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以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疼痛为主要特征,发病率较高,全球约为105/10万,并成逐年上升趋势[1]。晚期腕管综合征症状较重,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轻中度腕管综合征则给予药物、推拿、针灸等保守治疗[2~4]。本次研究采用中医疗法电针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结果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电针治疗 临床疗效 轻中度 疗效观察 周围神经卡压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pinalstenosissyndrome,LSSS)是因某种原因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1个或多个节段腰椎管腔容积绝对或相对狭小,卡压马尾或神经根而产生的1组综合征。其特征性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和马尾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二便功能障碍。近年来,笔者以天灸配合电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天灸疗法 电针疗法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对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缝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Jl《【蛆各6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度6个月后回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P<O.05);2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EO.05)。两组患者全部随访6个月,治疗蛆2例复发.经短期治疗好转;对照组18例复发.治疗好转时间基本与首次相同。结论: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痛疗效较单纯牵引效果明显.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电针 颈椎牵引 临床研究
  • 简介:背景:使用不同强度、频率及时间的电刺激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目的:观察体表脉冲电刺激对小鼠心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用BL-420F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提供刺激电源,对3组昆明小鼠分别予以不同电压、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体表电刺激,然后观察Ⅱ导联心电图、小鼠得全身反应与局部变化。结果与结论:≤10V的电刺激对小鼠心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未出现心律失常;电压≥15V时,电刺激可使小鼠心率减慢,停止30min后心率恢复正常;电压≥35V时,小鼠出现心率减慢和心律失常,并且停止刺激后心率不能恢复正常;电压〉75V后,小鼠出现室颤。电压为10V时,脉冲电刺激时间和频率变化对小鼠心电活动影响不显著。说明脉冲电刺激对小鼠心电活动的影响主要由所用电压高低不同引起,电压≤10V时对小鼠心电活动无影响;脉冲电刺激时间与电场频率对小鼠心电活动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脉冲电刺激 修复重建 移植 Ⅱ导联心电图
  • 简介: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hemangioma,IH)是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虽为自限性疾病,但其外观及并发症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成为家长的心理负担。脉冲染料激光(Pulsedyelaser,PDL)是用于血管性病灶的规范化激光,用于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已有20余年,但仍存在争议。本文综合阐述PDL治疗IH的研究进展,为IH的治疗提供方向。

  • 标签: 婴幼儿血管瘤 激光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技术评估肝占位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86例肝占位患者。其中肝功能Child-PughA级54例,B级18例,C级14例;7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6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采用ARFI技术测量患者肝脏剪切波速度值(SWV);同时对患者进行吲哚氰绿(ICG)排泄实验,记录ICG血浆清除速率及ICG15min滞留率。SWV值与ICG血浆清除速率、ICG15min滞留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WV值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手术治疗患者与非手术治疗患者SWV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患者的临床决策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ARFI技术判断肝占位患者手术可行性的应用价值。结果SWV值与ICG15min滞留率、ICG血浆清除速率、Child.Pugh分级有相关性(r=0.764,P〈0.001;P0.686,P=-0.000:r=0.864,P=-0.000)。手术治疗患者SWV值为(2.46±0.45)m/s,非手术治疗患者SwV值为(1.54±0.3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0,P=0.000)。ROC曲线显示,当诊断界值为2.06m/s时,约登指数最高为0.775,其相对应的ARFI技术判断肝占位患者手术可行性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0.0%。结论ARFI技术可有效评估肝占位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为临床治疗方式的决策提供帮助。

  • 标签: 弹性成像技术 肝疾病 肝脏储备功能
  • 简介:梨状肌综合征是发生在坐骨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后,在走经臀部肌肉的肌纤维间隙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梨状肌本身病变引起的嵌压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传统治疗包括药物、手法、封闭、针灸等,无效者部分行手术切断梨状肌,效果不一,且易复发[1]。近年来,笔者及所属科室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试图应用手法联合丹参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法矫正 穴位注射 梨状肌综合征
  • 简介:目的研究电针"三阴交穴"对自然围绝经期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电针组,电针组大鼠在三阴交处进行电针,隔日1次,共治疗15次。其他两组大鼠进行常规饲养,不进行针刺,隔日抓取。酶免方法(Elisa)检测大鼠卵巢雌二醇(E2)水平和海马部位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Elisa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E2含量降低了59.17%(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卵巢E2含量显著增高了65.49%(P〈0.01),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中枢神经递质的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五羟色胺(5-HT)含量升高了34.35%,NE、DA分别下降了33.86%和34.38%(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5-HT含量明显降低了11.13%(P〈0.05),NE显著上调了19.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DA含量虽升高了7.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5-HT/NE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5-HT/NE的比值显著降低了23.47%(P〈0.01)。结论电针"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自然围绝经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及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

  • 标签: 围绝经期 电针 三阴交 血清素 雌二醇 大鼠 Sprague-Dawley
  • 简介:背景:目前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是由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介导的,该过程有骨髓内皮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及其分泌或表达的分子共同参与,黏附分子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目的:以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和迟发抗原4为指标探讨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迁移、趋化的机制。方法: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第3代为种子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10L-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以下简称心肌组),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以下简称穴位组),每组15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穴位组造模成功72h后于心俞、至阳、膻中每穴位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3mL,心肌组造模成功72h后二次开胸,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及周边心肌分6点均匀地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mL,4周后颈动脉插管,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及迟发抗原4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心肌组、穴位组大鼠心功能得到改善,两组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及迟发抗原4较模型组升高,心肌组和穴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迟发抗原4轴可能是穴位注射干细胞趋化机制之一。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穴位移植 心肌梗死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迟发抗原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西咪替丁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筛选门诊病例169例,其中完整病例11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5mg1次/d,西咪替丁200mg2次/d,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每周一次穴位注射,注射穴位为双上肢曲池穴,双下肢足三里穴;对照组单用口服地氯雷他定5mg1次/d,同治疗组,疗程均为6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5.8﹪,总有效率96.5﹪,6个月内复发率29.3﹪,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内复发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地氯雷他定、西咪替丁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可提高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西咪替丁 卡介菌多糖核酸 地氯雷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