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自拟小柴胡加减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40例,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HBsAg定量、HBVDNA载量的变化。结果(1)治疗6个月后,两组HBsAg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BsAg定量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后,两组HBVDNA定量分级情况、HBVDNA定量阳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BVDNA阳性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HBVDNA定量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BVDNA阳性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BVDNA阳性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BVDNA阳性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加减汤联合拉米夫定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郁脾虚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3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相比,重度慢乙肝与轻中度慢乙肝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HBeAg阴性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HBeAg阳性的平均年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肝癌组与慢性乙肝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以及慢性肝功能衰竭。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E 抗原 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基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以治疗为目的的沟通方式可以有效干预轻度、中度抑郁情况,护理人员通过变换角色,以旁观者的身份评价患者病情,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心理医师可以配合医护人员,经医师的许可,在其平时服用的药物中适量添加抗抑郁药物,缓解抑郁情绪;护理人员也可以扩大干预范围,不单单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思维情绪进行干预,也可以深入到社会角色、自身价值,与患者进行深入讨论,让患者理性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心理干预,并发症护理,医患关系,缓解抑郁
  •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反复的静脉穿刺,特别是化疗药物的外渗可引起局部坏死,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导管最佳的末端位置应在上腔静脉的中下1/3与右心房的接合处。它适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或营养、化疗、输入高渗性刺激性药物、中心静脉测压及危重患者抢救。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用药方便安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63例(69膝)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优47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89%;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行走及活动范围增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63例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度增加,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临床手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进行护理,预防患者在医院出现感染的情况。结果90例肿瘤患者中有82例没有发生医院感染,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8%,医院的同期平均感染率为12%,肿瘤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医院的同期平均感染率。结论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率。

  • 标签: 肿瘤患者 医院感染 护理分析
  • 简介:肾上腺肿瘤诊断分为定性和定位两方面。其中定性诊断需要实验室相关检查,由于检查种类繁多且复杂,许多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难以开展,影响了肾上腺肿瘤的及时诊断和治疗,而定位诊断随着现代影象学技术的广泛开展和应用,大多数肾上腺肿瘤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因此,从定性和定位诊断两方面来看,目前定位诊断对临床医师简单容易,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肿瘤诊断 定位诊断 相关检查 基层医院 定性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循证评价全球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优势病种及其临床效果,为介入技术的规范准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CBM、CNKI和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或基础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9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再用SPSS13.0和Excel2003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544个研究,其中临床研究4136个(91.0%),基础研究408个(9.0%)。4136个临床研究中包括155个系统评价/Meta分析(SR/Meta分析),338个随机对照试验(RCT),1191个临床对照试验(CCT),2451个病例系列/病例报告(CS/CR)。临床肿瘤介入技术以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32.6%)和射频消融术(RFA,17.1%)居多;优势病种为肝细胞癌(HCC)[包括99篇(57.6%)SR/Meta分析、198篇(58.6%)RCT,824篇(69.1%)CCT,1191篇(48.6%)CS/CR],其次是结直肠癌肝转移(CLM)。与经皮乙醇注射(PEI)相比,分别有12个和10个SR/Meta分析结果显示RFA治疗HCC的3年生存率更高和复发率更低。与肝切除术(HR)相比,分别有11个和9个SR/Meta分析结果显示RFA的3年和5年生存率更低,但17个SR/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1年生存率方面无差异。分别有6个和3个SR/Meta分析结果表明,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术前行TACE并不能提高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期,但术后行TACE能提高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TACE联合其他介入技术(RFA、PEI)亦能显著提高HCC患者的生存时间。对子宫肌瘤治疗,有证据显示:与手术相比,子宫动脉栓塞(UAE)的住院或手术时间更短,但再干预率更高,且目前缺乏长期临床结局的证据。结论肿瘤介入治疗是一种可供肿瘤患者选择和临床应用前景广泛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使用时需全方位考虑当前�

  • 标签: 肿瘤 介入治疗 系统评价 文献计量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收治的98例患者中,有90例患者属于良性肿瘤,所占比例为91.83%,有8例患者属于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为8.17%。结论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甲胎蛋白诊断以及手术干预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性和治疗性,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卵巢肿瘤 妊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于本院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的23例膀胱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膀胱肿瘤患者中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也较快,综合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肿瘤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背景:超前镇痛的有效性目前存在争议,既往研究中关于置换前因素对外周及中枢敏感化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目测类比评分法在某些时候不能有效的反映患者的疼痛情况,其客观性和重复性不佳。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置换前预防性镇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因膝关节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为评估对象,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后筛选出患者30例,按随机数表法等分为塞来昔布组和维生素C组。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4天分别口服塞来昔布与维生素C,并分别于服药前1d晚及服药后第3天晚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定患者轻重侧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程度,再用痛阈测量仪测量患者的电痛阈及电耐痛阈值,测量过程遵循随机双盲对照原则。结果与结论:塞来昔布组患者服用塞来昔布3d后双膝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侧下肢的电痛阈较服药前提高(P〈0.05),重侧电痛阈值(目测类比评分较轻侧高)服药前、后变化较轻侧明显(P〈0.05),双侧下肢电耐痛阈用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患者服药前后双膝轻重侧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值与对应侧的电痛阈及电耐痛阈的变化差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维生素C组患者服药前后双膝的目测类比评分、双侧下肢电痛阈及电耐痛阈变化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塞来昔布可提高膝关节病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置换前的电痛阈,重侧更为敏感,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前可发挥预防性镇痛的作用。相对于目测类比评分,痛阈的变化或能更敏感地反映膝关节置换患者用药前后的疼痛变化,疼痛水平的变化与疼痛敏感度的变化之间尚无相关性。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预防性镇痛 痛阈 耐痛阈 目测类比评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阴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阴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阴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42例患者中,鳞癌12例,黑色素瘤14例,腺癌8例,内胚窦瘤及肉瘤、痛肉瘤及阴道上皮瘤样癌各2例;I期20例,Ⅱ期12例,Ⅲ期8例,Ⅳ期2例。治疗上采用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阴道黑色素瘤患者以手术+化疗+免疫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阴道内胚窦瘤患者以单纯化疗效果好。对于其他少见的病理类型,基本上仍以手术+化疗为主。

  • 标签: 阴道肿瘤 治疗
  • 简介: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nt)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由约70nt的pre-miRNA经Dicer酶剪切加工而来,通过RISC(RNA-inducedsilencingcomplex)在转录后对靶基因的表达实施调控。如miRNA与其靶基因mRNA的3’-UTR(非翻译区)片段完全互补,

  • 标签: 胃肿瘤 干细胞 MIRNA 综述
  • 简介:摘要肿瘤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运用中医辩证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经方有着广泛的应用,若辨证准确,则可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医学思想与治疗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和整理,服务于肿瘤的临床治疗。

  • 标签: 经方 肿瘤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壶腹周围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经十二指肠切除18例,经胆总管下端切除2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3/20),3例患者分别为:1例胆漏,1例胰瘘,1例切口感染,均对证处理治愈。良性肿瘤患者随访率60.0%(3/5),其中1例17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2例患者术后67个月后仍健康存活。恶性肿瘤患者随访率80.0%(12/15)例。其中生存1年为6例患者(40.0%),生存2年为4例患者(26.6%),生存5年为2例患者(13.3%)。结论局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适用于非胰头起源的壶腹周围肿瘤或高度怀疑恶变的病例。

  • 标签: 肝胰管 壶腹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妊娠期间诊断的卵巢肿瘤多为功能性囊肿,其发生率在0.013%~1.2%之间,其中良性占79.16%,以良性畸胎瘤最为多见,而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较为罕见,发生率为1:12500~1:25000次妊娠,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上。妊娠虽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但由于其恶性程度偏低,期别偏早,若能早期发现,恰当的治疗可获得相当满意的母儿预后。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卵巢恶性肿瘤 妊娠期间 卵巢肿瘤 肿瘤诊治 良性畸胎瘤 患者年龄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 标签: 胰腺肿瘤 保留脾脏 胰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1650例,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950例)应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闭合皮肤切口;对照组(700例)应用常规丝线闭合皮肤切口.观察并分析术后切口感染、液化、皮下淤血及血肿、瘢痕形成、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2例,皮下淤血及血肿3例;对照组切口感染8例,脂肪液化10例,皮下淤血及血肿9例.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均未出现针眼瘢痕,患者对切口满意度95%;对照组针眼蜈蚣足样瘢痕360例,患者对切口满意度88%.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无需拆线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可减少皮下脂肪液化,皮下淤血及血肿等切口并发症,减少瘢痕,提高患者满意度,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外科缝合器缝合 腹腔镜 手术后并发症 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