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红茴香与徐长卿的协同镇痛、抗炎作用,为研制复方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红茴香组、徐长卿组、红茴香和徐长卿两药合用组,采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观察各给药组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各给药组的抗炎作用。结果红茴香与徐长卿合用较单独使用更能提高小鼠痛阈值,提高小鼠扭体和耳廓肿胀的抑制率。结论红茴香和徐长卿合用可以增强镇痛、抗炎效果,减少红茴香用量,降低其毒副作用风险。

  • 标签: 红茴香 徐长卿 协同镇痛抗炎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Ⅰ组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4h(T2)和术后24h(T3)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6-酮前列腺素1(6-Keto-PGF1)浓度。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镇痛泵(吗啡1mg/ml,氯胺酮1mg/ml;PCA每次1ml,有效按压时间5min/次),并在术后4h、12h、24h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并进行镇痛效果评价(V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两组T1、T2、T3各时点的血浆6-Keto-PGF1水平均明显升高,而Ⅰ组T1、T2、T3各时点的血浆6-Keto-PGF1水平均明显低于Ⅱ组相同时点(P〈0.05);Ⅰ术后4h、12h、24h的VAS评分及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应,能安全用于乳腺手术患者。

  • 标签: 乳腺癌 超前镇痛 帕瑞昔布钠
  • 简介:背景:围全膝关节置换期疼痛处理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寻找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成为关节外科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目的:比较硬膜外镇痛和股神经阻滞镇痛在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康复的效果,探索相关的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案。方法:随机选取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按照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硬膜外镇痛组和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每组20例。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单侧膝关节置换并进行术前宣教和塞来昔布给药。置换后硬膜外镇痛组通过留置导管连接0.2%罗哌卡因、2mg/L芬太尼止痛泵镇痛;股神经阻滞镇痛组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间断注射0.2%罗哌卡因镇痛。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6,12,24h和2—7d每天的疼痛程度,以及2-7d每天的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后2-7d,2组患者每天的静息痛和活动痛的目测类比评分均呈下降的趋势,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小于硬膜外镇痛组患者。置换后2-7d,股神经阻滞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都逐渐升高,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大于硬膜外镇痛组。结果说明虽然硬膜外镇痛和股神经阻滞镇痛都能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但股神经阻滞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后近期的运动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镇痛,能加快患者关节功能的康复,且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案能有效控制疼痛。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硬膜外镇痛 神经阻滞 股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方法。方法分析妇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把221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112例和对照组109例,采用PCEA方法对实验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术后48h内的镇痛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病情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伤口疼痛减轻,入睡情况比对照组好,不需要使用安眠镇痛等止痛药物,实验组镇痛效果良好。但是实验组病人比对照组病人出现恶心的次数多,应加强观察及护理。结果PCEA能有效缓解手术病人的痛苦。

  • 标签: 自控硬膜外镇痛妇科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规范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种类和用药量,计算用药频度(DDDs)。结果共包括9种麻醉性镇痛药品,其处方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布桂嗪注射液、吗啡控释片、羟考酮控释片、芬太尼注射液、可待因片和芬太尼透皮贴剂。DDDs数值最高的3种药物为哌替啶注射液、布桂嗪注射液和吗啡注射液。结论本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如哌替啶注射液使用过多,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麻醉性镇痛药物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进行随机双盲实验,观察吗啡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恩丹西酮对镇痛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80名ASAI~Ⅲ级的老年患者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为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后:A组硬膜外2mg吗啡,同时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B组硬膜外2mg吗啡,同时静脉注射40rag帕瑞昔布钠和8mg恩丹西酮。分别于术后4、6、24小时专人随访,评定疼痛标准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记录不良反应病例数,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延迟性呼吸抑制等。结果两组镇痛均为优(≤3分),各时点组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病例数,A组明显多于B组,两组均无延迟性呼吸抑制发生。结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和硬膜外注射吗啡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镇痛效果良好,同时注射恩丹西酮可以降低两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帕瑞昔布钠 恩丹西酮 术后镇痛 不良反应
  • 简介:背景:超前镇痛的有效性目前存在争议,既往研究中关于置换前因素对外周及中枢敏感化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目测类比评分法在某些时候不能有效的反映患者的疼痛情况,其客观性和重复性不佳。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置换前预防性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因膝关节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为评估对象,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后筛选出患者30例,按随机数表法等分为塞来昔布组和维生素C组。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4天分别口服塞来昔布与维生素C,并分别于服药前1d晚及服药后第3天晚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定患者轻重侧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程度,再用痛阈测量仪测量患者的电痛阈及电耐痛阈值,测量过程遵循随机双盲对照原则。结果与结论:塞来昔布组患者服用塞来昔布3d后双膝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侧下肢的电痛阈较服药前提高(P〈0.05),重侧电痛阈值(目测类比评分较轻侧高)服药前、后变化较轻侧明显(P〈0.05),双侧下肢电耐痛阈用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患者服药前后双膝轻重侧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值与对应侧的电痛阈及电耐痛阈的变化差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维生素C组患者服药前后双膝的目测类比评分、双侧下肢电痛阈及电耐痛阈变化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塞来昔布可提高膝关节病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置换前的电痛阈,重侧更为敏感,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前可发挥预防性镇痛作用。相对于目测类比评分,痛阈的变化或能更敏感地反映膝关节置换患者用药前后的疼痛变化,疼痛水平的变化与疼痛敏感度的变化之间尚无相关性。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预防性镇痛 痛阈 耐痛阈 目测类比评分法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后,右美托咪定对术后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名年龄5-7岁患儿,ASAⅠ-Ⅱ级,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贫血,无右美托咪定过敏者,随机分入DR(2ug/kg右美托咪定和0.25%罗哌卡因)组和R(0.25%罗哌卡因)组,每组20人。观察FLACC小儿疼痛评分,以及镇痛药物使用人数、时间、用量。结果两组患儿FLACC术后24h疼痛评分有差异,术后4h有显著差异(P〈0.05),镇痛药物使用人数、开始使用时间、使用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骶管阻滞镇痛中能有效减轻患儿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

  • 标签: 小儿尿道下裂 右美托咪定 骶管阻滞 罗哌卡因
  • 简介:【目的】研究洛索洛芬钠超前镇痛对阻生齿拔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6例需行下颌阻生齿拔除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洛索洛芬钠分散片口服给予超前镇痛,采用10cm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镇痛效果,通过调查患者的术后镇痛满意度(satisfactorydegree,SD)和睡眠满意度(sleepsatisfaction,SS),记录术后的不良反应,以评估超前镇痛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术后30min的VAS评分(8.19±1.53)高于实验组(5.47±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8.09±1.51)高于实验组(4.77±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研究对象的SD和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少于对照组。【结论】洛索洛芬钠超前镇痛用于阻生齿拔除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洛索洛芬钠 超前镇痛 阻生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运动疗法在骨科康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2月期间,一共收治了32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之后,患者的康复情况为试验组康复为优的患者有120例,占75.0%;良的患者有37例,占23.1%;可的患者为2例,占1.3%;差的患者有1例,占0.6%;治疗康复有效率为99.4%。对照组康复为优的患者有90例,占56.25%;良的患者有40例,占25.0%;可的患者为10例,占6.25%;差的患者有20例,占12.5%;治疗康复有效率为87.5%。两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在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的关节出现僵硬,进而使得骨折愈合,让患者的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 标签: 运动疗法 康复训练 骨科
  • 简介: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直观、成功率高、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危重病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肺不张、肺部感染及机械通气时的病人应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对各种呼吸道情况的诊断和治疗均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 床旁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并发症 危重病
  • 简介: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与牙骨质,牙周膜由含丰富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rtrix,ECM)组成,二者的附着是细胞行使功能的基础[1]。正畸牙移动是牙周膜受到应力的作用,诱发牙周组织改建,进而产生牙齿的位移。

  • 标签: 正畸力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牙周组织改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收集血脑血管疾病患者3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安慰剂,观察组患者予以可溶性阿司匹林500mg/d,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加用30mg/d肠溶性阿司匹林。结果经过用药1年后,观察组的冠心病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正确合理地服用阿司匹林,到达有效的防治效果,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 防治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的止血作用。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一种新型载药止血材料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制作家兔耳缘静脉与肝脏创面出血模型,采用巴马小型猪建立肝脏、脾脏创伤出血模型,分别用医用纱布、吸收性明胶海绵及血余炭纳米纤维膜进行止血,通过观察止血时间、出血量、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指标,评价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的止血效果。结果与医用纱布组和明胶海绵组比较,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组显著缩短家兔耳静脉与肝脏创面止血时间(P〈0.05,P〈0.01),明显减少肝脏创面出血量(P〈0.05,P〈0.01)。巴马小型猪出血模型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组肝脏、脾脏出血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显著减少,与明胶海绵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血余炭纳米纤维膜止血处理的肝、脾创面组织除伴有轻度的充血外,未见有明显的出血、坏死或结节状增生等病理学改变。结论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止血效果显著优于明胶海绵和医用纱布,是一种良好的止血材料。

  • 标签: 血余炭 纳米纤维膜 止血 明胶海绵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纠正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方法饮食治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和健康教育。结论糖尿病为一终身疾病,如代谢控制良好,可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的治疗必须坚持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合理用药、健康教育、自我监测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理辅导,使病人心情愉悦,正确对待生活,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健康教育
  • 简介:在当前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下,本院作为非营利性的综合性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打造品牌,塑造公众认可和信赖的良好形象[1]。医院宣传工作是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宣传 医院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在2008年3月到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患者,随机抽取出240例,称为实验组,选取在2005年2月到2008年2月来我院进行临床免疫检测的患者,随机抽取220例,成为对照组,把实验组的240份血样的质量控制和对照组的220份的临床免疫检验血样进行对比研究,对质量控制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后,胰岛素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血清胰岛素、Ca199、Ca125、癌坯抗原的变异指数比控制前的指数明显下降,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选用仪器设备试剂和其他相关影响因素等都会对免疫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科学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检验的可靠性。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合理添加营养素对儿童体格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36名学前儿童随机分两组,实验组服用维生素-矿物质制成的咀嚼营养片干预,对照组服用外观与营养片相同的安慰剂片,实验期10周。结果实验组的身高、体重增值较对照组高,但未呈现统计学的显著性意义,实验组的数字记忆广度及人像再认评分显著提高。实验证明通过对膳食中容易缺乏的多种营养素的补充,营养水平获得全面综合性改善。结论营养干预有益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记忆潜力发挥,使之健康状态更佳。

  • 标签: 营养素 体格发育 记忆功能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