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PL)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我院收治的3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UPL组153例,ESWL组147例,比较两组的碎石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UPL组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1.33%,显著高于ESWL组(P<0.05)。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组明显优于UPL组;中段结石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下段结石UPL组明显优于ESPL组。UPL组的血尿发病率显著高于ESWL组(P<0.05);发热、腰痛、恶心、呕吐明显低于ESWL组(P<0.05)。结论相比较而言,UPL组更可靠,特别是对中小型结石和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并发症少,血尿以外的并发症比较少。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X线平片与CT检查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骨伤科于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患者,常规摄取胸部X线平片,并进行16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将二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我院60例肋骨骨折患者经过胸部摄片检查与CT检查之后得出,X线平片检出肋骨骨折104处,可疑骨折6处;CT检出肋骨骨折130处。结论CT检出的骨折处比平片检出的骨折处明显要多,即CT检出率高于平片检出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CT诊断优于X线平片诊断。

  • 标签: 肋骨骨折 平片 CT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几种治疗髌骨骨折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张力带固定法、空心螺钉固定法、空心螺钉张力带固定法、髌骨镍钛记忆合金爪固定法进行手术治疗,针对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切口长度,Lysholm评分以及Oswestry疼痛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四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切口长度对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Lysholm评分以及Oswestry疼痛功能评分方面,四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钢丝张力带固定组与空心螺钉张力带固定组相比,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张力带固定法和空心螺钉张力带固定法的固定牢靠,更加符合AO原则,具有理想的生物学稳定性,髌骨镍钛记忆合金爪固定法刺激小、适应性好、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但是不适宜用于粉碎性骨折的固定上,因此,对于髌骨骨折患者的固定方式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患者的实际伤情选择最优的固定方式。

  • 标签: 髌骨骨折 手术方法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内科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0.5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静滴,每日最高不超过20ml,每日1次。结果两组对比分析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在呼吸困难改善、咳嗽、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体温稳定时间均明显缩短,病情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快,适当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作为辅助治疗,在促使病情迅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费用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支原体肺炎 临床治疗 中西医结合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治儿童下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意义,以提高临床儿童消化道疾病诊疗的准确率。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具有实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适应征患儿98例,应用OlympusP240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断与治疗儿童下消化道疾病,并进行临床分析对比。结果98例结肠镜检查中,未出现并发症;镜检全结肠未见异常29例,发现病变69例,明确诊断率为70.41%。69例镜检异常患儿中36例显示大肠息肉,镜检过程中即予电凝点切及氩离子凝固治疗,未出现大量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小量渗血经内镜下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止血均见好转;息肉病理检查结果腺瘤23例,占63.89%,潴留性息肉7例,占19.44%;炎性息肉5例,占13.89%;错构瘤1例,占2.78%。结论儿童消化道疾病诊断不明时应用电子结肠镜检查提高诊断明确率,同时分析引起儿童消化道疾病不明原因出血者肠道息肉是主要原因,结肠镜在儿科的应用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儿童消化道疾病 结肠镜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阑尾炎并发周围脓肿患者149例,其中采用腹腔镜阑尾脓肿手术57例,和同期的92例开腹阑尾脓肿手术比较,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为一期切除阑尾,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3.5%,开腹组12.0%;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平均5.7d,开腹组平均8.3d(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脓肿手术具备微创手术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阑尾炎 腹腔镜检查 阑尾切除术 阑尾脓肿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为65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组)的I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25例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并与同期104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放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可行,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虽然手术费用高、操作技术难度大,但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认识的改变,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和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介入组和非介入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h、6h、3d以及7d后NIHSS评分,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7d后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介入治疗组在治疗7d后比非介入治疗组的NIHSS评分要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和非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对治疗脑梗死都有疗效,而脑梗死患者通过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非介入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介入 溶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入院时格拉斯哥(GCS)评分6~8分的32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保守治疗GCS评分6~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32例的康复效果对比对比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平衡功能评分结果。结果入院4周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运动功能缺损有所下降,但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改善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可以清除颅内血肿,解除脑受压,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肿清除术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将其按照诊断方式分为两组,采用高频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高频心电图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结果采取高频心电图诊断的观察组患者的隐匿型冠心病临床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频切迹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掌握适应证,选取合适的诊断方式,或者是采取联合诊断的方式,才能够切实的提高隐匿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和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隐匿型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用止血钳直接打开腹膜在腹部手术中值得推广应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止血钳直接打开腹膜和传统方法手术刀打开腹膜两种方法,分别对4000例妇科手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证明用止血钳直接打开腹膜比传统方法用手术刀打开腹膜更具安全性和高效性。Hemostaticforcepsopenperitonealcomparedwithknife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影响护士幸福感的护理管理方法,为今后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临床护士48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接受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综合干预模式的护理管理,而后采取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护士幸福感进行评价,并对比分析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护士GWB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幸福感人数多于对照组,对护理管理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管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幸福感,值得关注。

  • 标签: 护士 幸福感 护理管理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并选取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采用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比较组,其中比较组的患者实施子宫动脉结扎术,观察组的患者实施动脉栓塞术,每组患者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其治疗时长、出血量、流血时间、子宫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均小于对照组,因而二组数据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栓塞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止血并保留患者子宫,取得了有效的治疗疗效,具有经济价值与意义。

  • 标签: 难治性大出血 妇产科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2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行腹腔镜手术,100例行开腹手术。分析回顾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短期效果。结果腹腔镜组在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胜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的手术方式,切口创伤低、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结直肠癌手术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快速血糖监测仪(本文以下简称为血糖仪)以及生化分析仪(本文以下简称为生化仪)对于血糖相应检测结果的对比和分析。方法2010年1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的门诊以及住院的病人共计353例待检血糖者。其中血糖仪的型号是罗氏P800。分别使用血糖仪以及生化仪对其进行血糖测定。对比两种方式产生的血糖平均值以及综合结果。结果血糖仪组测定的血糖平均值为8.01±0.38。而生化仪组测定的血糖平均值为8.08±0.39。两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血糖浓度区间在22.2以上时。血糖仪结果明显比生化仪结果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血糖仪包含的测定范围之内。两种测定方法均可靠。不过血糖仪相应测定的范围有限。过高以及过低时没有数据显示。而生化仪则会补其相应不足。

  • 标签: 快速血糖监测仪 生化分析仪 结果 对比分析
  • 简介: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用超声刀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96例(超声刀组)与同期传统手术87例(传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超声刀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传统组(P<0.01),2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能显著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超声刀 开放性甲状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一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95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实验组49例患者,对照组46例患者,实验组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结果实验组有29例患者得到显效的治疗效果,16例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4例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有21例患者治疗显效,14例患者治疗有效,11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同方法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屈指深肌腱止点处断裂是否经骨钻孔固定临床疗效对比屈指深肌腱止点处断裂是否经骨皮质固定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屈指深肌腱止点处断裂患者,采用钢丝固定,其中第一组25例钢丝经末节指骨钻孔钢丝经皮质固定从皮肤穿出固定于甲根部,第二组25例不经末节指骨钻孔,钢丝经末节指骨2侧绕过后,钢丝紧贴指骨2侧从皮肤穿出固定于甲根部,随访3~12个月,第一组病人发生2例固定钢丝难以拔出,其中一例拔出钢丝过程中肌腱再断裂,余23例病人远指间关节屈曲良好,关节活动度(TAM)评分优良率达100%。第2组钢丝均顺利拔出,远指间关节屈曲良好,关节活动度(TAM)评分优良率达100%。

  • 标签: (Tendons) 指(Fingers) 关节(Joints)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液透析合并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青年人和老年人对骨化三醇的反应差异。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iPTH水平均大于1000pg/ml的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为18-65岁,B组为≥65岁。使用中剂量骨化三醇进行冲击治疗,2ug/次,每周3次。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的iPTH及钙磷水平的变化。结果共有符合条件患者54例,A组38例,平均年龄为47.42±11.99岁;B组16例,平均年龄为75.50±6.38岁。治疗前两组iPTH水平无明显差异((1569.50±460.11)pg/mlVS(1762.81±542.41)pg/ml,P=0.187)。治疗12周后A组和B组的iPTH水平分别降至(872.90±538.23)pg/ml和(724.61±575.87)pg/ml,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369);但B组降幅明显大于A组((1038.21±717.37)pg/mlVS(696.60±459.36)pg/ml,P=0.041)。结论在使用同等剂量骨化三醇进行冲击治疗时,老年患者iPTH降低速度较年轻人显著加快。因此在使用骨化醇对老年患者进行冲击治疗时,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且密切关注iPTH变化,及时调整,避免iPTH过低造成低动力骨病。

  • 标签: 老年 骨化三醇 血液透析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