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筛选出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miRNA。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出11个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miRNA(miRs-31,335,206,141,126,200b,200c,21,Let7a,Let7b和Let7c),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术前留置血清的结直肠癌转移(IV期)病例共计108例,其中结直肠肝转移患者72例,其他脏器转移患者36例;并纳入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术前留置血清的局灶性结直肠癌(L-CRC)(I-III期)病例共计11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血清样本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找出结直肠癌转移相关miRNA。结果筛选出11个转移相关的miRNA中的7个miRNA(miRs-31、141、126、21、Let7a、Let7b和Let7c)可以从血清中被检测到。与局灶性结直肠癌患者相比,miR-141,miR-126,Let-7a和miR-2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中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P〈0.0001,P=0.0120和P〈0.0001),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转移相关miRNA。结论7个转移相关MiRNAs:miRs-31、141、126、21、Let7a、Let7b和Let7c可以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被检测到;miR-141,miR-126,Let-7a和miR-21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转移相关miRNA。

  • 标签: 结直肠癌 转移 MICRO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肝转移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53例,分别使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技术、CT检查技术进行检查。超声造影记录所观察病灶的造影剂灌注过程,转移灶的大小、数目,与常规超声及增强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检查131个病灶;超声造影193个病灶;CT新病灶46个;常规超声、CT、超声造影3种方法显示的最小病灶分别为0.8cm,0.9cm,0.6cm。结论使用超声造影技术来对肝转移爱进行诊断,可以有效的确认肝转移的数目与部位,还可以对实质期内的极小的转移病灶以及前期的微小病灶进行诊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转移癌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A)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评价RFA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及其疗效、预后.方法:选取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和时间不同,分为同期手术切除组和分期RFA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并记录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后局部复发率及新生转移率、中位生存期、3年存活率.结果:1)免疫功能变化.两组术前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CD3+无明显变化(P>0.05),CD4+及CD4+/CD8+比例均下降,CD8+T细胞数均上升,提示两组均降低了患者机体免疫力,但分期RFA组较同期手术组CD4+及CD4+/CD8+比例下降幅度小,CD8+T细胞数增高幅度小,提示分期RFA组对患者机体免疫力影响较同期切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RFA组择期行RFA术后1周(即首次术后1个月)CD3+无明显变化(P>0.05),CD4+T细胞数及CD4VCD8+比例均上升,CD8+T细胞数目下降,增强了该组患者免疫力及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分期RFA组术后CD4+T细胞数目及CD4V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同期手术切除组,CD8+T细胞数显著低于同期手术切除组(P〈0.05).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期手术切除组高于分期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9%vs18.2%,P<0.05).3)1年后局部复发率同期手术切除组低于分期RFA组(7.14%vs14.89%),新生转移率同期手术切除组高于分期RFA组(17.39%vs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性结直肠肝转移瘤患者分期行RFA治疗临床效果满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延长了患者生命.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肿瘤 同时性肿瘤转移 分期射频消融 免疫功能 预后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周国安,男,65岁。因上腹部憋胀、反酸伴消廋2个月余,来我院就诊。胃镜检查示胃底黏膜光滑,皱襞形态规律,见散在的点、片状糜烂灶,黏膜略隆,表面呈黑色,黏液湖色清量中等;胃体下大弯、胃角小弯分别见散在的黏膜略隆,大小0.2~0.6cm,中央凹陷糜烂,表面呈黑色,质稍硬,易出血(图1、2、3)。取组织活检,病理结果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图4)。经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左侧腰部有一大小约0.2cm的黑痣生长多年,于2012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痒、痛且面积增大,挠之易出血,反复发生,在当地医院外科就诊,局部切除后,未做病理检查及相关检查。3个月后同侧腋下出现数个肿块,无不适感,未在意。近2个月以来,感上腹部不适、憋胀、反酸、消廋,自行购药口服,症状未见缓减,随来我院就诊。患者随后到北京进一步诊疗,因错过早期最佳治疗时机,没有好的治疗方案,于4月28日于家中去世。

  • 标签:
  • 简介:精索的转移性肿瘤临床罕见,本中心于2014年12月收治该病患者1例,其临床表现具有鲜明特点,特报道并对该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者男,52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1月"于2014年12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体积渐增大,质硬,无明显发热等不适,渐出现右侧阴囊肿胀,体积增大,未行特殊治疗,以上症状渐加重。2天前至当地医院

  • 标签: 右侧腹股沟 转移性肿瘤 转移性腺癌 右侧阴囊 右侧睾丸 转移性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状态,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用LogRank检验及Cox模型回顾性分析我院108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等因素。结果p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术后化疗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远隔转移、Borrman分型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pTNM分期高、肿瘤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数目多是预后的危险因素,术后化疗是保护因素。

  • 标签: 淋巴结转移 胃癌根治术 生存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33-02
  • 简介:摘要胃癌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特点大部分为进展期胃癌,不仅复发转移率高而且预后较差。胃癌腹腔转移患者的最主要临床表现为恶性肠梗阻,患者对该病症的认知并不全面,且现阶段各个医院的治疗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很多患者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除了承受巨大的身体痛苦之外,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精神压力。近些年来,随着临床上广泛应用生长抑素等药物,也使得胃癌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缓解,提高了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胃癌 恶性肠梗阻 腹腔转移 生长抑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92-01
  • 简介: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primarymalignantneoplasms,MPMNs)定义为同一个宿主的单个或者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近年来,因为肿瘤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等因素,MPMNs的诊断率有增多趋势.现报告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1例原发性肺癌耳廓转移合并多原发性肿瘤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以进一步了解和探讨MPMNs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因素以及其诊断和治疗的进展.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47-01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转移瘤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诊断价值。方法本次选取多发性骨转移瘤50例,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WB-DWI)诊断。结果采用WB-DWI检查,示骨转移瘤病变46例,其中股骨、锁骨、髂骨、脊柱、肋骨同时有高信号表现31例,呈斑片状、弥漫性;脊柱和(或)肋骨单纯高信号表现15例,呈斑片状、局限性。敏感度为92%。结论虽WBI-DWI为临床一项新的检查技术,还有一定不足存在,如易受不同b值和呼吸运动影响,图像质量较CT和MRI低等,但可全面评价肿瘤患者全身状况,特别是无全身骨转移者,仍为有效、快速检查手段,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 多发性骨转移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配合唑来膦酸治疗癌灶骨转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116例的癌灶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放疗,研究组患者在放疗同时联合唑来膦酸,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及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配合唑来膦酸治疗癌灶骨转移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和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放疗 唑来膦酸 癌灶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采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97例,对宫颈癌的骼内、骼外以及骼总,腹部主动脉旁边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给予诊断,同时把16层螺旋CT检查的相关临床统计术后和临床手术以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它们依次为89.36%、71.35%。当中每一个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依次为骼总组88.36%、67.39%;骼内组86.67%、68.36%;骼外组91.35%、69.47%;腹部总动脉旁边组90.63%、70.29%。多层螺旋CT组临床诊断结果显著高于病理组临床检查结果,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其结果非常高,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当做临床诊断的方法之一,同时全面分析淋巴结的密度、大小以及数目对淋巴结转移进行诊断的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诊断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多层螺旋CT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