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及医疗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
/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 及医疗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刘洪茹 江春艳

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1131

摘要目的: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医疗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对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内精神科发生的431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医疗安全管理措施。结果:431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包括:药品不良反应160件,占比37.12%;跌倒、坠床105件,占比24.36%;冲动伤人52件,占比12.06%。药品不良反应、跌倒坠床以及冲动伤人是导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共占比73.54%。结论: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类型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完善的、规范的医疗管理措施,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型;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和医院运行过程中,发生影响患者诊断和治疗结果,加重患者痛苦与负担的且容易引起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和医院工作正常运行以及医院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1]。据国外统计,每年有4.4万~9.8万左右的人死于医疗差错,故此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是医院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现对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发生的431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医疗安全管理措施,希望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内精神科发生的431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1.2方法

对431件精神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类型进行分析,统计数量,计算比例。

2.结果

2.1 431件不良事件发生类型

由表1可知,431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160件,占比37.12%;跌倒、坠床105件,占比24.36%;冲动伤人52件,占比12.06%;医嘱不良事件25件,占比5.80%;职业暴露15件,占比3.48%;意外伤15件,占比3.48%;自伤、噎食分别为11件,分别占比2.55%;擅自离院、辨识事件分别为10件,分别占比2.32%;设备器械7件,占比1.62%;非计划性拔管3件,占比0.70%;其他7件,占比1.62%。

表1不良事件发生类型

相关因素

数量(n)

占比(%)

药品不良反应

160

37.12%

跌倒、坠床

105

24.36%

冲动伤人

52

12.06%

医嘱不良事件

25

5.80%

职业暴露

15

3.48%

意外伤

15

3.48%

自伤

11

2.55%

噎食

11

2.55%

擅自离院

10

2.32%

辨识事件

10

2.32%

设备器械

7

1.62%

非计划性拔管

3

0.70%

3.讨论

3.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可预防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而大部分医疗不良事件都能够积极预防。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药品不良反应、跌倒坠床和冲动伤人是导致精神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431例不良事件中共占比73.54%。究其原因可能是未及时发现药副反应,医务人员对精神科用药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精神症状未有效缓解,治疗依从性较差;医务人员风险识别能力不足,自身综合素质需要提高。

3.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对策

(1)医疗行业风险较高,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对于不良事件医院要鼓励各级医务人员积极上报。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发生不良事件,相关责任人要及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仔细填写患者疾病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经过和相关处理措施等,并根据不良事件类型上报给相关的科室,如药品类不良事件要上报至药剂科,器械设备类事件要上报至设备科

[3]。相关科室收到报告单后要及时组织相关科室进行探讨,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由专人对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及时将措施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改进过程中合理利用PDCA的管理模式,对减少不良事件具有显著意义。

(2)药物事件是医疗不良事件中发生率最高的,在给予患者用药是要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合理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以及药副反应,多部门联合强化对合理用药的监督等。如果护理人员、药剂人员对医生开出的医嘱存在疑问,要及时向医生确认,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3)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操作培训、法律法规培训等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医院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沟通技能培训、人文关怀等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事件[4]。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4)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部分医院利用互联网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和以往的纸质管理相比,互联网管理更加方便,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对不良事件进行动态管理,可以及时发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利用互联网及时将这些不足之处反馈给医院的所有医务工作人员,可以有效避免临床实践中再次出现类似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各科室对已经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组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追踪会,对频繁发生的、或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事件发生进行探讨,并制定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相似的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完善的、规范的医疗管理措施,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少雄, 郑秀慧.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15):149-151.

[2]林红梅, 徐华林, 夏桂玉,等. 1027例医疗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 026(022):34-35.

[3]丁冠云. 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 164(04):467-470.

[4]陆胜.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 现代养生B, 2019, 000(012):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