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当今时代,人体生命健康是全人类所关注的事情,而人体生命健康与饮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永州市宁远县区域相关水质指标检测为例,分析水中氟化物、浊度值、硝酸盐等指标超标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得出保护水资源,遏制水污染对人体生命健康饮水 有 重要意义 。

  • 标签: 饮水安全 超标 影响 护源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护理要点与相关指标。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90例脑卒中患者,数字表法分组,普通组用普通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组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程度;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时间、出院时间;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状态、ADL指标;致残后遗症比例。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满意程度、神经功能状态、ADL指标、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时间、出院时间、致残后遗症比例方面相比普通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脑卒中康复护理要点 相关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 方法: 于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7 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所有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并总结相应应对措施。 结果: 患者使用药物后会对临床检验指标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须接受一些无必要的检查,导致医疗费用增加,造成患者经济负担。 结论: 临床检验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服药情况,在检验与治疗的过程中要明确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进行相应的筛选和应对,最大限度降低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

  • 标签: 临床检验指标 药物 影响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改变情况,以便为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两组患者凝血活酶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APTT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PT及FIB和D-二聚体水平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患病期间其纤溶系统处于亢进状态,具有明显出血倾向,而对急性白血病患者PT、FIB及D-二聚体等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诊断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以及对预后判断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凝血功能 指标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 建立血液透析护理环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血液透析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 通过临床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初步确立护理环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德尔菲法咨询护理专家 28 名,对评价指标进行论证。结果:经过 2 轮专家咨询确立了 5 项一级指标和 20 项二级指标及相应的权重值。结论:应用德尔菲法建立的血液透析护理环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血液透析专科护理质量的内涵,为制定专科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和专科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环节 质量评价 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高血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进行探讨。方法 以三维结构理论为依托,通过长期的文献研究以及德尔菲法的分析,对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并建立高血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在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问询的过程中,问询分为两轮进行,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调查和统计。调查结束后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 96.34%和 99.16%,两轮的权威指数为 0.867和 0.893,协调指数分别为。 0.45和 0.36.在对专家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后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其中包括 3项一级指标, 24项二级指标以及 79项三级指标。结论高血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建有合理性与科学性,为今后高血压护理工作的有序开闸提供依据。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德尔菲法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重症肺炎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治疗方案与治疗转归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5年 2月 -2017年 2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伴电解质紊乱患儿 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析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临床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8.8%,对照组为 62.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保持对小儿电解质进行常规的监测,并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可使小儿重症肺炎的救治率得到极大提高。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电解质紊乱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方法的价值,形成治愈疾病的良好基础。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研究对象,均行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方法,予以参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根据手术的不同阶段予以研究组患者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与参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相对较优,且疗效较好。结论应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过程中,应将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方法作为首选,并在围手术期实施相对应的护理方法,辅助治疗效果提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病病人血清检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6月 ~2017年 5月 间 收治的30例甲亢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我院 收治的30例肝功能正常甲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样,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ALT、 ALP、 GGT、 DBIL、 TBA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及 T3、 T4、 FT3、 FT4、 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 肝功能正常甲亢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临床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消瘦、腹泻、黄疸、多汗等症状表现,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指标,建立质量规范体系,观察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本单位和某单位的患者作为样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验标本,观察组将质量指标纳入到质量规范体系当中,加强对标本检验质量的控制。结果观察组标本保存质量不合格率为2.44%;对照组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2.44%、标本保存不合格率7.23%、溶血率2.4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标本采集、保存、运输质量的控制,将上述质量指标,纳入到质量规范体系中,提高临床检验前阶段的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标签: 临床检验 质量指标 标本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于冠心病诊断中血液检验相关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设为A组(n=60),以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设为B组(n=60)。分别检测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等指标。结果A组冠心病患者的RDW、CK-MB及cTnⅠ等指标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健康成人(P<0.05);而PCT、MPV、PLT等指标检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检验中的RDW、CK-MB及cTnⅠ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指标 冠心病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血凝指标检测中血液标本质量对于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2017年1月至5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不合格血液标本80例,分别包含溶血、血量不足、未及时送检以及检验科认为有问题标本各20例。在对患者实施二次采血,分析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结果问题样本与二次样本之间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凝指标检测工作中应保证血液标本质量,当发现问题样本时需重新采血,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 标签: 血液检测 血凝指标 标本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者使用药物而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整理我院2017年进行生化检验的资料,区分出因药物而使生化检验结果发生偏差的病例,随机抽取其中的200例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案例加以研究分析,找出患者使用了哪种药物而使其生化检验结果出现了偏差,对以上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阿司匹林、阿托品、维生素、肾上腺素、多巴胺药物、抗风湿药等药物会导致临床化学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但是不同药物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结论患者在进行临床生化检验时,是否服用药物以及服用何种药物都会对检查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中进行生化检验之前应该仔细询问病人的近期药物使用情况,以避免因药物而使检验结果发生偏差,进而为临床的医师的诊断提供准确的生化检验资料,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药物 检验结果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抗凝药物使用中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护理质量指标对抗凝药物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给药评估、给药执行、抗凝药物知识宣教落实三个环节,并建立了阈值,每日跟踪质量指标落实情况,每月统计数据,并将结果与阈值比较,保证抗凝治疗的规范与安全。结果3项抗凝药物护理质量指标均达到阈值范围。结论将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抗凝药物护理管理中,有效规范护士在抗凝药物使用中的护理行为,提高患者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 抗凝药物 管理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各生化指标的检测受血液标本存储时长影响的程度大小。方法通过抽查100位医院门诊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情况,在分别放置1小时、3小时和6小时过后检查血液样本。以1小时的血液样本情况作为基本标准,分析血液在经过3小时和6小时之后血液标本中各项指标变化程度的不同现象。结果相比血液样本放置一小时,在经过3小时后,GLU和AST标准存在变化;在经过6小时后,血液标本所有物质数值标准都出现了变化,包括,Cr、BUN、、GLU、LDH、ALT、AST等,且无论放置了3小时还是6小时,P小于0.05,这一现象可用统计学知识进行解释。结论当测验血液标本数值时,可通过分析每个指标发生改变的时间先后来进行科学有效的检验工序,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同时,要严格注意血液标本的储存时间长短,这也严重影响着检测结果的正确程度。

  • 标签: 血液标本 时长 生化指标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为了探究多指标综合评价下的不同重庆产区桔梗药材的质量。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法、分析法、实验法等进行桔梗药材的相关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结果:这些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开县所产桔梗药材的质量最优。结论:通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能够对重庆不同产区桔梗药材的质量加以判定,可以为重庆桔梗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 标签: 多指标综合评价 重庆不同产区 桔梗药材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期间,制药工程占据着主导位置,它不仅是我国科技产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制药工程技术发展本身是基于化学工程以及医药工程等领域形成的,它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再加上提供的相关产品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加大对制药工程技术的创新以及改革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论述了制药工程技术,提出了对该项技术的创新和改革策略。

  • 标签: 制药工程技术 创新 改革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流变指标运用于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40例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人群临床资料(对照组)。对两组采用血液黏度仪器检测甘油三酯、空腹血清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等一系列变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流变特性指标的异常改变总异常率为86.3%,对照组总异常率为24.5%,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血症是改变血流变特性指标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检测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情况是早期预防和有效控制高脂血症的有效指标,可适度推广在血流变指标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实践的运用程度。

  • 标签: 血流变指标 高脂血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血不同输注比例对急诊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急诊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对患者输注红细胞和血浆比例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高(≥21)、中(21-11)、低(≤11)三个比例组,对三组患者成分血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较输血前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输血前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值明显降低。输血后中低比例组对血液指标的影响优于高比例组。结论在急诊患者输血早期,将红细胞和血浆按中低比例(<21)输注,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进行预防,降低对患者红细胞的输注量。

  • 标签: 成分血 不同输注比例 急诊患者 血液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关系研究。方法选取9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65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31例。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采用Pearson分析对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出血性脑卒中组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36、7.34、-55.31、-35.01、17.04、15.12、22.90、23.39、-13.98、-9.42,P均〈0.05),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组D-D水平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P〈0.05),其余FIB、IL-6、CRP、TNF-α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27、-0.79、-0.05、-1.39,P均〉0.05)。Pearson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FIB、D-D水平与IL-6、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0.34、0.59、0.64、0.46、0.49、0.54,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FIB、D-D、IL-6、CRP、TNF-α水平较高,检测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或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凝血指标 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