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试述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疗效分析

周配权邢立举翟秀伟

周配权邢立举翟秀伟

(大庆龙南医院16345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后亚低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07.07-2014.07期间重度颅脑损伤病例,选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病例中1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常规治疗的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共28例对比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为期6个月随访中发现,观察组1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或轻度神经障碍者7例,中残者4例,重残者2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者0例。对照组1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6例,中残者3例,重残者3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者1例。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颅内减压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方法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减少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40-01

重度颅脑损伤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也是外伤患者致死的主要因素。重度颅脑损伤临床病理的主要变化是恶性颅内压升高[1]。以往常规治疗收效甚微,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颅脑内部的病理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现择取在2008.07-2014.07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通过不同治疗的方式,观察分析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将具体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07.07-2014.07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例,选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病例中1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常规治疗的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共28例。GCS评分均小于或等于8。其中包括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15例。年龄均在18-64岁之间,平均年龄(38.94±7.34)岁。根据损伤类型:广泛脑挫裂伤者1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脑挫裂伤者10例,急性脑内血肿伴有脑挫裂伤者6例。其中,伤后持续昏迷者24例,双侧瞳孔散大者2例,单侧瞳孔散大者2例。全部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GCS评分、年龄等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试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首先吸氧,再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采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纠正治疗,进行脱水处理,控制颅内压,选取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或并发症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术后亚低温治疗。将肛部的温度控制保持于33摄氏度左右,在必要时可利用降温毯加以辅助控温。在患者生理机能相对稳定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或是保守治疗,利用呼吸机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顺畅,或是实施气管切开手术[2]。肌注冬非合剂60mg,15分钟以后予以竖毛肌测验。静脉滴注40-60ml/h冬非合剂。根据患者的ICP监测结果、血压、肛温、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判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并且逐渐复温,每隔4-8小时复温1摄氏度。治疗效果的监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期间接入ICP监测的仪器,对硬膜外腔进行24小时的监控。每天定时测定血电解质及血糖的变化情况,每天1-2次。随时对患者的心率、肛温、呼吸频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加以监测。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结束以后,对全部患者予以为期12个月的调查访视,根据GOS的标准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以后的存活率、并发症以及昏迷时间予以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平均数(x±s),采用X2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法检验计量资料,当差异P<0.05说明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为期6个月随访中发现,观察组1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7例,中残者4例,重残者2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者0例。对照组1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6例,中残者3例,重残者3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者1例。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肛温、呼吸频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结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重度颅脑损伤临床病理的主要变化是恶性颅内压升高,以往保守治疗收效甚微。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与轻度颅脑损伤不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并且治疗期间存在更大的风险因素[3]。常规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多是以吸氧,纠正水、酸碱平衡、电解质的平衡进行治疗。在脱水处理以后控制颅内压,采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或并发症的治疗,其整体治疗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患者的存活率较低,颅内压很难控制,昏迷的时间较长,并且在治疗时和治疗后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现象,亚低温治疗则能够有序爱哦缓解颅脑内部病例的损伤程度,以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机制在于适当的低温可以起到抑制内源性有毒物质的生成或对脑细胞与神经系统的损伤,能够有效保护颅脑内细胞的蛋白结构不被损伤,进而稳定脑细胞与神经系统的恢复环境,促进患者脑细胞与神经系统的更加稳定的康复,同时有效维护轴膜的完整性和细胞内部的稳定性[4]。而且亚低温治疗法还能有效把颅脑内血流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利于控制颅内压。总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方法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减少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另外,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快,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要有严密的术后观察护理,确保术后患者能脱离危险、稳定病情。

参考文献

[1]豆国平,梁海元.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1(5):92-93.

[2]汪涛.52例重度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治疗的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10,17(36):24-24.

[3]房晓壹,赵丛海,夏鹏,张金男,等.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临床对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2(5):437-438.

[4]范鲁鼎.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