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015年1月~2015年6月50例心内科病人吸氧前及吸氧后4~48小时血氧饱和(SpO2)数值,总结脉搏血氧饱和监测仪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吸氧前、后病人均取卧位,将传感器与病人连接,传感器光源一方置于病人中指甲床一面,接通电源后数秒钟记录(SpO2)数值。结果经鼻导管吸氧(流量2~4升/分),可提高读数3%~4%。结论SpO2读数可反映病人肺呼吸功能,决定是否需要吸氧及给氧时间,对并发症的认识及预后的判断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可以正确指导心肺复苏(CPR)的操作。

  • 标签: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心内科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藏汉高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变化的对比结果。方法从我院选取120例藏汉高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0例患者为藏族对照组,另外60例患者为汉族观察组,将两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两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变化,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手术后未给氧时,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变化并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小时给氧,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加重移居高原汉族人的缺氧情况,如持续的给氧,可改善其缺氧症状。藏汉两组的血氧饱和的情况在持续给氧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不同。

  • 标签: 藏汉高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血氧饱和度变化 临床
  • 简介:目的建立《中国药典》2010年版氯化钡滴定液(0.1mol·L-1)浓度测量的不确定评定方法。方法通过对不确定来源分析,建立测量模型,对标定过程中各不确定的分量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本次标定浓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为2.22×10-3mol·L-1,合成标准不确定为2.2×10-4mol·L-1,扩展不确定4.4×10-4mol·L-1,k=2。结论建立了氯化钡滴定液浓度的测量不确定评定方法。

  • 标签: 氯化钡滴定液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中生物化学分析中不确定的评估,对不确定的测量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使用《测量不确定要求的实施指南》作为参照,对本实验室中的生化检测项目的不确定的测量进行评估,通过测量的过程,对不确定的来源进行确定与分析,我们将其分为两类,A类与B类,将标准不确定进行促进合成,将不确定的计算进行扩展。结果我们对不确定的分量进行校准,基保不确定与测量的不精密度是主要的来源,根据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5A文件对不精密度分量进行评定,利用厂家的溯源性报告对校准品的不确定分量进行评定。结论本次研究是对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中测量不确定进行评估峄不确定的分量来源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常规测一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评估进行确定

  • 标签: 临床检验 项目 指标 测量不确定度 概率分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量不确定在临床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需要临床生化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抽取血液标本与尿液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其配套试剂,检测所有患者的生化检验项目,包括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尿素、肌酐、尿酸。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的测量不确定为2.56%、血清白蛋白的测量不确定为1.3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量不确定为3.8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的测量不确定为1.67%、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测量不确定为2.59%、血清总胆红素的测量不确定为3.98%、尿素的测量不确定为7.05%、肌酐的测量不确定为6.86%、尿酸的测量不确定为4.85%。结论测量不确定在临床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反映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及准确性,降低临床生化检验的误差,提高临床生化检查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测量不确定度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HR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72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SO)组、SAP组、HRS组3组,每组24只.SO组大鼠开腹,仅翻动胰十二指肠后关闭腹腔.SAP组和HRS组大鼠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lmL/kg),制备SAP模型.SO组和SAP组大鼠造模成功后5min,经尾静脉注射普通生理盐水(6mL/kg),并皮下注射普通生理盐水(20mL/kg)补液;HRS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HRS(6mL/kg),并皮下注射HRS(20mL/kg)补液.处理后3、12、24h分批处死大鼠,每个时相点8只.(1)检测血清Cr、BUN、IL-1β、IL-6水平和肾脏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2)对肾损伤进行病理学分级.(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中3-硝基酪氨酸及核因子-κB(NF-κB).(4)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抑制因子(IκB)、TNF-α蛋白.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成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SO组、SAP组、HRS组大鼠血清Cr在处理后3h分别为(30±6)μmol/L、(51±8)μmol/L、(46±5)μmol/L,12h分别为(32±6)μmol/L、(80±10)μmol/L、(42±7)μmol/L,24h分别为(28±5)μmol/L、(100±11)μmol/L、(58±12)μmol/L.SO组、SAP组、HRS组大鼠血清BUN在处理后3h分别为(5.1±0.6)mmol/L、(9.0±1.1)mmol/L、(8.1±1.3)mmol/L,12h分别为(5.0±0.7)mmol/L、(14.9±2.9)mmol/L、(8.4±1.2)mmol/L,24h分别为(4.6±1.0)mmol/L、(22.6±1.9)mmol/L、(13.7±2.6)mmol/L.SO组、SAP组、HRS组大鼠血清IL-1β在处理后3h分别为(71±9)pg/mL、(192±11)pg/mL、(126±19)pg/mL,12h分别为(67±11)pg/mL、(279±18)pg/mL、(170±16)pg/mL,24h分别为(72±12)pg/mL、(322±24)pg/mL、�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肾损伤 氢饱和生理盐水
  • 简介:相变织构是各类织构中较复杂的一种,只在特殊条件下强度增加。相变织构必然是新相变体选择的结果,而EBSD技术则是有效揭示变体选择规律的手段。相变织构的有效控制可以制备出形变-再结晶工艺组合无法制备出的织构类型,从而有效提高材料的性能。本文以三种材料相变织构的EBSD分析为例,探索各种变体选择机制的差异及相互关系。分析认为,高锰TRIP钢相变织构的变体选择由取向因子及相变做功决定,纯钛相变织构的变体选择受弹性能控制,Fe-0.46Mn电工钢的相变织构由表面效应诱导下的弹性模量各向异性控制。

  • 标签: 相变织构 变体选择 EBSD 高锰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压疮患者应用紫草和氧疗治疗的疗效,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以紫草治疗,观察组30例给以紫草和氧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偏低,为80.00%;且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新生肉芽出现时间、腐肉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患者应用紫草和氧疗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升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缩短创面愈合、新生肉芽出现以及腐肉脱落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实践运用。

  • 标签: 紫草油 氧疗 压疮 临床疗效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依据颈椎不同曲度确定开门宽度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7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8例。根据术前颈椎曲度不同分为3组:颈椎前凸角〈10。为A组(21例),〉40。为B组(16例),10°~40°为C组(39例)。根据开门宽度不同A组分为A1组(12mm)和A2组(10ram),B组分为B1组(8ram)和B2组(10mm),C组开门宽度均为10mm。分别对术前和术后1周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记录术后各组出现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27个月,平均(19.3±4.7)个月。术后各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周与术前JOA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功能改善率A1组为50.21%±18.77%、A2组为42.06%±15.21%,B1组为53.53%±13.78%、B2组为57.89%±19.05%,C组为55.73%±14.59%,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A1组及A2组均为0,B1组为1/9、B2组为2/7,C组为5.1%(2/39),其中B2组发生率较其他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7.322,P〉0.05)。结论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简单、可行,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前根据不同颈椎曲度选择不同的开门宽度,在获得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前提下,有可能减少c,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 标签: 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曲度 后纵韧带骨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鸦胆子乳联合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48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奇偶分为研究组25例和参照组23例。参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放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鸦胆子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生存质量高于参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乳联合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的疗效好,同时不良反应少,患者的生存质量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鸦胆子油乳 脑放疗 肺癌 脑转移瘤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