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治疗翼胬肉对患者术后干眼及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78眼)原发性静止期翼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51眼)和对照组(27例27眼),对照组行单纯翼胬肉切除术,观察组行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观察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眼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试验)结果、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0级、1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2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BU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chirmerⅠ试验结果及FL评分2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后患者干眼症发生率较单纯翼胬肉切除术低,角膜上皮修复较好,泪膜破裂时间较长。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 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 干眼症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翼胬肉手术体会。方法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基层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翼胬肉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胬肉头部转移法应用于A组,传统胬肉单纯切除应用于B组,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于C组,比较所有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复发率。结果随访后,A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0.00%,B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5.00%,C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00%,及相较于A组与B组,C组的治疗效果更优,P<0.05说明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结论通过分别给予120例翼胬肉患者3种治疗方法,发现相较于胬肉头部转移法及传统胬肉单纯切除,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复发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基层医院 翼状胬肉手术 体会 分析
  • 简介:摘要膝关节盘半月板是一种常见的半月板解剖异常,常发生于膝关节外侧,目前认为可能是先天性异常,遗传学或家族史在盘半月板的发展中起作用。因为盘半月板的组织学与正常半月板不同,容易撕裂。具有盘半月板的个体可以是无症状或有症状。对于无症状的盘半月板不需要治疗。然而,如果有症状,则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大量研究显示在半月板全切术患者中患骨性关节炎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半月板全切除术通常仅用于罕见难以治愈的患者。半月板部分切除术保存了外周边缘的稳定性有着良好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报道。本文主要探讨半月板的治疗进展,给临床医生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盘状半月板 治疗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翼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翼胬肉患者(共120只患眼)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共60只患眼施以翼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共60只患眼施以翼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然后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区角膜上皮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短,且术后翼胬肉复发率比对照组也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于治疗翼胬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区角膜上皮的修复,大大降低翼胬肉的复发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单纯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肝癌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6例BCLC分期中期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化疗栓塞组和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结果患者1年随访生存率为83.33%,化疗栓塞组的72.73%的1年生存率较高(P<0.05)。治疗后,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比化疗栓塞组有所优势(P<0.05)。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61%比化疗栓塞组的69.57%要高(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效果理想,不仅临床治疗效果高,还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抑制肿瘤发展,提高患者生存期,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肝癌 治疗
  • 简介:摘要从高危型皮肤鳞细胞癌患者的特征以及其临床综合实际情况等方面来看,cSCC可划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尽管绝大部分低危型皮肤鳞细胞癌患者属于低危型,充分发挥现代先进医疗技术的作用能够快速治愈,但大量临床相关研究发现,高危型皮肤鳞细胞癌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对人体皮肤的破坏性亦较高,不仅能够破坏人体眼部组织,侵入副鼻窦或颅内,并且还可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耳前或颌下淋巴结,严重时还会引发全身性转移,复发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

  • 标签: 高危型 皮肤鳞状细胞癌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学在艾滋病病毒(HIV)检测传染源中能起到早发现和早诊断的作用,而且可对HI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能对HIV感染者进行耐药性监测,降低艾滋病对人体和社会的危害。本文对分子生物学在HIV中的检测进展和HIV-1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

  • 标签: 艾滋病 分子生物学 检测进展 HIV-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的改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90例需要皮下注射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皮下注射方法。治疗组改进皮下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流程之后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皮下出血、出血程度以及皮下硬结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进行完善和改进,能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请,更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 流程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翼胬肉的大小与角膜散光关系,探讨其对于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83眼)翼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翼胬肉按侵入角膜的长度,将其分为Ⅰ组(<2.5mm)24眼、Ⅱ组(2.5~3.5mm)27眼、Ⅲ组(>3.5mm)32眼三组,经翼胬肉切除术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改变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胬肉侵入角膜长度越长,则患者的角膜散光度越高,两者呈正相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明显降低,而视力水平显著提升。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和视力水平对照相仿(P>0.05),但是在术后复发方面,Ⅰ组患者的复发率最低,Ⅱ组其次、Ⅲ组最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胬肉的大小与角膜散光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同时也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需要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和视力水平。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侧脑室—矢窦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近 3年我院采取侧脑室—矢窦分流术的患者 2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 15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治愈率,生存质量评估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侧脑室—矢窦分流术在治疗脑积水的疗效满意,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小,在术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脑积水 分流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翼胬肉的临床效果研究。 方法:选取 2015年 3月至 2016年 3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翼胬肉的患者 104例,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翼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翼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治疗。术后对患者实施半年随访,对两组患者复发率以及创面修复时间进行观测。 结果:对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治愈率与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原发性翼胬肉进行治疗,行翼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与单纯切除术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翼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原发性翼状胬肉 单纯切除术 带蒂结膜瓣转移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患者在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胬肉手术临界值即胬肉进入角膜长度与角膜散光的关系及术后角膜屈光和视力变化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眼科 2014 年 1月— 2016 年 1月所收治 100例患者 144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研究所有患者胬肉进入角膜长度、角膜曲率、屈光度以及视力进行常规测定,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患眼在治疗前后屈光度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 136只患眼存在不同程度散光,患者此种情况与胬肉进入角膜具体长度有关,且以顺规性散光为主。经过 1个月治疗后,患者散光度数明显下降,其视力也得以提高,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屈光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翼胬肉可以引起顺规性散光,胬肉大小与散光程度密切相关,翼胬肉侵入角膜< 2.5mm的可暂缓手术,对较大患者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不仅降低复发率,而且可以使患者散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以此来提高患者视力。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临界值 屈光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76例近视患者,分为表层组合原位组,表层组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术治疗,原位组准分子激光原位切削术治疗,对比两组结果。结果(1)表层组90d视力对比慢于原位组(P<0.05),90d后(P>0.05);(2)表层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原位组,稳定性优于原位组(P<0.05);(3)表层组泪液分泌量多于原位组(P<0.05);(4)表层组早期舒适度评分低于原位组,远期舒适度评分优于原位组(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准分子激光术 近视 原位切削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病综合征的患儿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肾病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单号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肝素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和两组患儿的凝血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凝血指标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对患儿的影响较大,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其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凝血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小儿肾病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断指再植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对血管危象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0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行断指再植的3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依次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于急诊行断指再植手术。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三抗疗法抗凝血、抗血管痉挛、抗感染。治疗组除了对照组常规治疗以外,加用低分子肝素钠0.4mlihq12h。术后1周观察患者断指再植情况,记录每天的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成活情况。结果术后1周对照组及治疗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分别为7/15(46.7%)、4/15(26.7%);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坏死3例,治疗组坏死1例。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能起到有效预防血管危象的作用,提高再植存活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