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细胞色素P450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及内源性物质的代谢有关。细胞色素P450的酶活性降低将直接或间接引起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加重肝脏损害。本文就细胞色素P450的检测方法及其肝脏疾病的联系,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 检测方法
  • 简介:ELISA室内质控方法一般沿用Levery-Jen-nings质控图(以下简称L-J图)进行;利用West-gard规则判定失控.但由于ELISA试剂盒效期短,更换频繁,同一批号试剂盒和质控血清长期使用难度较大;同时在建立L-J框架图的检测过程中失控的情况不易被发现.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立了L-J质控图"即刻法"质控相结合的一套室内质控方法,收到良好效果,以HBsAg检测为例介绍如下.

  • 标签: 室内质控方法 质控图 质控血清 HBSAG检测 即刻法 ELISA检测
  • 简介:目前国内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的方法较多。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虽可快速检出结果,但特异性差;胶体金试纸法可快速检测血清/血浆中的梅毒抗体,但也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试验(TP-ELISA)为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可减少假阳性的产生和避免弱阳性的漏检;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HA)为目前公认的梅毒确诊试验。笔者采用TP—ELISATRUST及胶体金试纸法进行对照试验,最后用TPHA进行确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TP-ELISA法 TPHA法 血清梅毒检测
  • 简介:目的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LR)和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及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检测495例梅毒可疑患者血清。结果检测4195例,RLR阳性者201例,阳性率为40.6%;TPHA阳性者185例,阳性率为37.3%。其中RLR、TPHA均为阳性者174例,TPHA阴性而RPR阳性者27例,TPHA阳性而RPR阴性11例,TPHA和RLR均为阴性者283例。结论RLR、TPHA能快速检测梅毒螺旋体,灵敏度高,但TPHA结果更准确,假阳性率低。RPR为定量检测,TPHA为验证检测,两者结合可提高临床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

  • 标签: RPR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方法学比较 TPHA法 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 梅毒螺旋体
  • 简介:祖国医学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有关疾病预防的理论散见于历代的医书中,内容丰富,含义深刻,集各代医学经验之大成,为当今的预防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 标签: 中医 预防医学 SARS 防治措施 医学经验
  • 简介: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车辆排队长度自动检测方法.方法首先,提出基于固定背景区域窗口最大相似度配准法来校正实时采集图像因抖动的干扰所引起车道区域的偏差;接着,将交通图像转换为简约纹理单元的纹理图像,突出有车辆车道空车道的纹理差异,结合最大方差阈值分割算法,分离出车辆空车道;最后,实现一个基于队尾空车道区域特征的排队长度自动检测算法.结果实现了车辆排队长度的自动检测.结论试验结果说明该方法具有较理想检测效果,能有效地克服抖动光照干扰.

  • 标签: 图像处理 排队长度 自动检测 智能交通系统
  • 简介:屈指肌腱断裂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而肌腱粘连是影响手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采取诸如缝合方法的改进、腱鞘代用品使用及几丁糖的应用[1],但它们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腱的愈合.术后适当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仍是预防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早期活动的时间为术后1~7天[2].1996年以来收治屈指肌腱断裂84例(175指),采用从术后第3天起从轻微被动活动屈曲、主动伸直,逐渐到大幅度主动屈伸这一循序渐进的康复方法,持续3个月,效果满意.

  • 标签: 屈指肌腱断裂 手外伤 肌腱粘连 腱鞘代用品 几丁糖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捡测支气管灌洗液中抗酸杆菌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55例痰涂片阴性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灌洗液采用涂片、集菌、改良罗氏培养法及Bactec培养法4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抗酸杆菌。结果阳性检出率直接涂片法为2.6%,集菌法为11.6%,改良罗氏培养法为18.1%,Bactec培养法为31.6%;集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疑似肺结核患者支气管灌洗液进行抗酸杆菌检测时,最好采用集菌和培养法同时进行,才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最有价值的资料。

  • 标签: 抗酸杆菌 支气管灌洗液 检测方法
  • 简介:二维特征点的检测和提取是进行图像配准、目标识别和运动匹配的关键技术.针对不同的后继任务,检测和提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多目标跟踪和识别技术中,图像稳定是必要的处理过程,而如何找到对应的特征点则是其难点所在.本文基于Gabor小波变换,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散型自适应策略.该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在前后两帧图像中找出可能的对应特征点,以便进行特征点匹配,从而完成图像稳定.实验表明,本文方法检测到的特征点能够确切代表两帧图像间的运动情况,从而为图像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 标签: 二维特征点检测 GABOR小波变换 尺度交互模型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门限化和宽线检测算子的自适应牌照定位方法,解决了复杂背景下的汽车牌照定位问题。利用汽车头部图像的一些知识信息,采用自适应门限方法,辅以宽线检测算子进行后验校正,能够准确地分割出汽车牌照,然后对牌照中的汉字和数字进行分离,正确率达95%以上。

  • 标签: 汽车牌照 图象分割 门限化 宽线检测算子
  • 简介:再植术后一般常规使用解痉剂抗凝剂,绝对卧床1周,加之创伤给患者带来较重的思想压力,这些都使再植术后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甚则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有效预防处理并发症,是再植术后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再植术 术后并发症 预防 尿路感染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简介:基于近年来发展的X射线面探测器技术,提出了一种金属板材晶粒尺寸在线检测方法。在细致分析X射线二维衍射几何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采集衍射数据并对其沿方位角积分,统计了衍射峰的数量、每个衍射峰的衍射强度和参加衍射的晶粒数目,计算了平均衍射强度,建立了X射线平均衍射强度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以家电用低碳钢板为例,在配备面探测器和三维平移样品台的X射线衍射仪上模拟实际工业生产过程,用实时采集的衍射图像计算了X射线平均衍射强度和晶粒尺寸。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有希望发展成为家电钢板及其它金属板材在工业生产中的晶粒尺寸在线检测技术。

  • 标签: X射线二维衍射 晶粒尺寸 在线检测 金属板材
  • 简介:目的比较评价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3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病毒培养、抗原捕获PCR(AC-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同时对186份生殖器疱疹标本进行HSV检测。结果病毒培养法、AC-PCR法检测HSV阳性率明显高于IIF法(P<0.01)。病毒培养法、AC-PCR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方法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皮疹水疱内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IIF法检测糜烂结痂的阳性率较低(41.03%)。结论3种方法均适用于生殖器疱疹水疱期患者标本的检查。而病毒分离培养法、AC-PCR法检测生殖器疱疹糜烂结痂患者标本较皿法敏感。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患者 病毒培养 阳性率 PCR法 水疱
  • 简介:目的探讨DNA含量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IMS-2000型癌细胞DNA分析系统测定163例胃癌患者的DNA指数、平均CV值、DNA主峰面积、DNA主峰质量(pg)、平均DNA质量(pg)、G0G1期细胞百分率、S期细胞百分率、G2M期细胞百分率以及5倍体超过率等9项指标,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这9项指标生存率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含量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无相关性.DNA含量不能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 标签: 胃癌 DNA含量 图像细胞仪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常规方法行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11例(对照组),2004年1月~2005年11月采用改良技术行双吻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31例(改良组),术中行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行远侧直肠密闭试验及吻合口压力试验,经肛门置管至吻合口以上,骶前放置引流管经腹壁引出。结果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经横结肠造瘘或保守治疗治愈。改良组无吻合口漏,其会阴助推方法显示盆腔直肠的长度平均增加3cm;远侧直肠密闭试验阳性6例,均经缝合后消除,吻合口漏气4例,其中3例经缝合后消除,另1例因位置太低无法缝合而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远侧直肠密闭试验吻合口压力试验在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对预防吻合口漏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直肠肿瘤 超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 简介:采血车内采血特点是拥挤、空间小、环境差,在采血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献血反应,无形中加剧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会认为献血有损健康;这也影响了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献血反应的预防就成了采血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于1999年1月~2000年11月对采血车上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献血反应 流动采血车 献血者 预防 采血工作 无偿献血工作
  • 简介:目的建立人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mRNA荧光定量的检测方法,构建克隆载体pMD18-T-GNLY作为定量模板,在ABI7900HT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仪上通过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来定量起始模板,来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检测了40名正常健康献血者外周血中GNLY的表达。结果本方法的动态检测范围为10^3~10^9拷贝/μgRNA(r^2≥0.996),内参18srRNA的动态检测范围为10^3~10^8拷贝/μgRNA(r^2≥0.996);低值的批内、批间的重复性分别为10.33%和17.32%,高值的批内、批间的重复性分别为6.41%和8.46%;而40名正常健康人外周血的PBMCs中均有GNLYmRNA的表达,范围为3.12×10^6~4.32×10^7拷贝/μgRNA,均值为(2.0±1.3)×10^7拷贝/μgRNA。结论成功建立了人GNLY基因表达含量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可用绝对拷贝数表示,定量准确可靠。GNLYmRNA荧光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为研究GNLYmRNA表达水平感染性疾病免疫机制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颗粒溶素 聚合酶链反应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为建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rh-ES)体外生物活性检测方法。选用牛肾上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作为靶细胞。应用酶免疫染色技术建立了rh-ES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并探讨了rh-ES在不同剂量条件下对BCE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简便,稳定,重复性好的特点,同时证明rh-ES对BCE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肾上腺 生物学活性 酶免疫染色技术 肿瘤抑制
  • 简介: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酶活性血清总胆汁酸(TBA)和甲胎球蛋白(AFP)均有不同变化。本文对我院121例肝炎患者的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酸转酞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以及甲胎球蛋白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肝炎 TBA 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