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医院实施风险管理前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医院实施风险管理后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护理人员应用风险管理前后在知识、态度、行为上评估的改善以及两组出现不良事件、患者对医院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知信行调查均有显著改善,对应评分明显增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17.86%,存在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71.4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对策应用于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及专业能力,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各种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风险管理 医院护理管理 实施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药关木通的现代科学含义,并从历史源头梳理了其发展历程,介绍了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等,之后描述并分析了 2003年中国爆发的恶性药害“关木通事件”前因后果,指出该事件所暴露出的中医药发展问题。最后,本文给出了对今后中医药发展前景的思考。

  • 标签: 关木通,关木通事件,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7月 96件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产生原因及对策。结果:跌倒32.29%、攻击行为 21.88%、冲动伤人 18.75%、医疗设施损坏 14.58%、外走 9.38%、食噎 3.13%;原因为护理不当 36.46%、环境因素 23.96%、设施设备缺陷 20.83%、沟通不足 8.33%、违规操作 5.21%、遵医嘱不当 3.13%、服务态度不好 2.08%。 结论:了解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并进行积极预防,可提高患者安全性。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 180 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新护士、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人群。由于责任意识不强,执行制度不严谨,或违反操作规程等等。【结论】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培训,尤其重视年轻护士低年资护士的安全意识培训,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防范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防范措施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卫生与教育的联防联控、信息互通,提高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处置能力,确保学校的传染病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尽力从源头堵住疫情,及早尽快控制并消灭疫情。方法:对某街道2014年-2019年网络报告患传染病学生的资料(以风疹为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有效预防措施和处置对策进行整理总结和讨论研究。结果:以监测学校风疹疫情为例,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科对某校高三7班风疹疫情初现事立即开展处置,并针对学校传染病防控薄弱环节提出专业性建议,有效地扑灭了疫情。结论:学校疫情苗头事件预防与处置中,尽早选择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对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学校 疫情苗头 预防 处置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研究应对策略。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出现不良事件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在2016年1月开展本次实验,在2020年12月结束本次实验,共计100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对所选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的原因,并在后续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相关风险。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所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根因分析法(RCA)调查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根本原因。方法 2020年6月10日—30日某院骨科发生的3例手术部位感染,采用根因分析法调查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根本原因,医院感染管理部联合骨科及手术室针对根本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继续追踪1个月查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通过根因分析法找到引起此次手术部位感染的根本原因有:病人自身问题,如年龄过大,伴基础疾病、肥胖或营养不良;术中操作不够轻柔;引流管安置位置及拔管时间无统一标准、以及手术室未严格执行进修人员的出入管理等。针对根本原因采取措施后,该科7月未再发生感染病例。结论 根因分析法应用于手术部位感染管理的结果是有效的。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管理及不良事件案例。方法:选取 201 8 年 1 月 - 12 月期间本院使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引起的不良事件 40 例进行分析,并且选取 201 9 年 1 月 -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 患者 实施安全管理,对比实施安全管理后的不良事件。结果:安全管理实施前不良事件 30 起,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不良事件 9 起,较实施前相比不良事件明显减少 (P < 0 . 05) 。结论: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有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以及管理因素,需要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促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顺利实施,减轻患者痛楚,有利于病情控制。

  • 标签: 中医护理 技术操作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 要: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正不断完善与进步,但是通过今年武汉冠状病毒疫情来看,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药品应急保障就是其中重要一环。所以,还需要我们从事此项的人们认真思考,文章首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药品应急保障特点进行了分析,而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药品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 标签: 公共卫生事件 药品 应急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探究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出的作用和价值。 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6 月我市卫生部门获得的 76 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资料,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不同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我市疾控中心的工作情况,统计出公共卫生事件平均有效的控制时间、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检验结果的平均发出时间和公众对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在这 76 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 29 件是学校发生的传染病事件,总发生的概率为 38.15% ,社会发生事件为 22 件,概率为 28.94% ,传染病事件为 25 件,概率为 32.89% 。在出现不同的公共卫生事件之后,我市中的疾控中心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检验,并对发病的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治,并快速的给出检验结果,从而更好的控制事件继续发酵。经过统计各种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的平均时间在( 21.89±2.14 )小时,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检验结果报告发出的平均时间为( 3.69±1.21 )小时。而针对疾控中心对不同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的时候,发现,公众的满意度评分在( 91.34±3.26 )分之间。 结论 疾控中心在控制各种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疾控中心通过协调工作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判断突发事件的性质,并给出有效的控制,保障大众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疾控中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小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20年11月于我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66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护理对急诊留观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 130 例急诊留观患者 ,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风险管理护理 ;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 。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 。 结果:风险管理护理 干预 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 水平 显著降低 ,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 P<0.05。 结论:急诊留观患者 ,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措施后 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 标签: 风险管理护理 急诊留观患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医疗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对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内精神科发生的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着重选取在 2016年 10月到 2018年 10月这个时间段内突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按照时间的顺序分成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是 2016年 10月到 2017年 9月这个时间段所发生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观察组是选取 2017年 10月到 2018年 10月这个时间段所发生的突发食物中毒事件,针对两组都进行了相对应的理化检验分析,其中针对对照组所采取的是常规理化检验方式与管理方式,而针对观察组则采用精密电解分析仪进行检验,针对两组的质量控制管理效果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结果:有针对性的把检验方法展开相应的完善和改进之后,在食物中毒事件理化检验的偏差率方面,观察组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突发性的食物中毒事件检验的过程中,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食物中毒事件理化检验的偏差率,这种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 理化检验 质量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护理不良事件中第二受害人实施应对SOP的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19年1月-2020年10月通过医院HIS系统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临床护理人员246 名,于24小时之内进行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3例。对照组采取本院常规处理方法:科室团队疏导+自我解决;干预组按照SOP级别分别给予不同干预,分别于事件发生后1周、2周、4周对第二受害人再次进行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两组间和自身前后对照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方面进行组间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中第二受害者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第二受害人应对SOP,可以使其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利于维护第二受害者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应对SOP 第二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