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有研究显示,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其家属受到对病情及预后的恐惧、对医疗费用的担心等因素的影响,其负性心理情绪如悲痛、焦虑、无助感等体验感较患者本人常更为强烈[1]。这种负性心理状态不仅影响家属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其决策能力,进而影响患者治疗和预后[2]。因此积极关注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并予以积极干预,有助于维持家属的身心健康,改善其危机应对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故本次研究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和应对危机情况。

  • 标签: 性心理状态 患者家属 病情危重 调查 决策能力 身心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预防前置胎盘状态引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实验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注射引产,对照组患者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注射引产。结果实验组引产后出血量为(30.55±7.82)ml,对照组引产后出血量为(274.72±114.02)ml,P<0.05。结论引产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预防前置胎盘状态引产术后大出血有良好效果,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标签: 前置胎盘状态 子宫动脉 栓塞 引产术 出血
  • 简介: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1]。狂犬病暴露者(绝大多数为犬伤)往往心理负担较重,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和抑郁状态,使用狂犬病疫苗预防后,部分暴露者的心理负担有所减轻,但是仍有不少暴露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次研究对狂犬病暴露者预防处置知晓率、卫生辅导需求及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索有效的干预方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狂犬病暴露者 抑郁状态 焦虑情绪 干预 心理负担 疫苗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4年9月本院行高压氧治疗患者94例,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焦虑(SAS、HAMA)、抑郁(SDS、HAMD)均较护理前发生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研究组心理状态改善更为显著,且优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63.83%,且未依从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具有积极影响,有效排除患者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高压氧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6例。C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A组在维持常规透析治疗基础上,每次透析结束后给予左卡尼汀1.0g;B组每次透析结束后给予左卡尼汀2.0g。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血红蛋白(Hb)和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结果A、B组治疗1、3个月后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3个月后,A、B组血清MDA水平较C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GSH-Px、NO、Alb、Hb水平较C组显著升高(P〈0.05),且B组各指标改善程度较A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以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促进营养供给,并推动内皮细胞功能恢复,具有延缓血管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且相比于小剂量(1.0g),大剂量(2.0g)具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氧化应激 营养状况 左卡尼汀
  • 简介:背景:弥散张量成像是一项常用于大脑临床研究中的技术,但很少用于脊髓损伤的诊断或预后。目的:采用显微技术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测脊髓离断情况,这为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损伤模型。方法:健康SD大鼠12只在精确显微技术下制备脊髓损伤模型,6只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用核磁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实验组大鼠造模后脊髓离断情况,用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神经电生理改变情况,利用斜坡实验和BBB评分评价大鼠造模后的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大鼠苏醒后双下肢全瘫、尾巴不能摆动、尿潴留;弥散张量成像图像显示其T10段脊髓完全离断;运动及感觉诱发电位波形较对照组均未引出;造模后1d、造模后1,2,4周斜板试验角度均小于30°,BBB评分均少于10分,随时间延长,部分大鼠可见后肢刺激性反射,但无主动性功能活动,局部脊髓结构破坏严重。说明精确显微技术能成功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且在弥散张量成像图像上清晰可见T10段脊髓完全离断。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脊髓损伤 显微技术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电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外伤性脾破裂切除加自体脾移植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严重外伤性脾破裂患者46例,其中行单纯脾切除的26例设为对照组,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的2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效果,术后14、28天的免疫功能,术后每周监测移植脾脏组织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脾切除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8天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指标均高于术后14天时水平(P<0.05);术后28天,观察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水平(P<0.05).术后2周时,除1例有较模糊影像外,其余患者移植脾脏组织均可见到有较浓密、清晰的移植脾片影,经专家会诊表明移植脾片已成活.结论严重外伤性脾破裂切除加自体脾移植容易操作,移植脾组织片易于成活,恢复了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术后患者感染率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对具备适应症者的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脾破裂 切除术 自体脾移植 免疫状态 感染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白血病病人及体外肿瘤细胞株的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实验,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proteinkinase,DAP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应用RT-PCR检测DAPK基因在白血病细胞及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细胞株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从第二轮巢式MSP扩增出的随机产物中挑选2个随机引物,交予专业机构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APK基因在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标本中均有表达,DAPKmRNA在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表达平均值为0.61±0.40,低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52.94%(9/17例)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DAPKmRNA表达降低或缺失,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数据为41.18%(42/102);细胞株U-937显示基因表达正常,HL-60表达缺失;10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33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2.4%(33/102);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8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7%(8/17);7例正常人骨髓标本DAPK启动子区均为非甲基化;细胞株U-937DAPK启动子区非甲基化,HL-60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ALL组与AML组患者骨髓细胞DAPKmRNA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均呈显著负相关(ALL组r=-0.855,P<0.05;AML组r=-0.343,P<0.05),提示两者有密切的关联.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DAPK基因启动区甲基化与其mRNA的异常表达或失表达有关.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DAPK基因 启动子区 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