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脾脏转移癌(metastaticcarcainomatothespleen,MCS)临床少见,临床误诊率高,今报告经病理检查确诊为MCS者3例.

  • 标签: 脾转移癌 病理检查 诊断 治疗
  • 简介:肺癌的正确分期对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根据胸片、胸部CT和B超等形态学检查手段作为分期的依据,但18F-FDGSPECT的应用,从功能诊断的角度,可发现许多过去形态学检查不能检测到的病灶,从而为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提供了新的方法.作者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发现5例临床确诊为肺癌,采用18F-FDGSPECT显像,发现经胸部CT检查未显像的肺癌多部位转移,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18F-FDG SPECT显像 肺癌 肺内转移 淋巴转移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1年10月间938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32例行胃癌肝转移灶切除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8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异时性肝转移24例(2.6%),行肝转移灶切除14例(58.3%);同时性肝转移90例(9.6%),行肝转移灶切除18例(20.0%).32例患者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肝转移腺癌.术后1、3、5年生存率,异时性肝转移患者为73%、37%、25%;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为68%、24%、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的同时及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经外科手术切除肝转移灶预后较好.

  • 标签: 肝转移灶 患者 切除 原发性胃癌 异时性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右半结肠外科干淋巴结清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进展期右半结肠癌32例患者行外科干淋巴结清扫,并将所得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染色检测及癌胚抗原(CEA)、上皮抗原(EMA)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微转移检测.结果常规病理外科干淋巴结转移率9.4%(3/32).CEA、EM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2%(10/32)及37.5%(12/32),CEA和EMA联合检测阳性率46.9%(15/32).DukesB、C期结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率分别为29.4%(5/17)及66.7%(10/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期右半结肠癌外科干淋巴结行CEA、EMA免疫组化微转移检测,有利于更精确地了解淋巴结转移范围.

  • 标签: 结肠肿瘤 淋巴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转移率 右半结肠癌 微转移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1年11月至2005年9月住院的20例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脑转移发生率为37%,20例病理确诊者中以腺癌最多见,占45%,依次是小细胞肺癌25%,鳞癌30%,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占肺癌脑转移50%,肺癌脑转移常为多发病灶,以额叶、顶叶及颞叶多见。综合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减轻或消失,可延长生存2—8个月。结论肺癌脑转移预后差,及时发现及合理治疗可减轻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 标签: 肺肿瘤 肿瘤转移 脑肿瘤 综合疗法
  • 简介:患者男,72岁.脐周皮肤刺痛50天,伴脐部阵痛8天于1998年12月27日入院.曾在门诊反复就诊10次,拟脐周皮炎、脐部顿挫型带状疱疹治疗无效.发病来食欲减退,体重减轻8kg.一般情况尚好,脐周皮肤4cm×4cm水肿性红斑,扪及腹腔5cm×5cm质硬肿块与脐部相连,轻度压痛.CT示结肠肿瘤侵犯腹壁.初步诊断为结肠癌.

  • 标签: 皮肤转移 肠腺癌 腹腔化疗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 化疗泵 脐周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46例原发灶均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对经X线、ECT、CT或MRI明确诊断的骨转移癌患者行放射治疗,观察其止痛效果。放疗采用模拟机、CT定位,用Co^60外照射。总剂量为30~50Gy。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显效率43.5%(20/46),有效率56.5%(26/46)。结论放射治疗是骨转移患者止痛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转移癌 止痛效果 放射治疗 放疗 患者 疗效分析
  • 简介:患者女,56岁.因便后滴血,消瘦1个月于2001年5月6日入院.无慢性结肠炎、痔等病史.无发热、里急后重、脓性便、腹部疼痛及其它不适.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体质消瘦,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直肠指诊:距肛门8cm直肠的左前壁可触及一4cm×3cm肿物,活动度较好,无触痛,质韧,指套带血.经直肠镜活检证实为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前全身检查中发现脾脏有一4cm×3cm的实性占位病变.术中探查盆腔、腹主动脉旁及肝脏均无可疑转移病灶,脾脏中下极见4cm×5cm肿物,未侵及浆膜.遂行直肠癌根治、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脾转移.

  • 标签: 直肠癌 脾转移癌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 简介:外科治疗食管癌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食管是跨越颈胸腹的非成对器官,食管淋巴引流特别是纵隔的淋巴网纵横交叉,上到颈部,下至腹腔,加之食管黏膜下层侧支淋巴管穿肌层达外膜,由此造成了食管癌淋巴转移的复杂性及不可预测性;(2)食管黏膜癌多点起源,但全食管切除存在不可接受性;(3)人们对食管癌异质性的认识非常有限,难以做到确实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因此,食管癌治疗预后较差,中晚期食管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仅20%左右,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复发性食管癌采用非手术治疗者,5年生存率几乎为零,能再次手术者不多,即使再次手术,其难度大,并发症多,根治性切除率低,疗效也不满意.因此,如何预防食管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不少学者进行了许多尝试,但迄今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 标签: 食管癌 外科治疗 复发性食管癌 癌转移 预防措施
  • 简介:肝脏是结直肠癌转移的最常见器官,10%~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立诊断时即已存在肝转移,另有20%~25%的患者在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可高达50%,而能获得手术切除者仅占10%~20%[1-3].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疗药物的应用,局部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一部分患者的肝癌缩小而获得二期切除[4].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 患者 治疗进展 诊断 常见
  • 简介:应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方法,以64例肺癌组织内微血管定量与肺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鳞状细胞癌微血管定量为48.17±25.4个/HP,腺癌为69.32±27.2个/HP,小细胞癌为77.66±23.2个/HP。鳞状细胞癌微血管定量明显低于小细胞癌(P<0.001);无淋巴结转移组微血管定量(54.5±13.5个/HP)明显低于有转移组(76.3±14.6个/HP)。提示肺癌组织中微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微血管定量高的肺癌可能预后不良和易发生转移

  • 标签: 肺癌 微血管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定量 肿瘤转移
  • 简介: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以手术为主,强调综合治疗,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导致复发、转移。现就我科1993年1月~1997年7月收治的206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原因分析如下:206例均为我院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且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转移。平均年龄55岁(26~87岁);≤30岁者9例,≤40岁者36例,≤50岁者67例,>50岁者94例。206例中单纯癌53例,浸润性导管癌147例,髓样癌4例,腺癌2例;按uICC标准进行TNM分期:Ⅰ期31例,Ⅱ期117例,Ⅲ期58例;无腋淋巴结转移78例,腋淋巴结转移阳性1~3个92例,4个以上36例;入我院后测,既(+)162例,PR(+)162例,既(-)44例,PR(-)44例。手术方式206例中做根治术45例,改良根治术150例,乳房单纯切除术11例。术后治疗情况206例中术后化疗6疗程以上者196例(95%),化疗未达6疗程者10例(5%),术后接受放疗者120例。本文认为应加强乳腺癌自查知识的普及,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并提倡合理、规范化治疗,加强随访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及转移的乳腺癌,给予及时治疗。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复发转移 腋淋巴结转移 患者 PR 治疗
  • 简介:转移癌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骨转移癌常出现疼痛难忍、功能性障碍、病理性骨折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笔者自1999年10月~2001年5月用博宁治疗15例骨转移癌疗效满意。用博宁治疗针剂60m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4~6h),第15天、第30天分别用博宁3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缓慢滴注(2~3h)全组病例止痛效果好。显效7例,占46.7%;有效6例,占40%,总有效13例,占86.7%。病人疼痛缓解,功能活动恢复,睡眠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按KPS状况标准,平均提高30分,副反应轻,仅见1例消化道反应,2例发热,口服扑热息痛,可缓解未见有肝、肾功能损害及心电图异常。

  • 标签: 治疗 博宁 骨转移癌 5%葡萄糖注射液 近期疗效观察 疼痛
  • 简介: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居第3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患者达11万之多,其发病隐匿进展快,预后甚差,一旦出现症状已属晚期。肝癌远处转移的临床发现率约12.3%~22%,其中肺转移占60.5%~76.5%,随着外科手术及化疗的进展以及介入性放射学的临床运用,许多肝癌肺转移患者可延长生存。

  • 标签: 肝癌 肺肿瘤 肿瘤转移 X线检查 毛细血管 肺循环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结核与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结核与36例转移瘤,采用SIEMENS1.0T超导型磁共振仪,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冠位、轴位T1WI和T2WI检查。结果: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表现有多个椎体骨质破坏,结核累及椎体附件较转移瘤明显少。转移瘤一般不伴有椎间隙的狭窄。结核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楔状变形的椎体后移及寒性脓肿的形成。转移瘤压迫硬膜囊和脊髓主要是由于塌陷椎体前后径的加大以及椎旁硬膜外转移灶从硬膜囊后方压迫所致。结论:脊柱结核和转移瘤均有各自的特征性MRI表现,注意观察受累椎体形态、椎间盘和附件是否受累、有无脓肿和对脊髓及硬膜囊的压迫情况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脊柱 结核 转移瘤 鉴别诊断
  • 简介:转移是胃肠道癌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胃肠道癌初诊时约有10%~25%的患者已存在同时性肝转移,有20%~25%的患者此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未经治疗的胃肠道癌肝转移患者其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左右,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使其5年生存率提高到40%左右[1].因此,应对胃肠道癌肝转移的治疗引起足够重视,以提高胃肠道癌的总体治疗水平.

  • 标签: 治疗水平 胃肠道癌 肝转移瘤 患者 初诊 左右
  • 简介:结直肠癌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发达国家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第2位[1];在我国也有不断升高的趋势.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结直肠癌死亡患者尸检中,肝转移率高达60%~71%;在确诊结直肠癌时已有10%~20%患者发生肝转移[2].在原发灶治疗后异时性的肝转移发生率多达50%[3].

  • 标签: 肝转移 结直肠癌 发病率 消化道恶性肿瘤 治疗后 常见
  • 简介:结直肠癌在西方国家恶性肿瘤发病中排名第二,在欧美国家中每年新增病例达30万[1].而在恶性肿瘤致死病例中结直肠癌也位居第二[2].造成结直肠癌死亡的原因包括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后者主要为肝转移和肺转移.要想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与延长生存期,一方面要特别重视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另一方面也要对结直肠癌复发及转移的病例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

  • 标签: 直肠癌 结肠癌 治疗 手术 化疗
  • 简介: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1例大肠癌患者和8例肠道非恶性病变手术患者的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结果8例胃肠道非恶性病变手术患者、8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CK19mRNA无阳性表达;41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单次外周血采样CK19mRNA阳性表达率为41.5%;两次采样总阳性率大肠癌患者为65.9%,外周血重复采样阳性率高于单次采样(P〈0.01)。DukeC、D期患者CK19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DukeB期(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检测大肠癌微转移的指标并指导其治疗和预后。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微转移 角蛋白19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患者,男,70岁,体重60k。因腰部剧痛来院就诊,入院后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B超检查,诊断为肾盂肾盏多发结石,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以及心电图后送入手术室行急诊肾盂切开取石术,术前未作胸透。

  • 标签: 脊柱转移肿瘤 硬膜外麻醉 截瘫 心电图 肾盂切开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