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作为全球肝癌大国,肝癌患者约占全球肝癌发病人数的1/2,而该病病死率居我国第二位、世界第三位。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肠—肝轴”的关注度提高,此方面研究得到加强,一些研究中发现肠道微生态可以在原发性肝癌中起到重要作用,靶向肠道菌延缓肝癌及其相关并发症进展的治疗方式逐渐被关注。因此,本文将对肠道菌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及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做出评述,为未来肝癌发病机制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原发性肝癌 肠—肝轴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肠道微生物如何通过调节宿主的代谢途径和免疫反应来影响胰腺癌(PDAC)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而揭示肠道菌介导的胰腺癌化疗耐药的潜在机制。方法:本研究自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6例胰腺癌患者中进行。通过随机分配,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接受常规化疗并采取特定的肠道微生物调节策略)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化疗)。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合代谢组学和免疫组学方法,评估化疗前后肠道菌的变化及其与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特定肠道菌的调整与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相关联,体现为该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和肿瘤缩小率的提高。对照组患者未观察到类似结果。肠道菌的组成和功能分析显示,特定菌的增加与肿瘤微环境中的抗炎和免疫促进因子表达上调有关,是通过影响宿主的代谢途径和免疫反应来实现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的调节可以影响胰腺癌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途径。

  • 标签: 肠道菌群,胰腺癌,化疗耐药,代谢途径,免疫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平凉市脑炎脑膜炎症候病原谱构成,了解病原谱的流行特征及其变异变迁规律。方法 对疑似脑炎脑膜炎病例采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399例监测病例中,病原阳性病例306例,阳性率76.69%。病毒病原前三位依次为肠道病毒(28.10%)、流行性腮腺炎病毒(21.57%)、单纯疱疹病毒(18.63%);细菌病原构成依次为肺炎链球菌(3.2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65%)、流感嗜血杆菌b型(0.65%)和B族链球菌(0.33%)。7~9月份病原学检出率最高,为80.39%;人群分布以18~28岁和49~岁年龄组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居多。结论:病毒是引起AMES的主要因素,以肠道病毒位居首位,加强AMES病例病原学监测,是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脑炎脑膜炎症候群 流行特征 病原谱
  • 简介:[摘要] 本文以免疫缺陷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经生黄芩、酒黄芩分别干预后,检测胸腺和脾脏指数及病理变化、肠道菌结构。结果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干预3d后,酒黄芩组小鼠胸腺指数明显升高,生黄芩组和酒黄芩组小鼠胸腺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干预7d后,生黄芩组和酒黄芩组小鼠胸腺指数、胸腺组织病理变化均得到明显改善,酒黄芩组中AKK菌相对丰度显著高生黄芩组。

  • 标签: [] 生黄芩 酒黄芩 胸腺 脾脏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根据中医脾胃理论,小儿疳积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受损。本文以脾胃学说为切入点,以“调补脾胃、消补并重”为治法,探索小儿疳积症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为了补充营养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常采用口服微生物制剂进行治疗。然而,中医基于儿童生理病理特点,在“小儿脾常不足”学术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调治小儿病,重在脾胃”的思想,并运用该理论治疗小儿疳积,通过调补脾胃、健脾益气等中医治法,使肠道微生态恢复平衡,增强疗效。基于此,本文对基于脾胃学说,对中医治疗对疳积患儿肠道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脾胃学说 中医治疗 疳积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口腔作为人体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重要部位,其微生物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口腔健康。本文旨在探讨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的关联性,以期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口腔微生物群 口腔疾病 关联性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人体肠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正常生理状态下,肠道微生物将有助于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抵抗病原体入侵和调节肠道黏膜细胞的增殖;但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肠道内部微环境和肠道细胞功能,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肠道菌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阐述其对结直肠癌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肠道菌群 结直肠癌 发生发展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中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消毒供应室手卫生培训对医护人员手部菌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研究人员在进行调查时,针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的实际情况,明确手卫生工作的重点、薄弱环节及人群,分析找出影响依从性及正确性的具体原因。结果:在开展手卫生前后管理后,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各数据对比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总体来看,医院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相对来说较高,而在针对其进行管理时,应当针对其中的各种风险事件进行管理,并建立以手卫生活动为基础的管理体系,针对其中的不良事件和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使医院的管理质量得到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和不良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 手卫生管理 感染控制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肠道清洁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肠道清洁剂对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和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我们选取了三组患者,分别使用A、B、C三种不同的肠道清洁剂,并在治疗前后采集粪便样本进行微生物分析。

  • 标签: 肠道清洁剂 肠道微生物群 影响对比 随机对照试验 微生态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肠道微生物如何通过调节饮食策略影响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的症状和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从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共纳入200例克罗恩病患者,通过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肠道微生物组分析的个性化饮食调整,对照组继续常规饮食。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变化、肠道微生物组成及相关健康指标。结果:初步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在症状改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及炎症标志物降低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包括症状缓解率提高30%,肠道有益菌比例显著增加。结论:调整饮食结构以适应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组能显著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的监测和个性化饮食干预。

  • 标签: 克罗恩病,肠道微生物群,饮食调节,个性化治疗,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在对饮用水源中粪大肠菌测定过程中,检测时间和保存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一年中不同时间段内饮用水源样品,分别采用常温和冷藏的方式进行保存,同时采取不同的检测时间间隔对饮用水源水中粪大肠菌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检测时间和保存方式对饮用水源水中粪大肠菌测定结果影响不明显,(P﹥0.05);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检测时间和保存方式对饮用水源水中粪大肠菌测定结果影响明显,(P<0.05)。结论: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对饮用水源样本采用不同的检测时间和保存方式,会对样本中粪大肠菌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 标签: 饮用水源 检测时间 保存方式 粪大肠菌群 测定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致泌尿系感染(UTI)相关菌及药敏结果。方法:我院选取泌尿外科手术患者66例参与研究,用自动化细菌分析仪、K-B纸片扩散法开展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分析结果。结果:全部患者共检出致病菌87株,各病原菌的检出中,占比最高的是G 菌,占比74.71%。结论:G 菌是泌尿外科手术留置导尿管引起UTI主要病原菌,多数是大肠埃希菌,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泌尿外科手术 留置导尿管 泌尿系感染 菌群 药敏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照观察生活饮用水总大肠菌两种不同检验策略的应用有效性。方法:生活饮用水共取样125份作为本次实验检测样品,分别使用多管发酵法、快速纸片法进行检测,对比总大肠菌检出率。结果:在125份水样中,快速纸片法总大肠菌检出率18.40%,比多管发酵法14.40%高,但差异并不明显,P>0.05,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生活饮用水总大肠菌检测中,管发酵法、快速纸片检验结果具有等效性,均可检出样品中总大肠菌,其中,纸片法更适用于突发事件中的总大肠菌检测。

  • 标签: 有效性比照 不同检验策略 生活饮用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应用及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择5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6例采用一般血压控制护理,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联合双轨道互动护理,比较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血压水平。结果:自我管理能力4项评分的组间比较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都比对照组高(P<0.05);血压三项指标水平的组间比较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都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双轨道互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应用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降低血压水平,值得应用。

  • 标签: 双轨道互动护理 老年高血压病 血压三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心脾两虚型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艾灸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到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脾两虚型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0例联合艾灸护理干预。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的抑郁评分较参照组更低,菌多样性正常率较参照组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脾两虚型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艾灸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激发患者机体自愈能力,调节其肠道菌结构,并可以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起到很好地改善作用,充分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

  • 标签: 肠道菌群结构 心脾两虚型卒中 艾灸护理 抑郁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基于微信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微信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服药依从性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认知功能评分更高(P<0.05),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更低(P<0.05)。结论:基于微信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认知功能,改善社会功能。

  • 标签: 微信群为主导 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 延续性护理干预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胃肠道功能和腹部肌肌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 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服用乳果糖溶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自拟通便方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胃肠功能改善时间、腹部肌肌电图指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10SR降低,NET、FSC、10SC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AC-QOL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腹部肌肌电图指标的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慢性功能性便秘 自拟通便方 胃肠道功能 腹部肌群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