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创面愈合过程失控后的不同表达产物,虽然胶原等细胞外间质的过度沉积是两者的共同特点,但它们的生长特点和临床特征明显不同。增生性瘢痕高出皮肤表面但损伤局限在原范围,常在损伤后的4周内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消退,伴有组织挛缩,手术切除后大多数不会复发,胶原分布均匀且细小规则;瘢痕疙瘩高出皮肤表面并向周围增生扩展超出其基底,出现时间晚且不能自行消退,手术切除后常会复发,胶原分布紊乱且粗大呈波浪形。瘢痕的类型、首次治疗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其后续治疗和康复。

  • 标签: 瘢痕治疗 病理性 增生性瘢痕 手术切除后 瘢痕疙瘩 皮肤表面
  • 简介:摘要本文客观评价“药品降价”的效果,深度分析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总结西方发达国家药品价格管理模式,提炼可借鉴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药品价格管理对策,从而为药品价格科学管理与缓解“看病贵”现象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药品降价看病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X线透视导航技术对创伤骨科尤为重要.因为术前骨折块及骨折移位的方向可发生改变,所以需在术中将骨折块整复对位后,才能进行透视图像的获取和导航手术操作.X线透视导航技术的优点包括减少X线暴露的时间、准确放置植入物、术中适时测量评估及改善创伤骨科的微创操作.随着软件和硬件的不断改进及发展,许多需要术中X线透视监控的手术操作现在都可以借助X线透视导航技术完成.我们过去四年的临床经验已证实X线透视导航技术的优点及不断扩大的应用领域.X线透视导航技术在不断进展,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来评价此技术的使用价值.另外,X线透视导航系统在虚拟外科环境的外科培训和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技术将不仅为年轻外科医生提供实践机会,而且也将产生设计外科技术资格客观评价系统的新领域.

  • 标签: X线透视导航技术 创伤骨科 微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精确定位法透视在MIS-TLIF减少辐射暴露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需要进行MIS-TLIF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选用传统的定位法透视,观察组患者选用精确定位法透视,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检查和手术中的透视时间、X射线曝光的时间和次数以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检查过程中的透视时间为(10.25±2.44)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2.76±0.97)s,曝光次数为(5.7±1.78)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7.95±1.56)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1.87±0.55)s,曝光次数(4.69±2.04)次;术中的透视时间为(10.89±2.75)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2.12±0.77)s,曝光次数为(5.1±1.34)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28.13±4.38)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4.78±1.24)s,曝光次数(9.76±2.18)次;观察组患者的总的透视时间为(20.54±5.89)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为(4.98±1.15)s,曝光次数为(10.7±2.54)次和手术总时间(1.5±0.3)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33.54±7.98)min,X射线的曝光时间(6.98±2.43)s,曝光次数(14.77±3.56)次和手术总时间(1.8±0.8)h。结论精确定位法通过术前的精确定位能显著降低术中的辐射时间,节约手术总时间,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在辐射中的暴露时间要显著低于传统定位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确定位法透视 辐射暴露
  • 简介: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5年1-10月,采用C型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前环骨折内固定术18例,包括27处骨折。对导航下行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术中共置人27枚空心钉,其中每枚空心钉的平均置人时间为23.1min,X线透视时间平均为18.9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型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空心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距离为(3.38±1.04)mm,平均偏差角度为2.86。±1.78。。术中出血量极少(〈22.1mL/枚),术中1枚(3.7%)螺钉出现偏移。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6个月(12—18个月)。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短期骨骼肌肉功能调查问卷:功能评分平均为64.26分,烦恼指数评分平均为65.83分。结论使用透视导航技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更精确、安全,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但若要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更好地应用透视导航技术,则需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完善术前培训。

  • 标签: 骨盆 骨折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疽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以我院所接诊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显著要高,组间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6592,`P<0.O5)。结论在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黄疸过程中,采取药物联合光疗治疗法能够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临床推广和使用的价值大。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点片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摄取正片或者正斜位片后,通过数字胃肠机透视观察,观察患者肋骨的基本情况并采取点片,并进行后期的随访。结果是透视下肋骨点片一共发现肋骨骨折有129处,其中,肋骨正斜位片肋骨骨折有90处,肋骨的隐匿骨折有25处,常规正位片骨折有14处。结论采用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点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更方便快捷的检查出骨折的部位与骨折的程度。

  • 标签: 数字胃肠机 透视 点片 肋骨骨折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25-02
  • 简介:摘要X线透视导航技术对创伤骨科而言非常重要。由于临床手术之前的骨折块和骨折移位方向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在手术当中将骨折块整复对位以后,才可以实施透视图像获取以及导航手术操作。X线透视导航技术的优势在于降低X线暴露的时间,同时可以将植入物准确放置,以及在手术当中测量评估其微创操作。随着硬件以及软件日益改进和发展,大部分需要在手术当中通过X线透视监督控制的手术操作如今均能够通过X线透视导航技术予以完成。X线透视导航技术随着不断发展,所以,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来评价这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除此之外,X线透视导航系统在虚拟外科环境的培训以及评价当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不但为低年资外科医师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会把产生设计外科技术资格客观评价系统的全新领域。

  • 标签: X线透视导航技术 创伤骨科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中西药学科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合应用普及各个临床学科,成为我国临床用药的优势与特色。只要中西药联用得当、合理,可以相互为用,取长补短,使疗效增强,病程缩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中西药合理联用具有的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出发,用事例加以分析,以期对临床中西药联合配伍应用有所裨益。

  • 标签: 中西药联用 合理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理性瘢痕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一大难题,近二十年,已证实多种免疫因子广泛参与其形成,本文通过现有免疫学相关研究进展,阐述多种可能存在的免疫靶点,为今后的治疗及疾病监测提供思路。

  • 标签: 瘢痕 免疫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透视下点片诊断肋骨隐匿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 84例研究对象均选取本院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1月诊断的外伤性疼痛患者,并采取随机平均法分为观察组( n=42)和对照组( n=42);对照组诊断骨折应用常规 X 射线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则对斜、侧、正位拍片,通过透视机诊断患者的骨折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骨折诊断率( 90.48%)与隐匿性骨折诊断率( 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诊断率( 66.67%)与隐匿性骨折诊断率( 55.56%),差异较大,且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应用透视下点片可以诊断出患者的肋骨隐匿骨折,这种方式准确度高,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透视下点片 隐匿性骨折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