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Bio-Oss结合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修复缺损,探讨SIS能否增强修复缺损的疗效。方法将经手术处理后显露牙,两壁缺损的雌雄各半的缺损模型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均为15只。A组缺损处给予Bio-Oss骨粉+SIS填充;B组缺损处给予Bio-Oss骨粉填充;C组缺损处给予SIS填充;D组大白兔作为空白对照组缺损处旷置。填充完毕后,将四组大白兔龈瓣复位并缝合。于术后4、8、12周进行X线片观察植区的骨密度变化;并进行CT检查,以邻为参照测量植区的吸收值,比较四组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A组大白兔的行为及组织学改善情况均优于B、C、D组;采用Bio-Oss骨粉+SIS联合治疗的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和C组,缺损区有新生成,骨密度显著增高,其中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Bio-Oss骨粉结合SIS修复缺损能有效促进组织再生,重建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牙槽骨缺损 BIO-OSS SIS 修复 结合
  • 简介:自体髂骨移植是齿槽裂二期植修复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对于突裂隙较大,瘢痕牵拉严重,段塌陷,以及缺乏健康黏骨膜以覆盖植组织的患者,该方法成功率较低。采用牵引成的方法可有效关闭裂隙,我们就牵引成在齿槽裂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牵引成骨 齿槽嵴裂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回顾病理检查已经证实的源性颌囊肿病例,并对这些病例进行分析,旨在证实外伤是造成颌囊肿的重要因素。方法收集宁德市医院口腔科于2010~2013年三年期间收治为源性颌囊肿的病例112例,并回溯其临床相关资料。纳入标准是病理检查报告单中诊断为源性颌囊肿的病例。结果112例源性颌囊肿病损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年龄分布范围为8~76岁,其中以21~40岁组最多,占34.8%。有明确的外伤病史占30.4%,男女比例为1.8∶1。结论外伤因素是源性颌囊肿的重要诱因。

  • 标签: 牙外伤 牙源性颌骨囊肿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种植中引导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选用修复膜不同将65例行种植引导再生术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种植过程中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和肽膜引导再生,比较两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厚度和植厚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修复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86.7%),不良反应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种植中引导再生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和植发育,提高手术修复成功率。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修复膜在种植中引导再生效果。方法调查本院口腔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之间收治的102例种植引导再生患者,将患者平均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对照组,结束治疗以后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成功率为92.2%,对照组成功率为80%,比较差异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种植引导再生患者实行口腔修复膜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升再生成功效率,可以有效预防不良反应。

  • 标签: []口腔修复膜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种植中引导再生使用口腔修复膜材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种植的患者一共有18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博特医用胶原膜,研究组对患者采取海奥口腔修复膜,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对比。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种植当中的引导再生采取海奥口腔修复膜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因此,具有安全有效性。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正畸周联合治疗对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正畸周联合治疗,选取同期需作正畸治疗的周健康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周指标及钙素水平。结果周治疗前,治疗组PLI、BI、PD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在正畸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不同时间点钙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在加力后1d,治疗组钙素达到峰值,而后下降。结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正畸周治疗,可有效改善周状况,检测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钙素水平可反映其改建过程及牙周炎症反应。

  • 标签: 骨钙素 牙周炎 正畸牙周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缺损、列缺失、列缺损口腔修复特点及修复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2000例体缺损、列缺失、列缺损需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体缺损、列缺失、列缺损方面的口腔修复特点及修复效果。结果体缺损、列缺失、列缺损口腔修复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缺损、列缺失、列缺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方式中普通烤瓷修复几率最高。结论普通烤瓷固定修复为体缺损、列缺失、列缺损患者口腔修复的主要方式。

  • 标签: 牙体缺损 牙列缺失 牙列缺损 口腔修复 修复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距软骨损伤(OLT)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PubMed、Springerlink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osteochondrallesions”、“talus”为关键词查阅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有关OLT手术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疗OLT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等多种方法。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一般适用于年轻、损伤面积小而浅或孤立病灶的患者。面积大、深的软骨及软骨下损伤可考虑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术。关节镜手术因其微创、直视下操作及可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等优势,可做为手术治疗OLT的首选方式。目前,关节镜联合其他方法成为OLT治疗的新趋势。临床上儿童OLT少见,对保守治疗失败的OLT儿童,内固定和清创微骨折的手术治疗都是较好的手术方法。结论OLT有多种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临床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因素和病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骨疾病 骨软骨损伤 距骨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性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行开放性颗粒植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开放性颗粒植治疗的开放性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5例患者创面均成功修复,骨折均顺利愈合,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接受开放性颗粒植治疗的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缺损 开放性颗粒植骨治疗 护理
  • 简介:背景:临床治疗由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先天性疾病导致的缺损仍然是一个挑战。组织工程的研究,为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对治疗缺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回顾近年来间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增殖和成活性、免疫特性、促血管化以及在体实验的成效果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8年至2016年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免疫、血管化"和"mesencgymalstemcell,tissueengineering,osteogenesis,immuneproperty,angiogenesis"。纳入与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免疫及血管化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及陈旧文献。共检索到1772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1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在组织工程中,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脂肪间质干细胞应用较为广泛。研究认为骨髓间质干细胞成活性高于脂肪间质干细胞。间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能力,可减少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加快组织修复。间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不只有免疫抑制作用,也有免疫促进作用,脂肪间质干细胞比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性。低氧培养下的脂肪间质干细胞能够分泌更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生成更多的血管结构。实验研究证实聚乳酸多孔纳米材料结合纳米碳生物材料可以明显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由于间质干细胞具有生物向性,可能成瘤分化,故间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一直持谨慎态度。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骨和骨组织 免疫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量,以避免供取出过多及降低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植(取)量。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植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缺损和游离碎块的体积。根据植(取)量和缺损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1.0倍组、1.5倍组和2.0倍组3组,每组15例。植(取)量分别为缺损量的1.0倍、1.5倍和2.0倍。随访12个月,观察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倍组骨折愈合率为86.67%(13/15)。显著低于1.5倍组(100%)和2.0倍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倍组和2.0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量浪费和提高愈合率,选择1.5倍植量较适宜。

  • 标签: 骨折愈合 植骨量 颗粒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