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查找造成无效结果的原因,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血液检测质量.方法采用浩源ChiTasBSS1200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和ABI7500荧光扩增仪,对安阳市2016年6月-2017年5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无效结果无效列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核酸样本88739份,其中无效结果占0.06%,无效列表占1.04%,通过对ChiTasBSS1200核酸检测系统的无效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试剂批号原因不是无效结果无效列表发生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加样量不足,造成内标扩增无效,或人为操作失误,实验室污染所致.结论加强核酸工作人员的培训及完善操作规程,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日常清洁与消毒,预防实验室污染,加强试剂使用前的性能确认,每月做好无效结果无效列表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将无效结果无效列表数降到最低.

  • 标签: 核酸检测 无效结果 无效列表
  • 简介:[摘要]  目的  阿奇霉素辛伐他汀合用可致肝损害,分析其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结论。

  • 标签: []阿奇霉素 辛伐他汀 肝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于2011年12月-2014年01月在我院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对其血清进行调查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抗体与类型。结果60例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患者共49例,占无效输注的81.67%(49/60),血小板相关抗体阴性患者有11例,占无效输注的18.33%(11/60);HLA抗体阳性者有31例,占无效输注的51.67%,HPA抗体阳性患者11例及HLA、HPA抗体阳性者9例的无效输注率均为100.00%。结论HLA与HPA类血小板抗体是导致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血液病患者中进行相关抗体的筛查有利于及时发现血小板无效输注的高危患者,并采取配合性输注,对于有效降低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抗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恶性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21例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所有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开展本文研究课题的论述。结果 疾病临床表现上患者会出现血压异常升高、眼底改变、贫血、心脑病变、肾脏病变等方面。疾病病理特点则是指受到异常高血压的影响,患者肾小动脉、肾小球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 恶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具有多样性,临床需要对疾病相关知识加强掌握,以便临床进行科学诊治。

  • 标签: 恶性高血压 肾损害 临床表现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亢性肝损伤的发病特点。方法:分析本院甲亢性肝损伤病人的相关医学数据,研究57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实验组,肝功能异常组)的临床特点,并与62例甲亢患者(常规组,肝功能正常组)相对照,比较二组患者身体状况、肝的状况甲状腺的状况。结果: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的ALT、AST、ALP、TT3、TT4、FT3、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存在的误差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结论:甲亢性肝损伤多出现在年事较高、甲亢病情更严重的病人上。甲亢性肝损害的患病率与患甲亢的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患甲亢性肝损害的概率就越大,而且临床症状比较明显。

  • 标签: 甲亢 肝损害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鉴定1例疑似新的RHD无效等位基因引起的RhD阴性个体的分子背景。方法采用血清学吸收放散试验以及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法检测RhD阴性样本,对1例真实D阴性且存在RHD基因全长编码序列的个体,通过基因测序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该例样本血清学表型为RhCcdee,其RHD基因第615-616位存在CA两个碱基缺失(RHD615-616delCA),由于框移突变造成第316位氨基酸时形成终止密码子。该基因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GQ289585。结论使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出1例新的RHD无效等位基因。

  • 标签: RHD阴性 RHD基因 序列分析 无效等位基因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中红细胞输注在疾病治疗手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红细胞输注无效是指输注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未达到预期或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过快等情况。这种情况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并可能对患者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重视红细胞输注无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临床输血效果。

  • 标签: 红细胞输注 输血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止血凝血过程。血小板输注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血小板的临床使用日益增加,伴随而来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相当棘手,其相关因素主要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两大类。免疫因素主要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umanplateletalloantigens,HPA)、ABO血型相容性、CD36等;非免疫因素包括脾肿大、感染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药物、临床因素个体差异等。

  • 标签: 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回顾2011-2017年咸阳市中心血站Cobass201核酸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无效的数据,分析产生的原因,制订预防措施,提高核酸检测效能。方法统计咸阳市中心血站2011-2017年核酸检测结果无效测试数类型并分析。结果2011-2017年核酸检测总测试数为60291次,其中检测结果无效测试共663次,总结果无效率为1.10%(663/60291);在所有的无效原因中,以硬件故障所致结果无效测试数所占比例最大,为36.05%,其后依次为阴阳对照扩增无效、操作失误以及IC扩增无效等,并且不同年份间核酸检测结果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3,P<0.05)。结论硬件故障所致检测结果无效是该站核酸检测无效的最主要原因,且呈逐年增高趋势,加强核酸检测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将能提高核酸检测的效能。

  • 标签: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无效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尿酸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1例,根据是否并发肾损害,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I组)高血压肾损害组(Ⅱ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含量,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相关指标作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评价血尿酸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I组、Ⅱ组血尿酸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组患者血尿酸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血尿素血肌酐阳性率(P〈0.01)。此外,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血清胱抑素C的升高早于血尿素血肌酐。结论血尿酸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其敏感度高于血尿素血肌酐,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尿酸 胱抑素C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早期损害患者应用尿微量白蛋白进行临床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诊的24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以及不同高血压分级,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对患者标本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所有高血压患者中,阳性率为79.16%。53~7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用检测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显著低于70~92岁的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随着血压分级的上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也逐渐升高,不同级别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肾早期损害 检测诊断 应用意义
  • 简介:影响健美形象的因素除了年龄、饮食、睡眠、锻炼、情绪、疾病等外,还有某些药物。病人在治疗中若发现这种现象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在医生指导下减量、停用或更换其他药物。但有时因治疗需要,可能仍需继续用药一段时间,此时应掌握轻重缓急。

  • 标签: 药物 形象 损害 医生指导 轻重缓急 治疗
  • 简介:以往国内外普遍认为,烧伤休克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脏不参与其发生。而对严重烧伤后心功能降低,大都归咎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或)心肌抑制因子等的作用。但是临床上有些严重烧伤患者,即使伤后立即给予补液治疗,休克的发生仍难以避免,而且有时还难以纠正。延迟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休克难以纠正的现象更为常见,造成组织器官损害

  • 标签: 烧伤 心肌 缺血 缺氧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