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徒手旋转胎应用于位难产助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位难产患者60例,根据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助产(对照组,n=30)和徒手旋转胎(观察组,n=30),对比2组患者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窘迫发生率明显更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可以大幅提升孕产妇自然分娩率,并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 头位难产 助产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疗在中老年高血压病失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了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老年高血压病失眠患者,共30例。采用就诊先后顺序法分成对照组(仅采用西医药物治疗,15例)和观察组(中医疗治疗,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表明中医疗对中老年高血压病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对于睡眠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这为进一步临床观察和推广中医疗在治疗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信息。

  • 标签: 中医头疗 失眠 中老年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方法,研究Ⅲ类错颌畸形的骨骼形态和生长发育对临床正畸病例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骨骼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影测量图像,评估14项Steiner分析和Tweed分析3项。结果:在中国骨骼Ⅲ类错颌畸形的儿童中,下颌骨在青春期后期继续明显地向前生长和发育。结论:中国骨骼Ⅲ类错颌畸形儿童的上颌骨生长量小于中国骨骼I类错咬合儿童。

  • 标签: 头颅放射学  斯坦纳分析  中国儿童骨骼类颅面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程护理在改善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中的作用。方法:搜集986例位难产产妇(2018.03-2023.02)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90,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96,常规护理+产程护理)。观察两组的分娩结局(自然分娩成功率、产伤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统计疼痛持续时间、麻木持续时间、总产程及新生儿行为能力(NBNA评分),记录护理前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情况,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成功率(83.06%)及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52.04%),产伤率(4.23%)及胎儿窘迫发生率(1.81%)低于对照组(32.24%、11.84%),疼痛持续时间、麻木持续时间、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程护理可提高头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降低产伤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新生儿行为能力,缩短疼痛及麻木持续时间、总产程。

  • 标签: 产程护理 头位难产 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针配合耳针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小儿抽动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采取针配合耳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YGTSS抽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配合耳针治疗小儿抽动症效果显著,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

  • 标签: 小儿抽动症 头针 耳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胎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产科接受分娩的产妇40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n=20)产妇接受产钳助产术,研究组(n=20)产妇则接受胎吸引术助产,比较两组手术助产成功率、软产道损伤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两组生产后相关指标(助产成功率、软产道损伤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助产中应用胎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均可获得良好的分娩结局,且操作简便,两种方式各具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助产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阴道助产 胎头吸引术 产钳助产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面针联合红外线灯对中枢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中枢性面瘫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头针面针治疗,观察组联合红外线灯治疗。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枢性面瘫患者实施针面针联合红外线灯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头针面针 红外线灯 中枢性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