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重型颅脑损伤问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本研究对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进行分析。

  • 标签: 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 重度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后亚低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07.07-2014.07期间重度颅脑损伤病例,选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病例中1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常规治疗的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共28例对比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为期6个月随访中发现,观察组1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或轻度神经障碍者7例,中残者4例,重残者2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者0例。对照组1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6例,中残者3例,重残者3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者1例。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颅内减压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方法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减少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 标签: 重度 颅脑损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在小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4年02月在我院接受怀疑颅脑疾病诊断的患儿68例,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共检查出57例颅脑疾病患儿,将检查结果与CT检查结果对比。结果超声检查患儿中有37例患儿诊断为小儿缺氧性缺血性脑病,10例患儿诊断为颅内出血症状,8例患儿诊断为头皮血肿,3例患儿诊断为颅骨骨折,8例患儿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2例患儿诊断为颅脑先天性疾病,经CT诊断后确认结果。结论利用超声检测可以对小儿颅脑疾病起到良好的诊断作用,能够有效检查患儿的疾病,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 标签: 超声检测 颅脑疾病 检查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2例,对其进行CT等检查,并联合各科室医师对其进行病情分析,制定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方法和并发症的预治,然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行手术治疗的有30例,非手术治疗的有12例;其中治愈的有24例,残疾的有8例,死亡的有10例,治愈率为57.1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进行病情诊断,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时注重并发症的预治情况,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为提高对围产期脑损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医疗资源,推广颅脑超声检查诊断技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按计划于2014年8月26-30日举办为期5天的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本班属国家级教育项目,授课教师为本科及北京市著名专家教授。学习结束授予10学分。

  • 标签: 颅脑超声诊断 学习班 新生儿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围产期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行急诊CT扫描首诊假阴性漏诊原因,为颅脑外伤急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科学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2院-2014年8月31例颅脑外伤行CT急诊扫描假阴性患者的CT存图及复诊存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漏诊原因。结果在不同复诊的时间、复诊次数或其他理化检查中,证实额叶眶回、直回及颞极挫伤漏诊9例,占29.03%;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漏诊6例,占19.35%;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漏诊l0例,占32.26%;轴索损伤漏诊4例,占12.90%,外伤性脑梗死漏诊2例,占6.45%.结论颅脑急性外伤早期征象不典型是漏诊的直接原因,其平扫技术的局限性是颅脑外伤早期筛查漏诊的间接原因。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充分掌握颅脑外伤的病理病机,谨慎“一元化”武断,并建议加强动态监测力度,减少漏诊。

  • 标签: 颅脑外伤 CT 平扫 漏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呼吸道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50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遗留疾病,4例患者抢救失败,且4例患者均因发生脑疝而死亡,行气管切开治疗的33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现象,1例患者发生哮喘症状,经针对性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在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针对性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且可有效的减少患者感染及死亡现象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呼吸道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接诊的63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患病一个月后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患病一个月内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与ADL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OS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 颅脑外伤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1-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颅脑出血病人实施微创清除治疗手术去除颅脑血肿的详细效用。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被送入本医院的颅脑出血病人中选出36例,依照救治方案的差异,把采取保守治疗方案的其中18例病人分到对照组,其他18例实施微创清除手术方案的病人统一归纳为研究组,记录所有病人的复原状态以及颅脑神经系统缺损的恢复数据。结果研究组颅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概率是94.44%,对照组是康复概率是77.78%,概率数据的差别显著P<0.05;实施治疗并休养两星期后,研究组颅脑神经系统缺损的恢复水平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微创类血肿清除手术除了创伤轻微之外,还可以消除颅脑中出现的血肿情况,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因此医院需要对这种针对颅脑血肿进行的微创类清创手术方案实施普及。

  • 标签: 微创清除治疗 颅内血肿 颅脑出血症状 效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方法选择78例女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78例非肿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分为5级评分,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恐惧、焦虑、抑郁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主要不良心理状态为恐惧、焦虑、抑郁。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乳腺癌手术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102例患者进行分析,首先对患者进行早期预警评分,按照医生的医嘱对患者入院时的处理方式(诸如收住ICU或普通病房)进行记录,30天以内对患者的入院终点(包括出院和死亡)进行记录,对不同阶段患者的处置方式以及预后终点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用ROC曲线对早期预警评分应用到患者采用处置方式以及预后的价值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到路脑外科的护理中能够准确的识别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状况,能够显著的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对于危重病人进行严格的观察以及预后的准确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颅脑外科 处置方式 预后效果 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4-01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急性脑膨出主要原因为迟发性颅内血肿13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2例,广泛性脑挫裂伤1例,严重脑组织缺血缺氧1例;经对脑膨出原因综合处理后均关颅成功.术后给予综合治疗,格拉斯哥预后(GOS)标准评定,患者存活11例(52.4%),其中良好4例,轻残3例,中、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0例(47.6%).结论术前准确评估、术中准确判断并及时处理,为重度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有效防治措施,可减低致残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脑膨出 防治
  • 简介: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136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研究对象在伤后第1、2、3、5天以及第7天内的24h血压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颅脑损伤并发高血压患者24h血压的昼夜变化情况不符合“杓型”的变化规律,血压的负荷逐渐增大,且患者的血压值明显增高。血压的低谷时间消失,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化节律不明显。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在病变的初期存在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之后血压会呈现自然下降恢复趋势,从而保护脑细胞不受到更严重损害。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及时反映颅脑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动态变化情况,为预见性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 护理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疗效,来判断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方法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是否值得大力推广。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的因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治疗的患者71例,并将此71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组(36例)与常规组(35例)两组,对常规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对标准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治疗疗效。结果标准组的治疗良好率为58.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治疗良好率37.1%,而且标准组的手术治疗后的死亡率是5%,也明显低于常规组的术后死亡率14.3%。标准组在术后的并发症中脑切口疝和硬膜下积水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的脑切口疝和硬膜下积水的发生率。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效果显著,相较而言有利于提高治疗的良好率,降低死亡率,而且并发症较少,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开颅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8-01
  • 简介:超普疝修补装置(ULTRAPROHerniaSystem,UHS)由上片、下片和中间连接柱构成。下片位于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腹膜前间隙),覆盖整个肌耻骨孔,起到了腹膜前间隙修补的作用;将上片分别固定于腹股沟韧带和耻骨结节,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中间连接柱既充填了疝环缺损,又连接和稳定了上、下片,可防止网片移位造成的复发。UHS同时对腹膜前间隙和腹股沟管后壁进行双重修补,理论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腹股沟疝的复发。

  • 标签: 腹股沟 腹膜 腹股沟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宫外孕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停留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宫外孕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停留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宫外孕 腹腔镜 开腹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