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术显微镜在医院外科手术、眼科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了德国蔡司和日本拓普康照明系统中的故障进行分析,提出维修思路方法。通过对维修案例的总结,探讨了显微镜日常维护保养的方向和方法。

  • 标签: 手术显微镜 照明系统 维修 三级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显微内窥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采取神经管扩大和髓核摘除等治疗方法。结果:86例患者的优良率达到100%,1例严重患者经过2个半月治疗后康复;所有患者未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并且在为期5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复发病例。结论:脊柱显微内窥镜术能够清楚的呈现出神经根受压以及髓核摘除等情况,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不会破坏脊柱后柱,能够保持记住的完整性,是一种安全性、可靠性高的微创治疗技术,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 内窥镜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目视显微镜检测对白细胞分类结果。 方法: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选取本院该阶段收治的门诊患者的 200 例抗凝血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目视显微镜检测法、血液分析仪检测法检测,获取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结果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目视显微镜检测法的 中性粒细胞检测结果大于血液分析仪检测法,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血液分析仪检测法 的血标本异常白细胞(核左移、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异淋 /原始异淋)检出率大于目视显微镜检测法 ,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常规血液检查可通过 目视显微镜检测法、血液分析仪检测法检测,两种方法各有优点,血液分析仪检出更多异常白细胞样本,目视显微镜可进一步明确白细胞分类的实际结果,临床血液检测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 标签: 目视显微镜 血液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结果 血标本异常白细胞
  • 简介:摘要:作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精索静脉曲张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较大病痛折磨,而且严重影响了家庭的生活质量。借助显微镜实施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能实现该疾病的有效性治疗,本文在阐述精索静脉曲张疾病病症表现的基础上,就其结扎术治疗的基本情况展开综述研究,期望能为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张 显微镜 结扎术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精索静脉曲张显微手术后精液质量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择取66例我院纳入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抽签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分为33例。参照组治疗措施为腹腔镜手术,实验组予行精索静脉曲张显微手术,讨论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精液质量。结果:(1)实验组手术时长长于参照组,较之于参照组,实验组住院时长较短、疼痛感评分较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2)实验组阴囊水肿、附睾炎、睾丸鞘膜积液、复发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参照组(33.33%),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3)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前精子质量指标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后精子密度、精子总数、精子活力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显微手术 腹腔镜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状患者通过采用选择性显微减压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治疗的 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两个研究组,对比组( n=21)采用常规手术法,观察组( n=21)采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椎间隙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椎间隙高度均要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选择性显微减压融合术能够有效提高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椎间隙高度。

  • 标签: 选择性显微减压融合术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皮瓣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 方法: 于 20 19 年 08 月 --2 020 年 08 月本院纳入的 62 例显微外科皮瓣移植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之随机划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各 31 例。结果:研究组皮瓣存活率高于常规组;研究组不良反应、 SDS 抑郁心理评分、 SAS 焦虑心理评分低于常规组,且 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常规组 ( p<0.05 ) 。结论:显微外科皮瓣移植过程中加强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皮瓣存活率,降低不良反应,促使患者身心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值得引起临床重视并大范围普及。

  • 标签: 显微外科 皮瓣移植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之后的护理措施和相应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 2019年 2月到 12月这个阶段内诊治的 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然后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的是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比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程度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等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于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之后的患者而言,结合其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这样能够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充分降低,进一步提升其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76 例接受喉显微手术患者 ,按照数字随机表法 分为实验组(应用预注右旋美托咪啶麻醉 方法)和对照组(应用雷米芬太尼麻醉 方法),每组均为 38 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接受喉显微手术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插管时、置入喉镜时、拔管 5min 后 )的平均心率水平、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咽喉肿痛、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以及呛咳躁动等)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接受喉显微手术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心率水平、平均动脉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05),实验组接受喉显微手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咽喉肿痛、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以及呛咳躁动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05)。结论: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预注右旋美托咪啶 喉显微手术 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对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 2017年 9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11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行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全切率、次全切率、手术时间、术后随访 2~ 8个月,记录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KPS)。结果: 11例患者中全切 9例,全切率为 81.82%,次全切 2例,次全切率为 18.18%;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3.3±0.5) h,术后随访 2~ 8个月,患者的 KPS评分为( 82.8±4.5)分。结论:荧光素钠引导脑胶质瘤显微切除术提高了肿瘤全切率,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再者该方法简单、安全、经济,值得脑胶质瘤患者选用。  

  • 标签:    脑胶质瘤 荧光素钠 显微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院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 51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n=21)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应用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应用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肿瘤全切除率、手术前后的视觉功能、激素水平及并發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 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后,两组加权视野指数高于治疗前,而视野平均缺损和模式标准差均低于手术前( P<0.05)。观察组加权视野指数、视野平均缺损和模式标准差均优于对照组( P<0.05)。手术后,两组泌乳素、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低于手术前( P<0.05) ;观察组泌乳素、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10.00%)低于对照组( 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垂体瘤患者,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显微镜经鼻蝶手术,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促进患者视觉功能的恢复,降低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 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 垂体瘤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 本院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51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n=21)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应用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应用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肿瘤全切除率、手术前后的视觉功能、激素水平及并發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 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后,两组加权视野指数高于治疗前,而视野平均缺损和模式标准差均低于手术前( P<0.05)。观察组加权视野指数、视野平均缺损和模式标准差均优于对照组( P<0.05)。手术后,两组泌乳素、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低于手术前( P<0.05) ;观察组泌乳素、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10.00%)低于对照组( 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垂体瘤患者,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显微镜经鼻蝶手术,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促进患者视觉功能的恢复,降低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 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 垂体瘤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and microscopical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for pituitary tumor.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51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tumor who were treated by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2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30).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nssphenoidal microsurg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transsphenoidal neuroendoscopic surgery.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total tumor resection rate, visual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hormone level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total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otal tumor res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2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3.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operation, the weighted visual field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while the average visual field defect and mode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low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P < 0.05). The weighted visual field index, average visual field defect and mod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operation, prolactin, growth hormone and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P < 0.05); prolactin, growth hormone and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0.0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8.1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neuroendoscopic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is better than microscopical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ituitary tumor,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otal tumor resection rate,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visual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level of hormon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 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显微镜进行小骨窗开颅手术, 经皮层造瘘显微镜下清除脑内血肿,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术后立即复查头颅 CT, 显示手术清除血肿量 >75%。所有患者随访 3个月~ 1年, 按日常生活能力( ADL)分级进行统计与评价, 恢复良好率为 75%。结论 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方法之一, 疗效好, 创伤少, 可提高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手术;显微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icroscopically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28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operated by microsurgery with small bone window, and the hematoma was removed by microsurgery through cortical fistulation. Results in 28 patients, CT scan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hematoma removed was more than 75%.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to 1 year. According to ADL classification, the recovery rate was 75%. Conclusion microscopically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t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less trauma, which can improve the cure rate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 40例,是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选取时间段为 2018年 8月 -2019年 12月。其中 20例患者接受显微镜治疗方法,视为对照组;另外 20例患者接受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方法,视为观察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 7d的 GO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运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外伤性脑出血,能够促使临床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外伤性脑出血 神经内镜 显微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术期中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取本院 60例断指后实施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的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治护理,研究组患者不良情绪有明显改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断指再植成活效率更优,两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明效果明显,患者断指后再植术成活率更高,临床价值高。

  • 标签: 手足显微外科 断指再植术 系统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技术检验对尿隐血的检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68例尿隐血检查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与尿液分析仪检验,对两种检验方法尿隐血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显微镜红细胞技术检查尿隐血检验阳性率为23.53%,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的27.94%相比,差异较小(P>0.05);如果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检验的灵敏度、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是87.50%、9.62%与12.50%;若尿液分析仪检验为标准,那么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灵敏度、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是90.38%、4.17%与26.32%。结论尿隐血临床检验过程中,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及尿液分析仪检验均具有显著效果,针对疑似患者,结合两种检验方法,可促进检验准确性的提高,而且以上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 标签: 尿液分析仪检验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尿隐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围术期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动脉瘤显微镜下夹闭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1 月时间段至我院治疗的 66 例 脑动脉瘤 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接受 显微镜下夹闭手术 。以奇偶数分组方式将其 分为参照组(共 33 例,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组(共 33 例,实施围术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康复情况 。 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恢复状态良好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护理组重度残疾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围术期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动脉瘤显微镜下夹闭手术患者中的临床优势明显,患者残疾程度较轻,恢复情况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 标签: 围术期护理模式 脑动脉瘤 显微镜下夹闭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显微镜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配合。方法 摘取东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手术资料中5例BSCM患者。其中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4例,进行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配合。1例常规手术。结果 5例患者中,1例出现感染并发症,其余手术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恢复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BSCM有较高的出血倾向,显微手术是治疗BSCM有效的方法[1],护理配合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对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非常重要。

  • 标签: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