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表型变化。表观遗传机制的失调在人类恶性肿瘤包括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结果发现:大量表观遗传可凋节有关基因靶点和信号转导通路,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调节基因沉默等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探究这些异常的表观遗传机制对诊断和治疗肝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表观遗传 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微小RNA
  • 简介:摘要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是最常见最严重致盲的眼科疾病,其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Leber先天性黑曚、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及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等多种类型,但多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础病变。本病目前以基因研究为主,各类型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研究较为丰富,可以为基因治疗提供靶向位点。但同时由于表型异质性及基因异质性的存在,该组病具体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尚不清晰,需要今后更深入研究。但Leber先天性黑曚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为今后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是今后重点关注方向。

  • 标签: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眼科 研究进展
  • 简介:<正>肾癌并非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包含各种类型的肿瘤。每一类型的肿瘤均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有不同的组织学表现、临床表现及预后[1]。对遗传性肾癌的研究已经确定出在家族性肾透明细胞癌,家族性肾嫌色细胞癌,家族性肾I型和II型乳头状癌及家族性无症状肾癌中的基因突变,所有这些肿瘤均有肾癌相关基因突变,最近Thompson等人总结出这些肿瘤的共同特征,及细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基因突变 无症状肾癌 家族性 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
  • 简介:随着纳米材料在医药领域应用的发展,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虽然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风险因素亟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通过分析关于纳米材料的吸收、生物效应、对生物体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了风险评估,同时对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安全性 风险评估
  • 简介:目的观察凉山虫草药材的急性毒性,为凉山虫草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凉山虫草(附菌膜)和凉山虫草(未附菌膜)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小鼠灌胃剂量达到120.0g生药/kg,动物均未见严重毒性反应,无动物死亡。结论凉山虫草药材无明显急性毒性。

  • 标签: 凉山虫草 菌膜 急性毒性
  • 简介:目的磷脂爬行酶1(phospholipidscramblase1,PLSCRl)是一种Ca^2+结合的Ⅱ型膜蛋白。最初认为PLSCR1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在细胞激活、损伤或者凋亡过程中发生的膜磷脂重新分布。近来发现,PLSCR1的生物学功能并不局限于细胞膜磷脂跨膜活动,PLSCR1可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过程,并在信号转导以及肿瘤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磷脂转移蛋白质类 生物医学研究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在口腔医学中存在大量的生物力学问题,有限元法(FEM)则是目前工程技术领域中实用性最强,应用最广泛的数值模拟方法,也是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本文综述了有限元法在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作用,并且指出了有限元法在口腔领域的不足及应用展望,希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口腔医学 有限元法 生物力学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在细胞替代治疗及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脂肪、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来源广泛、采集方便、无伦理法律限制、扩增迅速、免疫原性低、支持造血、多向分化等,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原性 多向分化潜能 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酸西替利嗪的药物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生物效性进行讨论。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本院通过应用盐酸西替利嗪进行过敏性疾病药物治疗的11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药物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生物效性分析。结果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两种制剂在人体内生物作用等效。

  • 标签: 盐酸西替利嗪 药物动力学 生物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24例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及术后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24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24~72岁。有22人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共置换拜仁司生物瓣膜146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47例。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院外随访1个月~7年,随访106例,随访率87%。4例术后5~6年内因非心血管病方面原因死亡,余随访患者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指数均有改善,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未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效果满意。

  • 标签: 拜仁司生物瓣膜瓣膜置换随访
  • 简介:【目的】分析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Escherichiaeoli,UPEC)粘附素基因抽a与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探索细菌生物膜形成机制。【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临床分离的50株UPEC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分别从生物膜阳性组与阴性组PCR扩增抽a基因,比较两组访a阳性率的差异。【结果】50株UPEC中34株能够形成生物膜。生物膜阳性组与阴性组中iha基因分布率分别为85.29%和56.2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PEC形成生物膜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粘附素基因iha与细菌形成生物膜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大肠杆菌 尿路感染 生物膜 黏附素
  • 简介:骨髓(bonemarrow,BM)和脐带(umbilicalcords,UC)是治疗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旨在比较骨髓源和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体外免疫抑制能力.采用相同培养条件,原代扩增培养UC-MSC和BM-MSC,比较它们的生长动力学、细胞表型和免疫抑制能力.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这两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基因组差异.结果表明,UC-MSC与BM-MSC在细胞形态和细胞表型上相似,但UC-MSC生长更快,可以在体外培养30代以上并不发生可见的形态改变,而BM-MSC生长缓慢,在培养6代以后倍增时间就显著增加.UC-和BM-MSC均可抑制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其中BM-MSC的抑制能力稍强.基因芯片显示,BM-MSC表达更多的免疫相关基因,而UC-MSC高表达的基因更多地集中于器官发育和生长类基因方面.结论:UC-MSC的高增殖率、低HLA-ABC表达和免疫抑制能力促进了其在细胞治疗中的潜在应用.BM-MSC和UC-MSC差异表达的基因是由它们的组织来源决定的,这将影响在细胞治疗中的选择.

  • 标签: 骨髓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基因表达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对3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使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法国USB4)进行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2次/周,20~30min/次,10~15次为1个疗程,同时结合盆底肌肉训练,2次/d,15min/次。根据患者临床参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后半年效果,36例患者治疗结束时,治愈25例(70%),有效8例(22.7%),无效0例(0%);治疗后半年治愈29例(80.5%),有效10例(27.7%),无效0例(0%)。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有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无痛,治愈率均较高的治疗方法,盆底肌锻炼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锻练
  • 简介:未来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经济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人才又是这场竞争的主体。要保持实力一流的地位,关键在于高端人才的比拼。生命科学是21世纪各国实力较量的重要战场,医学是生命科学中与人类联系最紧密的领域。随着21世纪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化,医学各学科内容相互交叉、融汇贯通,如何培养高端的医学人才,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的重点。本次研究将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临床培养目标以及现代医院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特点出发,结合本院实行了八年制研究生教学改革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医学研究生 临床基础 优势学科 高等医学教育 国际竞争 资源
  • 简介:Biology(《国际放射生物学杂志》),SCI收录杂志,ISSN:0955—3002,2012年影响因子1.895。主要发表研究原著,综述,简短通讯,技术报告,迷你综述,会议报告,给编辑的信,书评等类型稿件。

  • 标签: 放射生物学 SCI 临床试验 杂志 国际 数据库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不同固定方式的单纯颧骨骨折(Zingg分类B类)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选择最佳的单纯颧骨骨折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螺旋CT扫描及相关软件建立单纯颧骨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MSC.Marc软件对模型进行应力分析。结果颧牙槽嵴一点钛板固定时,应力集中分布于钛板中部,三点(颧牙槽嵴、颧额缝、眶下缘)钛板固定时,应力主要分布于眶下缘和颧牙槽嵴处。一点固定时,骨折断端的最大相对位移是0.12mm,大于三点固定法。颧牙槽嵴一点可吸收板固定时,最大应力位于上缘钛板的中部,骨折断端的最大相对位移是0.0926mm。结论三点固定优于颧牙槽嵴一点固定.但后者是单纯颧骨骨折同定最简便的方法。颧牙槽嵴一点可吸收板固定可获得一点式钛板固定同样的效果。

  • 标签: 颧骨骨折 三维有限元 坚固内固定 可吸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