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已作为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手段。针对各非直属医院临床教学师资不均衡的现实问题,探索基于企协同和“远程同步互动课堂”的“多师”教学育人机制,通过租用服务的方式,将分散多地非直属医院的临床教学资源和教育信息科技公司的技术服务保障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可望有效解决“3+2”模式下临床教学质量提升的难题。

  • 标签: 临床教学 校院企协同 &ldquo 多师&rdquo 教学 远程同步互动课堂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的提升,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国家也增加了小学教育的资源投入,不管是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还是教学方法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优化完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显得十分的缓慢。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短时间的教学工作,单纯的依赖学校来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无法既定的教学效果目标的,而是需要学校和家庭进行合作才可以从根本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加以保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 策略探究
  • 简介:摘要职业教育担当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进行合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应采用工学结合、加强合作。努力培养具有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管理、服务和生产一线的人才,以更好的解决人才培养的瓶颈。伴随护理学实训教育改革力度不断的加大,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秉承培育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教学理念,对合理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基于合作人才模式下,本文针对目前职业院校护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旨在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护理队伍,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度,更好的满足岗位所需,使我国护理实训教学更好的与临床技术发展潮流相适应。

  • 标签: 护理实训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 简介:目的从招生、就业政策改变以及现代检验技术发展的相关背景出发,分析了《生化检验技术》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检验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即通过合理调整课程章节,精心取舍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技能实训和考核方式,从而使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明显提高,同时也为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医学检验 人才培养模式 生化检验技术 教学改革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有效提高院感科与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对细节管理在两个科室的护理合作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感科与供应室护理合作实施细节管理,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感科与供应室合作管理未实施细节管理作对照研究,对比观察两科室的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及各科室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统计研究表明,在感科与供应室护理合作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后,供应室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细节管理前,各个科室对于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细节管理前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在感科与供应室护理合作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后,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降低作用,有效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安全意识,并且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应用效果及价值良好,对此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院感科 供应室 合作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合理配置专兼职感控人员,应做到医院有专职感控人员,科室有兼职感控人员,人人做感控工作的实践者。临床科室的“感兼职人员”是临床感质控重要一环,是由感科定期培训管理,在各临床科室协助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内院感控制的兼职人员。这些人员由临床科室管理却又是科室质控的管理人员,并参加感科培训指导和质控会议,在工作中他们是感控制三级网络中最基层的骨干,是感科和临床科室之间的桥梁,是感控制的有生力量。

  • 标签: 院感兼职人员 医院感染控制 联络员 角色 重要性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医源性感染,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需采取隔离、灭菌、消毒等基本措施,在护理部、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指导下,监督、检查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常规的落实情况。

  • 标签: 贯穿于临床实际诊疗操作中,发挥临床院感护士作用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在临床上也被称之为医源性感染,为了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需采取隔离、灭菌、消毒等基本措施,在护理部、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指导下,监督、检查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常规的落实情况。

  • 标签: 贯穿于临床实际诊疗操作中,发挥临床院感护士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急救患者诊治中应用前急救创伤评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前急救患者138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9例与试验组6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前急救,试验组采取前急救创伤评分方法急救,对比两组急救满意度、临床急救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急救满意度分别为97.10%、78.26%,试验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转运死亡率、植物生存率、伤残率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急救中应用前急救创伤评分法,可减少患者死亡,提高预后,促进急救满意度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诊治效果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创伤评分
  • 简介:摘要玻璃量器的容积并不经常与它所标出的数值完全符合,因此对于准确度要求高的分析工作必须加以校准。在实验室里,玻璃量器是大量的,实验人员往往通过自了解使用玻璃量器的准确度。

  • 标签: 玻璃量器 数值 准确度 校准 自校
  • 简介:目的对本医院的前急救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院前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方法结合本医院的前急救中心实际情况,评估前急救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对本医院的前急救中心的医疗行为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本医院的前急救中心质量控制后平均出车时间缩短,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及患方满意度提高.结论前急救质量控制体系适应本地经济社会的情况,能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中图分类号R1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99-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乡镇卫生创伤急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急救体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通过急诊方式诊治的不同类型的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抽取患者为215例,对所有的患者诊治过程进行了记录和探究,对患者创伤类型、使用的急救方法和预后方面进行了统计。结果此次选取的215例患者当中,有88例患者为交通事故创伤,占总数的40.93%,有70例患者施工意外创伤,占总数的32.56%,57例患者为其他因素所致创伤,占总数的26.51%;以患者受伤位置划分,有66例患者四肢骨盆伤,占总数的30.69%,46例患为胸部伤,占总数的22.73%,22例患者为颅脑外伤,占总数的10.23%,16例患者为腹部伤,占总数的7.44%,11例患者为胸腹联合伤,占总数的5.12%,5例患者为多发伤,占总数的2.33%,49例患者为其他类型伤,占总数的22.79%;预后方面而言,10例患者死亡,占总数的8.73%,102例患者通过抢救转入急诊,占总数的47%,80例患者在我院痊愈占总数的37.21%,7例患者通过治疗后均已出院,占总数的3.26%。结论乡镇卫生医疗设备比较落后,所以,对患者进行急救时,使用的急救治疗方法单一,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创伤急救预后效果;乡镇卫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所接诊的外科创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特殊情况时需要面对大量的伤员,需要加强急救组织实施工作;乡镇卫生急救体制不健全,前现场急救不到位,甚至部分患者需要通过家属送至卫生,不利于患者的急救时间的把握。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创伤 急救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浅谈前急救患者搬运方法。方法:对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被我院消化科收治的 90例病进行研究,将其以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施组在抢救时由分管抢救的责任护理人员统一指导将病患由平车至床上搬运的方法,而对照组未给予特殊要求,依照病患的自理能力由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搬运,比较两组病患的急救情况。结果:就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患的并发再次出血情况来看,实验组再次出血例数为 3例,占本组总例数的 6.67%,对照组再次出血例数为 9例,占本组总例数的 20.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93.33%,对照组为 82.22%,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前急救过程中对病患实施有效的搬运措施可以防止意外问题的产生,尤其对上消化道出血病患来说更能防止二次出血的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浅谈院前急救患者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