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个体化导航模板(individualnavigationtemplates)主要是通过逆向工程结合快速成型技术制得。临床上通过对不同患者需要建模型的硬组织结构进行cT或MR扫描,将获得的连续扫描数据导入三维结构重建软件,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制作生成三维数字模型并转换成快速成形机可以接受的数据源格式,最后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成精确的三维实物模型、反向模版。在治疗过程中,显露相应的硬组织结构后就可以利用反向模板植入相关的植入物。

  • 标签: 模板 导航 个体 快速成型技术 三维结构重建 三维数字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congenitalsensorineuralhearingloss,CSNHL)患儿的前庭神经(vestibulocochlearnerve,VCN)发育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MR技术对CSNHL患儿的双侧内耳形态及VCN进行观察、测量。应用德国Siemens公司MagnetomTrioTimMR3.0T扫描仪对43例CSNHL患儿及12例听力正常对照者进行全脑的常规T1WI、T2WI扫描,并对耳部进行高分辨扫描。T2-SPACE参数为:TR/TE1000/132ms/ms,矩阵200×200。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双侧VCN的水平径、横截面积及横截面周长。每一个患者都有临床、影像和听力测验的资料。【结果】(1)CSNHL组及正常对照组左、右侧VCN横径(CSNHL:0.140,0.195;NC:0.12,0.115)、横截面积(CSNHL:0.029,0.029;NC:0.044,0.053)及横截面周长(CSNHL:0.683,0.70;NC:0.811,0.811)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VCN横径、横截面积及横截面周长在内耳结构正常组患儿(Ⅰ组)(R:0.095,0.029,0.708)、内耳结构异常组患儿(Ⅱ组)(R:0.097,0.028,0.688)与正常对照组(Ⅲ组)(R:0.115,0.053,0.945)方差分析,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带助听器患儿组(甲组)(R:0.096,0.030,0.696)、不带助听器患儿组(乙组)(R:0.094,0.028,0.705)及正常对照组(R:0.115,0.053,0.945)VCN横径、横截面积及横截面周长比较,甲组、乙组左侧VCN横截面积及周长、右侧VCN横径、横截面积及周长小于丙组(P〈0.05)。(4)正常对照组的VCN的横截面积和周长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P〈0.001),而CSNHL患儿的VCN横截面积和周长和年龄无明显的线性关系。【结论】内耳结构可能会影响VCN的发育。CSNHL患儿的VCN大小与年龄无明显线性关系。MRI内耳水成像能清晰显示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 标签: 前庭蜗神经 高分辨MR 感音性聋儿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模板与传统胶片模板测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精确性差别及数字化术前模板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数字化模板与传统胶片模板对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间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患者进行数字化术前计划。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0.1±12.9)岁。比较计划与手术实际间假体尺寸、置放位置、偏心距及下肢长度的吻合程度。结果两种方法在假体型号(包括臼杯、股骨柄、颈长)选择方面与术中实际尺寸吻合度存在差异(P〈0.05),数字化模板测量与术中实际吻合度更高。对偏心距的设定,与术中实际一致者,数字化模板测量达14例(占70%),优于传统测量(8例,占40%)。应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计划及术中实际的截骨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传统模板设定值较术中实际相差(0.61±0.21)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模板者相差(0.01±0.15)cm,吻合度高。结论数字化术前模板测量可提高术中假体选择的精确性,并能更好地完成截骨高度的术前制定,从而恢复患肢的长度及偏心距。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数字化 模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颅内血肿碎洗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小量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性核出血,出血量在20-30ml的患者49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比组,微创组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微创治疗。采用NHISS及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结果微创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是治疗高血压核出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微创 颅内血肿碎吸术 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阶段式模板在电子麻醉记录单书写中的应用。此类模板设计可较为精确地匹配实际操作,在实现电子麻醉记录单数据精确、内容完整的同时,提高电子麻醉记录单书写效率。

  • 标签: 电子麻醉记录单 阶段式模板 麻醉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本文克服SIFT原始拼接算法的局限性,同时解决了在超声全景图的拼接过程中超声信号存在低信噪比和阴影、斑点和其他噪声,以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超声检查时,在不同的检测位置探测时的力度和与接触程度可能会不尽相同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一种ABUS乳腺超声全景图的自动拼接算法。此算法指定乳腺组织中的乳头位置为拼接算法所使用的匹配特征点,提升了自动拼接超声图像算法的准确率,无需人工干预,医生可通过全景图对乳腺癌筛查病例实现更为准确和客观地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影像 融合拼接 图像处理 模板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收治的小儿肺炎在护理的过程中开展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成效。方法:实验选择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84例肺炎患儿,开展随机数字表法设:比对组,试验组,其中42例比对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42试验组开展基于以上同时给予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比较护理记录缺陷发生情况、不同层级护理人员记录时间。结果:试验组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更低,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 小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服药物模板系统的安全用药管理效果展开探讨。方法:某医院自2019年起使用了口服药物模板管理方案,管理内容主要包含药物分类、患者用药指导以及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以时间界限进行划分,将2018年作为实施前,2019年则为实施后,实施口服药物模板系统之前,使用的是常规药物分配方法,药物的发放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根据药量和用药时间进行的,并没有向患者说明用药详情。此次在实施前后随机各自选取了100例患者,分别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对药物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研究表明,使用口服药物模板系统能够显著降低出现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口服药物模板的使用能够为患者建立完善的辅助药物记忆系统,有利于患者安全用药。

  • 标签: 口服药物模板 安全用药管理 护理工作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线间隔时间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式辐照离体牛肝组织的影响。方法根据线间隔时间将60个牛肝随机分为6组:2min组、4min组、6min组、8min组、10min组、12min组,每组用相同辐照剂量进行HI-FU式辐照同样大小的ROI的周边,对ROI内部区域不进行辐照。结果每组辐照区均形成完整封闭的凝固性坏死带。各组凝固性坏死体积依次缩小,能效因子依次增大,辐照效率依次降低。除2min组和4min组外,其余各组未见明显ROI外周组织损伤。结论随着线间隔时间缩短,坏死体积增大,能效因子减小,辐照效率增高;6min是HIFU式辐照离体牛肝组织的最佳线间隔时间。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壳式辐照 线间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子病历疾病模板控制进行研究,浅析其在病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300名临床医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模板对质量管理的影响。结果:大部分临床医生对电子病历疾病模板控制缺乏正确的了解,了解率为29.20%。电子病历疾病模板在病历质量、临床科研工作、医疗质量监控用等方面满意度评价分别为 75.22%、93.80%、63.72% 。结论:规范的电子病历疾病模板控制可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促进病历质量高效理。

  • 标签: 电子病历 疾病模板 病历质量 作用
  • 简介:背景: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近年来选用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已经达成共识,而对于跗骨窦小切口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目的:设计一种3D打印导航模板,探讨其在经皮置入螺钉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50例,其中单纯左侧损伤21例,单纯右侧损伤26例,双侧损伤3例(均只有一侧符合标准,左侧2例,右侧1例);男48例,女2例;年龄35-65岁,平均(48.2±8.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板组(A组)25例与非导板组(B组)25例,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手术效果(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AOF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3-9个月随访,平均(5.5±2.1)个月。两组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AOFAS评分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两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以达到螺钉的精准置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医师、患者术中辐射暴露剂量,是一种符合现代微创精准理念的手术方法。

  • 标签: 3D打印导航模板 跗骨窦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信息红外线肝病治疗仪联合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8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格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脂胶囊治疗,在其基础上研究组患者联合生物信息红外线肝病治疗仪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功能、体重指数、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脂及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信息红外线肝病治疗仪联合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总胆固醇,降低炎性反应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信息红外线肝病治疗仪 壳脂胶囊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三维牙颌数据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实时导航牙种植手术模板,设计能够定向引导多个种植钻头的精确种植模板。方法对上颌部分前牙缺损的患者进行CT扫描和三维数据重建,在三维数据基础上设计种植体的位置。种植模板采用牙冠唇面及邻面数据作为定位的翼板;根据种植体位置,通过可配合的两个隧道,分别引导Anthogyr系统球钻和先锋钻,并设计导向杆。根据设计结果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成实体树脂模板。结果完成多步引导模板的设计,实体模板就位准确,对种植钻引导稳定,35例患者手术1个月后,随访并观察种植后牙齿功能。CT检查,无论是额骨形态,还是额骨结构都显示出良好结果,额骨骨质以及额骨的上额窦底、鼻腔底、鼻腭管和下额管等重要结构也取得了理想结果。结论计算机辅助种植导航外科可拓宽种植医生的视觉,使种植手术更安全、更精确。

  • 标签: 螺旋CT 扫描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 牙种植手术 引导模板
  • 简介:目的利用逆向工程(RE)原理和快速成型(RP)技术设计一种新的胸腰椎椎弓根定位的方法。方法取患者CT连续扫描数据集,应用三维重建软件Amira3.1建立胸腰椎三维模型,以.stl格式导出模型。在Imageware12.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寻找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钉道。提取椎板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椎体后部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椎弓根孔道成定位模板,将椎体和定位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利用建立的定位模板与椎体的后部结构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进行胸腰椎椎弓根的定位,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根据X线片和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结果建立了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通过RP技术生产出的导航模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适用于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导航定位。结论利用RE原理和RP技术为胸腰椎椎弓根定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数字化 三维重建 腰椎 导航模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设计的导航模板在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引入三维(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对5例(10髋)尸体标本施行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术前对尸体标本行骨盆平片及CT扫描,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Mimics10.1软件中进行截骨模拟及旋转髋臼;根据术前规划应用逆向工程技术提取术野骨盆解剖形态特征和截骨面,设计导航模板并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成实物;术中将导航模板直接与暴露后的骨盆及截骨面贴合,完成精确截骨及髋臼骨块的旋转移位;对模拟术后及术后测量的外侧CE角、臼顶倾斜角、股骨头超出指数及覆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实验病例均未出现截骨进入髋关节内或后柱完全截断的并发症。术前模拟后与术后测量的外侧CE角、髋臼顶倾斜角、股骨头超出指数及覆盖率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的导航模板应用于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可以提高该手术的精确性及安全,是解决PAO手术难点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截骨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模板
  • 简介:背景:在髋臼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其髋臼重建有多种方法。我们采用非骨水泥CLS扩展杯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进行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990至1994年间,我们应用CLS扩展杯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治疗43例(43髋)继发于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骨关节炎患者。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38,平均年龄48岁:根据术前X线评价,将髋臼发育不良分为CroweⅠ型6例.CroweⅡ型31例,CroweⅢ型和CroweⅣ型各3例。没有失访患者:平均随访120个月。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拍摄X线平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Merled’Aubigné和Postel评分评定临床效果,并进行X线分析。结果:术后CroweⅠ型和Ⅱ型发育不良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改善58分,CroweⅢ型发育不良平均改善47分,CroweⅣ型发育不良平均改善46分(p〈0.05)。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92.6分。术前Merled’Aubigné和Postel评分平均为8.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5.8分。术后移植骨对杯的覆盖率平均为32.2%。X线片表明,在末次随访时所有43髋的CLS扩展杯都有明显的骨整合:没有骨移植失败病例。术后平均10年,CLS扩展杯及结构性股骨头移植物的临床生存率乃100%。用X线松动征象作为评估依据,则CLS扩展杯的生存率术后10年时是88.2%.结论: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灭件髋关节发育不良后遗症患者时,采用白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的同时应用CLS非骨水泥扩展杯,可以提供可靠的髋臼重建,加强了有缺陷髋臼的骨性结构,并能够将髋臼假体安放在髋关节旋转的解剖中心或靠近中心处.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炎患者 自体股骨头 植骨治疗 骨性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MRI技术的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个体化导航模板定位截骨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保存完好的成年尸体下肢标本16具,将尸体标本随机分为导航模板组(模板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每组8具16个膝关节。模板组术前行双下肢髋-膝-踝MRI扫描,通过三维重建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及逆向工程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设计制作出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匹配的个体化截骨导航模板实物,用于TKA手术的截骨定位。传统组按常规人工TKA手术程序进行操作。术后两组均摄整个下肢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比较两组假体组件的角度;两组取出膝关节假体后行全下肢CT扫描,比较冠状位下两种方法定位截骨后股骨远端截骨面与股骨机械轴线、胫骨近端截骨面与胫骨机械轴线的垂直关系及轴位下股骨后髁截骨面与外科髁上轴的平行关系。对测得参数进行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0.05。结果本组研究共设计制作了32个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TKA16例。术中所有的导航模板和股骨髁与胫骨平台贴附性较好,无明显偏差。(1)术后测量假体位置:正位X线片测量:模板组FFC平均偏差角度为(1.2±0.2)°,传统组FFC平均偏差角度为(2.4±0.3)°;模板组FTC平均偏差角度为(1.4±0.3)°,传统组FTC平均偏差角度为(2.3±0.4)°。侧位X线片测量:模板组LFC平均偏差角度为(6.8±0.2)°,传统组LFC平均偏差角度为(9.2±0.4)°;模板组LTC平均偏差角度为(2.4±0.1)°,传统组LTC平均偏差角度为(4.8±0.6)°。模板组FFC、FTC、LFC、LTC平均偏差角度均小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2)术后CT测量截骨面与其机械轴线垂直关系:模板组:16例膝关节的股骨远端截骨面与股骨机械轴线成角88.9°~91.1°,平均90.1°,胫骨近端截骨面与胫骨机械轴线成角89.6°~90.7°,平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个性 下肢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 简介:背景:模板测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中的应用包括髋臼侧模板测量和股骨侧模板测量,有胶片模板测量和数字化测量两种形式。各家报道的测量准确度不同,但少有分析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目的:探讨胶片模板测量的准确性,并分析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原因。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某手术组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126髋)做研究对象。术前分别由组内1名住院医师和1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单独完成髋关节的模板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同手术实际使用假体进行比对。同时考察患者身体体重指数(BMI)、下肢长度、髋臼覆盖和健侧测量是否是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结果:住院医师组和高年资主治医师组测量髋臼假体相差1个型号以内的符合率分别为88.89%和93.18%,相差2个型号以内为98.41%和98.86%;股骨假体相差1个型号以内符合率为89.68%和93.18%,相差2个型号以内为98.41%和100%。两组测量结果组内相关系数(ICC)髋臼侧为0.893、股骨侧为0.977。BMI和测量偏失结果之间髋臼侧相关系数r=0.019,P=0.835,股骨侧相关系数r=0.008,P=0.927。下肢长度和测量偏失结果之间髋臼侧相关系数r=0.039,P=0.785,股骨侧相关系数r=0.028,P=0.779。髋臼覆盖和测量偏失结果之间髋臼侧相关系数r=0.087,P=0.332。髋臼侧患侧测量较健侧测量准确度高(t=-4.094,P=0.000);股骨侧患侧测量和健侧测量没有统计学差异(t=1.391,P=0.169)。结论:术前胶片模板测量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型号选择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BMI、下肢长度及髋臼覆盖和测量准确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髋臼侧患侧测量较健侧测量准确度高,而股骨侧患侧测量和健侧测量没有差异。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模板测量 胶片 身高体重指数 髋臼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