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增强老年人骨密度,提高骨质量,减少疼痛;能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于湖南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接受髋关节表面置管术的32例患者,在术前1周以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置换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非置换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测量,对两侧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骨密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525、3.326、13.105、8.553;P=0.000、0.002、0.000、0.000),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测量中,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应用可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股骨近端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锌、铁含量对儿童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取690例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BMD分析仪检测其BMD情况,比较不同年龄儿童BMD异常率;依据检测结果将690例儿童分为正常BMD组(584例)和低骨量组(106例),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微量元素锌、铁含量,对低骨量组儿童补充缺乏元素治疗后分析BMD改善情况。结果690例儿童中,BMD异常106例(15.36%),3~5岁、5~8岁和〉8~12岁年龄区间儿童BMD异常率分别为25.11%、11.96%和8.94%,3~5岁年龄区间儿童BMD异常例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龄区间儿童(P〈0.05)。正常BMD组儿童血清锌、铁含量均明显高于低骨量组(P〈0.05)。经干预治疗6个月后,低骨量组儿童SOS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清锌、铁对儿童BMD有重要影响,临床应重视儿童缺锌、缺铁的防治,以降低儿童低BMD的发生。

  • 标签: 骨密度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退休干部骨密度认识和骨密度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加强预防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超声骨密度仪跟骨测定,对 498例退休干部的骨密度相关知识、预防措施知晓程度及骨密度测定结果,进行骨密度健康教育前、后调查。结果 骨密度受检者的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预防措施知晓率,及骨密度结果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有差异。 结论 医务人员对骨密度受检者进行系统、有效、长期的健康教育,能使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知晓率明显提高,自觉管理意识增强,生活方式得到改进,从而使骨量丢失得以阻止或减缓,降低了老年人骨折风险,提高了生活质量,应进行推广。退休干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加强这个人群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公众宣传加强社会广泛关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病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于骨密度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本医院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所收治的骨质疏松症病老年患者50例作为临床对象,分组方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2组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护理的总效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且腰椎正位的L3~4骨密度以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得以增高的幅度也较高。实施统计学分析后,均为P<0.05,组间的差异显著。结论对于患骨质疏松症病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将其骨密度显著增加,并将护理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骨密度影响的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11月15日直至2015年12月25日,并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干预后的骨密度变化(0.926±0.135)g/cm2优于对照组骨密度变化(0.705±0.011)g/cm2(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能显著增加患者骨密度,促进老年患者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5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2014年4月10日至2016年4月1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5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分组。整体护理组25例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常规护理组25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随访一年,研究对比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骨折发生率(4.00%)相比于常规护理组明显更低,骨密度升高情况相比常规护理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效果显著,切实可行。

  • 标签: 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炎症性肠病对患儿维生素D水平和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IBD)患儿25例,并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25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维生素D水平和骨密度指标值。结果观察组儿童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的血钙、游离钙、血磷含量和骨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的BGP和BAL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炎症性肠病可导致患儿体内维生素D水平下降,并可造成患儿骨密度降低,临床治疗中应关注患儿骨密度变化,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儿童 维生素D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健康体检的汉、维吾尔、哈萨克三个民族青年健康人群共 407例进行骨密度测量,分析对比本地区汉、维吾尔及哈萨克不同青年人群的 DXA测量骨密度状况。  方法:对伊犁地区20—28岁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健康人群的腰椎、股骨及前臂进行 BMD测定。按不同年龄组,每 3岁分为一年龄组,共分为 3组,测得不同年龄段骨密度数值,按照 WHO标准,结果分为正常、骨量减低、骨质疏松,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所选取人群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有所差异,成人多数在40岁前骨量持续增加并达到骨峰值,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 BMD逐渐降低,女性人群在 50岁后 BMD急速下降,而男性未出现加速下降。  结论:本次研究对新疆伊犁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DXA测量常规检查,为今后该地区防止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提供相应数据,也丰富国内相关研究数据。

  • 标签: 新疆伊犁地区 不同民族 正常青年人 骨密度 DXA测量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左旋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女性患者术后的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4年江门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一区接受甲状腺双侧腺叶全切或近全切手术,并于术后接受左旋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的DTC成年女性患者共46例,按照年龄、体重指数(BMI)、绝经状态、初始TSH目标及随访年限内平均TSH水平分组比较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3年的腰椎(L1~L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T值)。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1)、绝经状态(P〈0.001)以及初始TSH目标分组(P〈0.05)的患者T值在组间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多因素分析提示初始TSH目标分组(P〈0.001)以及平均TSH水平分组(P〈0.001)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说明时间因素的作用随TSH的变化而变化。结论绝经后的高龄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长期L-T4抑制治疗过程中,无论其初始TSH目标以及平均TSH水平高低,均应接受抗骨质疏松的初级预防;对于初始TSH抑制目标较低(TSH≤0.1mIU/L)的女性患者,无论其年龄大小及绝经状况,同样应接受抗骨质疏松的初级预防治疗。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左旋甲状腺素 TSH抑制 女性患者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部位肌肉密度对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5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骨折组,选取同期500例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股骨近端几何结构;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骨折组患者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结果骨折组患者的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股骨头直径(HD)、股骨头中心至股骨轴的距离(NL)、股骨颈最窄处的宽度(N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髋关节部位股的骨近端(BMD)和股骨外侧皮质股厚度低于对照组,颈干角(NSA)较对照组钝,股骨颈宽度(FNW)宽于对照组,髋轴长(HAL)、股骨颈轴长(FNAL)长于对照组,髋关节部位前群肌肉和后群肌肉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髋关节部位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肌肉密度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髋关节部位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加大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 标签: 髋关节部位 肌肉密度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检测老年冠心病的重要意义。方法:此次纳入我院 2016年 1月 -2017年 6月接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40例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 4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受检对象的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结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检测老年冠心病的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检测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诊断病情,所获结果准确有效,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低密度脂蛋白 冠心病
  • 简介:目的:研究非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红细胞的影响因素,初步建立Percoll分离液在红细胞分离中的最佳操作条件。方法:检测Percoll与1.5mol/LNaCl比例为9∶1、10∶1、11∶1、12∶1、13∶1渗透压情况,选取等渗比例作为最佳母液(SIP);以不同密度细胞被充分离心沉降分离,较少存在红细胞滞留、拖带现象作为分离效果评判标准,比较不同红细胞悬液浓度、不同离心力、不同离心加减速度、不同温度和不同离心时间的分离效果。结果:50%以下浓度红细胞悬液分离效果优于50%以上浓度红细胞悬液,4000×g优于3000和2000×g的离心效果,2-8的离心加减速度可以获得满意的离心效果,4℃分层效果比室温稳定,20min优于15和10min的分离效果。结论:Percoll与1.5mol/LNaCl为12∶1和11∶1的母液可作为等渗母液,优先4℃离心条件离心,加减速度2-8,其离心效果会随着红细胞悬液浓度的降低、离心时间的延长、离心力的增加而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 标签: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梯度分离 红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面积(MVA)的相关性,评估超声造影无创性评价PTC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PTC患者69例,按病灶大小将患者分为〈1cm组、1~2cm组、〉2.0cm组,按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未转移组。采用t检验(两组间)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各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定量参数;对术后结节及甲状腺组织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获取MVD及MVA,并与定量参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1)PTC结节峰值强度(Peak)、曲线下面积(AUC)、MVD及MVA均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14.95±4.96vs22.67±6.11,970.01±263.20vs1798.35±563.67,118.91±31.32vs206.27±39.58,8.58±2.68vs18.47±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00、-11.061、-14.377、-20.532,P均〈0.05);(2)随着PTC结节增大,各组Peak及AUC、MVD及MVA依次增加,且不同大小3组结节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cm组与1~2cm组比较:t=0.000、0.000、0.000、0.000;〈1cm组与〉2.0cm组比较:t=0.027、0.044、0.033、0.000;1~2cm组与〉2.0cm比较:t=0.027、0.044、0.033、0.000,P均〈0.05);(3)淋巴结转移组Peak、AUC、MVD及MVA值高于未转移组(16.86±4.36vs13.80±3.55,1128.16±290.85vs874.39±192.27,114.12±30.69vs103.67±22.19,10.30±2.44vs7.54±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7、4.366、6.336、4.742,P均〈0.0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eak、AUC与MVD呈正相关(r=0.506、0.478,P均〈0.05),Peak、AUC与MVA呈正相关(r=0.648、0.653,P均〈0.05);灌注参数TP、MTT与MVD与MV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eak、AUC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MVD与MVA,可无创性评价在体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对PTC的临床诊断及其�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微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ACI合并CAS患者根据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分为轻度狭窄组(n=27例)、中度狭窄组(n=25例)和重度狭窄组(n=28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n=24例)、中型(n=30例)和重型(n=26例)。比较各颈动脉狭窄组和病情程度组ACI患者血清ox-LDL、hs-CRP表达水平。结果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ox-LDL、hs-CRP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血清ox-LDL、hs-CRP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血清ox-LDL、hs-CRP表达水平随CAS程度加重而升高,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治疗中采用阿昔莫司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52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为阿昔莫司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观察血脂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73.07%高于对照组42.31%,P<0.05。结论采用阿昔莫司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阿昔莫司 阿托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