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判断标准的一个条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但其体现椎体骨折自身病理改变特点的价值很少得到体现。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不同时期的骨密度范围及病理学特征,验证骨密度变化与病理特点的一致性。方法:对45例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按年龄进行分组,术前均行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T值)检测,同时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之后给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中常规行活组织取出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前骨密度测定可见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病理学表现:骨小梁随骨密度的丢失而变细、稀疏、数量减少,同时骨小梁之间间隔增宽,排列随着压缩程度的不同呈不规则或断裂、紊乱、甚至出现坏死,周围可见纤维增生,后期有反应性新生骨的形成。骨密度下降的趋势与骨折病理表现的过程有一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骨质破坏分期是一个渐进性的病理发展过程,而骨密度的下降可反映椎体的压缩破坏程度。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病理学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男性Graves病患者骨密度(BMD),探讨甲状腺激素、体质量指数(BMI)与患者BMD的相关性。方法116例男性甲亢患者,均在入院时检测骨密度和相应指标,随机抽取36例各年龄组健康男性体检时测得的骨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raves病骨质疏松好发于桡骨,桡骨BMD与BMI、TSH呈正相关,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碱性磷酸酶(ALP)呈负相关。结论男性Graves病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并与病情有关。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骨密度 危险因素 男人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口2-糖蛋白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β2-GPI/ox—LDL)复合物的水平,并分析其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易感性。方法分别检测60例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和60例初次血浆单采者的OX—LDL、p2一GPI/ox—LDL复合物的水平,同时分析其LDL氧化易感性的变化。结果与初次血浆单采者相比,连续多次单采血浆者的血浆OX—LDL、β2-GPI/ox—LDL复合物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LDL氧化延滞时间延长、氧化速率及总氧化值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多次的血浆单采对体内OX—LDL、β2-GPI/ox—LDL复合物的水平以及LDL氧化易感性均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标签: 单采血浆 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修饰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