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手术与导管直接(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股静脉切开+下肢挤压驱、CDT治疗及单纯抗凝治疗。通过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其早、中期疗效。结果7例中央型血栓(股青肿)患者行股静脉切开术及19例混合型血栓患者行CDT治疗,术后1周患者静脉通畅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6.46±11.42)%及(69.17±8.79)%;其术前、术后1周膝上、膝下10cm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例周围型血栓患者行保守治疗,静脉通畅率为(56.09±4.23)%。治疗前、后1周静脉通畅评分及治疗前、后1周膝上、膝下10cm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24例股静脉切开及CDT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肢体肿胀完全消退,下肢深静脉主干通畅,无溃疡形成。9例保守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有6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轻度色素沉着;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出现小腿溃疡及色素沉着。结论手术或CDT治疗急性下肢DVT能迅速改善静脉回流障碍,早、中期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取栓术 导管直接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机械和静脉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机械治疗)和参照组(静脉溶治疗),对比临床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机械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均高于静脉溶治疗,前者可促进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联合静脉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方法:我院(2023年1月-12月)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组)。对照组机械治疗,观察组联合静脉溶治疗,比较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偏高,患者治疗后24小时、7天NIHSS评分偏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机械联合静脉溶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神经损伤。

  • 标签: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机械与静脉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预后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区组随机化法分组后(参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于2019年8月~2021年6月期间对机械、静脉溶治疗效果实施对比性临床研究。比较患者卒中量表、神经系统损伤评分、血清标志物水平及治疗预后差异。结果:(1)入院时患者卒中量表、神经系统损伤评分、血清标志物水平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月时,观察组mRS、NIHSS评分,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均低于参照组,NGF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血运重建率为94.44%、不良预后发生率为8.33%,较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与静脉溶均可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而机械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延缓效果及临床安全性优势较为显著。

  • 标签: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治疗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使用机械介入联合溶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研究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为研究时间,先选择在该阶段医院中登记为有效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人,实验组49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溶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机械介入的治疗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机械介入取栓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以机械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机械术治疗,并开展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手术前后NIHSS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手术前,手术后3周患者的心理健康、情感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健康、认知五个维度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以机械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还可以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机械、支架联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90例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2月在我院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患者展开研究,将其分为三组,即 A组(运用微导丝以及微导管机械结合尿激酶法进行治疗)、 B组(运用 Solitarie AB支架结合尿激酶法进行治疗)、 C组(运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与 Solitaire AB支架结合尿激酶法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ABC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已超过 85%, C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 C组总有效率为 93.33%,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采用微导丝、微导丝机械性碎或 Solitaire AB支架与动脉内注射尿激酶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机械碎栓 支架取栓 动脉注射尿激酶 急性脑血管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机械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随机选取60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治疗顺序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术,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有效率及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概率为3.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23.3%,满意评分较对照组高,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机械术时能有效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有效率。

  • 标签: 围手术期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术 临床价值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细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机械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精细护理,对比护理质量评分、NIHSS、吞咽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对比护理质量评分、NIHSS、吞咽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护理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NIHSS评分大于10分的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联合机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中-重度脑卒中(NIHSS>10分)患者,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动脉溶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患者NIHSS、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IHSS、mR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脑卒中患者给予动脉溶联合应用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机械和静脉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功能恢复和安全性影响。方法在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溶,观察组给予机械,观察患者功能缺损情况、颅内出血、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NHISS评分比对照组低,Bathel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颅内出血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功能恢复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会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AIS患者尽早实施血管内治疗、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灌注是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的有效方式之一,AIS机械患者的规范性护理对防治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起重要作用,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对AIS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相关指南尚没有针对护理指标的最佳工作流程推荐,为此,本文就脑卒中机械患者的护理管理现况从急诊绿道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综合护理、延续性护理、出院后健康管理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建立AIS的优化护理模式。

  • 标签: [] 急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PCI与溶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统计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88例为观察组,静脉溶治疗的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再通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大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再通率分别为98.9%、58.6%(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2%、20.3%(p<0.05);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7.1%、50.4%(p<0.05);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6.8%(p<0.05)。结论直接PCI更能提高STEMI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预后。

  • 标签: PCI 溶栓 STEM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时效性分析护理在急诊溶联合机械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接受急诊溶联合机械术治疗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术前心理疏导、术中配合与监测、术后病情观察与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时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护理措施的实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时效性分析显示,在不同时间点实施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强调了在护理实践中关注时效性的重要性。本研究为优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溶栓 机械取栓术 时效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影像指导下急性脑干梗死的介入血管内机械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46例术前行 CTA或 MRA发现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3例。观察组采用介入血管内机械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而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均显著提升(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多模影像指导下的介入血管内机械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加快速的恢复其生理功能,促进其良好恢复。    【关键词】 多模影像; 急性脑干梗死; 介入血管内机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能CT对脑卒中机械术后颅内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均接受了机械术,术后1小时内给予施双能CT检查,合理的进行评估,并在术后48小时再次予以双能CT检查随访处理。结果:在脑卒中机械术后1小时内应用双能CT检查后,8例单纯融合图像(MIX)未观察到明显高密度,余下32例检查结果提示高密度影,其中双能CT图像诊断为出血的有16例,占比为50.%(16/32),后经随访出血症状均被证实;有14例被诊断为对比剂外渗,占比为43.8%(14/32),经随访其中1例出现继发性出血转化;2例被诊断为出血合并外渗,占比为6.2%(2/32),随访中被证实。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3%、100%,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P<0.05)。结论:在脑卒中机械术后颅内出血的评估中,双能CT发挥的作用明显,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双能CT 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颅内出血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急诊术前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于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9例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术前护理进行回顾。结论早期快速识别患者、快速完成术前准备并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对血压的有效控制、对血糖的有效控制、安全快速的将患者转运至介入室是护理的重点。

  • 标签: 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术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