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变化,探讨IL-17及IL-6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7及IL-6浓度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d、3d、7d和14d时血清IL-17、IL-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发病3d水平最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IL-17及IL-6水平逐渐下降.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明显升高,动态观察患者的IL-17、IL-6含量变化可能有助于监测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酶联免疫吸附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57-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IL-17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取对数生长期的胃癌细胞株MGC-803,分别运用浓度为0、1ng/mL、10ng/mL、100ng/mL、1μg/mLIL-17干预48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取细胞形态变化最为明显的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最适浓度。浓度为100ngJmL的IL-17干预胃癌细胞48h,设为实验组;加入等量PBS干预胃癌细胞48h,设为对照组。(2)RT—PCR检测两组胃癌细胞中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RNA表达水平。(3)Westernblot检测两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相对蛋白表达量。(4)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两组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胃癌细胞EMT形态变化:不同浓度IL-17处理MGC-803胃癌细胞48h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主要是细胞由多角紧密连接状态逐渐向连接松散,梭形形态转变,细胞粘附能力明显下降,且随着IL-17浓度从0增加至100ng/mL时,细胞形态改变逐渐明显;当浓度达到100ng/mL时,细胞形态改变最明显;但当IL-17浓度继续增加至1μg/mL时,细胞形态改变不再显著,部分细胞出现死亡,漂浮现象。(2)RT—PCR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0.13和1.06±0.23;Viment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94-0.55和1.23±0.gl,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1,2.923,P〈0.05)。(3)Westernblot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胃癌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7和1.56±0.29;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12和0.56±0.17,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1,3.601,P〈0.05)。(4)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划痕56h后,实验组

  • 标签: 胃肿瘤 白细胞介素17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脂联(adiponectin,AD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rin-6,IL-6)水平变化与飞行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飞行员组473例(A组)、普通人群组200例(B组)、冠心病组54例(C组),A组按年龄及飞行时间段进行再分组,比较各组血浆ADP、IL-6水平差异。结果C组ADP水平低于A组,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IL-6水平高于A组,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飞行时间段的飞行员血浆ADP、IL-6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飞行时间与ADP、IL-6水平无关(P〉0.05)。结论A组与B组比较,血浆ADP水平降低,IL-6水平升高,提示飞行员较普通人群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大,对于飞行员冠心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飞行员的年龄及飞行时间与血浆ADP、IL-6水平无关。

  • 标签: 脂联素 白细胞介素-6 冠心病 飞行员
  • 简介: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受体A(IL-17RA)特异性DNA适配子RA10-6对小鼠实验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手术切除小鼠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建立外伤性实验性关节炎的小鼠模型。术后每周经关节腔注射适配子或其它药物对照,6周后观察膝关节病理标本,并检测滑膜组织IL-6,IL-8,IL-1β等细胞因子表达。结果RA10-6能显著抑制关节炎小鼠滑膜增生,抑制小鼠滑膜组织IL-6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塞来昔布联用时抑制滑膜炎症的效果比单独使用更好。结论RA10-6通过抑制IL-17与IL-17RA结合,抑制滑膜组织分泌IL-6,从而减轻关节炎小鼠的滑膜炎症。此外,RA10-6联合应用塞来昔布能达到更好的减轻滑膜炎症的效果,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关节炎的潜在药物。

  • 标签: 适配子 受体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细胞残留量检测方法进行改进,令结果更准确,操作更快速。方法利用血细胞计数仪使用的溶血素替代结晶紫染色液,然后利用大容量Nageotte血细胞在显微镜下计数。结果无需提前配置试剂,试验操作时间短,溶血素对白细胞形态影响小,对红细胞溶解充分,无背景的干扰,令检测结果更准确。结论利用血细胞计数仪使用的溶血素替代结晶紫染色液,提高白细胞残留量的检测准确度和检测速度。

  • 标签: 白细胞残留量 溶血素 Nageotte 血细胞计数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单采术联合羟基脲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白细胞单采联合羟基脲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15例临床疗效。结果白细胞单采联合羟基脲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下降,HGB和P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单采术联合羟基脲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白细胞单采术 羟基脲 高白细胞白血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疸肝病患者应用K-4500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出现一种异常直方图的原因。方法白细胞计数出现异常直方图的黄疸肝病患者标本,同时用手工目视计数法进行白细胞计数,并对标本进行洗涤(去除黄疸血浆、白细胞、血小板),再应用K-4500检测白细胞,所得结果运用stata7.0进行统计分析,并同时与肝功能指标做分析。结果出现异常直方图的黄疸肝病患者标本,K-4500计数结果明显高于目视计数法,P<0.001;应用K-4500检测洗涤红细胞(去除黄疸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稀释样本,所得单位红细胞白细胞结果与原样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异常直方图的病例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部分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出现此种异常直方图的黄疸标本的白细胞计数,仪器法结果明显高于手工法。而这一原因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不完全所致,且与肝脏代谢异常有关。

  • 标签: 黄疸 直方图 白细胞
  • 简介:病史摘要患者,女,35岁,2013-2-15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右季肋部疼痛,呈阵发性针刺样疼痛,无放射性疼痛,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9.1℃,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示WBC12.27×109/L↑,GR85.2%↑;腹部超声示右肝可见低回声团块,约5.6×3.3cm大小,考虑为肝脓肿;腹部CT示肝脏右叶低密度灶.收入感染科后行脓肿穿刺术,抽出10ml黄色脓液,培养示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敏感,对三代头孢耐药,予哌拉西林抗感染治疗20余天,病情好转后出院.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反复住院治疗.2013-6-26前再次复发,于感染科超声引导下抽取脓液,并予脓腔内局部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1.125g抗感染治疗,脓液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给予美罗培南、硫酸依替米星、甲硝唑静点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长期口服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及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2013-12-2前患者自觉右侧腹部可触及包块,因疼痛不能右侧卧位,身体向右侧活动受限.我院复查腹部B超示肝右叶见不规则混合回声区(以液性为主),范围约9.0×6??3cm,考虑脓肿伴液化,遂收入感染科,入院后先后予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2013-12-27、2014-1-3留取脓腔引流液,未见细菌生长,患者无发热、腹痛等不适,病情好转.患者目前为慢性迁延病程,应继续抗感染治疗,于2014年1月9日再入感染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CRP与白细胞计数同步分析结果探讨分析CRP与WBC结果的关联程度及不相符的原因。方法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静脉全血,采用Sysmex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同时用艾瑞德免疫分析仪检测同一标本中的CRP。结果1761例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检测结果提示CRP升高453例,占25.7%;WBC升高283例,占16.1%;CRP和WBC同时升高136例,占7.7%;CRP和WBC均正常1287例;CRP升高而WBC正常317例;WBC升高而CRP正常157例,157例中康复科24%,内科36%,五官科14%,外科12%,妇产科4%,门诊10%。结论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具有较好的正相关,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更好地鉴别感染,从白细胞计数影响因素和机体反应程度看,CRP结果比白细胞计数更为敏感,检测CRP可以弥补白细胞计数分类的不足。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相关性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53-01C-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有科研人员发现输注去白细胞血液能减少输血的副作用,国内外开始关注输注少白细胞血液和血液成分。白细胞过滤器以其去除率高、操作简便、价格合理且无毒副作用而成为目前最有效的去除白细胞的方法。该法己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产生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白细胞滤器 白细胞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对瑞白在肿瘤化疗引起的的白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瑞白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变化情况,观察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效果,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7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70例患者治疗后,WBC的平均计数由2.1*109/L上升到5.9*109/L。33例巩固化疗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37例姑息化疗患者,但是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70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15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43%。结论瑞白可有效预防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瑞白 肿瘤化疗 白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Beckman-coulterHmX与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结果。方法随机选取48份病人EDTA-K2抗凝静脉全血,用2台仪器分别检测其白细胞五分类结果。结果两台仪器的白细胞五分类检测结果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淋巴细胞百分比(LY%)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配对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MO%)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eckman-coulterHmX与Sysmexxs-1000i两台仪器的白细胞五类结果,NE%,LY%和EO%的结果较一致,而MO%和BA%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血液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疗同期口服利血生片预防和减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实验组化疗同期口服利血生20mg/次,3次/天。结论肿瘤化疗同期口服利血生片可使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降低,减少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用量,减少了重度骨髓抑制继发的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肿瘤 化疗 白细胞减少 利血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