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伤患者伤口采用新型敷料护理的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 :以 64 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管理组、对照组,各 32 例。管理组患者予以新型敷料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对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管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3.1% ,对照组为 14.7% , P < 0.05 。管理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 6.2±1.5 )天,换药次数为( 3.2±0.4 )天,均少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新型敷料能够提升外伤患者伤口愈合率,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新型敷料 外伤伤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在医院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病人2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住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对病人实施阶段性教育。观察组采用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对两组病人缺乏骨科健康教育知识的原因分别进行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制定统一的观察目标,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前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健康教育模式较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更好的满足病人的需求,大幅度提升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 标签: 骨科 新型健康教育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ICU中创新型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7月本院综合性ICU接诊的病患70例,根据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划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5)。当中,实验组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分析2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比较抢救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0%,比对照组的14.29%低,P<0.05。试验组的抢救率为5.71%、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为40.0%,比对照组的28.57%、17.14%高,P<0.05。结论于综合性ICU中运用创新型护理流程,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风险,提高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建议推广。

  • 标签: 综合性ICU 应用价值 创新型护理流程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8例肾移植术后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治疗经过、转归。结果18例患者中单纯隐球菌性脑膜炎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肺炎12例、单纯隐球菌肺炎3例,均在肾移植后常规行免疫抑制治疗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以发热、阵发性头痛伴呕吐为主,确诊依赖血培养和脑脊液墨汁负染色;隐球菌肺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短促等为主,确诊依赖肺穿刺活检和肺泡灌洗液墨汁负染色。术后所有患者给予氟康唑进行规范性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加用两性霉素B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表现,停药后逐渐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伴发新型隐球菌感染多于术后中晚期该发生,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针对高度怀疑隐球菌感染者必须及时予以血培养、肺穿刺活检、脑脊液等检查进行确诊。联合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规范性抗真菌治疗疗效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将创新型护理流程应用于 ICU 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分析。 方法: 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创新型护理流程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ICU收入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抽签法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流程;为研究组患者实施创新型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获得的护理效果极其显著,不仅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还能对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的控制,促使患者能够快速的康复。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创新型护理流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7和白细胞介素 -37在肺癌、肺脏良性肿瘤以及健康体检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将我院诊治肺癌患者 60例、肺良性肿瘤患者 6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人群 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上述人群 IL-17和 IL-37浓度变化。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 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 IL-37水平较健康体检者及肺癌患者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IL-17及 IL-37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 P> 0.05),而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 IL-17水平升高, IL-37水平下降可能作为肺癌的特征性指标,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有潜在关联,可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肺癌 细胞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分别应用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比较不同溶血素应用中的检验结果差异,寻找一种更加准确且安全的溶血素。方法以2017年12月-2019年4月为时间段,选择14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成2组,各70例。采集本研究中的2组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查过程中,对照组选用传统溶血素,而研究组选用新型溶血素,对2组对象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WBC、RBC、PLT指标方面,两组差异不大(P>0.05),而研究组Hb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来说,相对传统溶血素,新型溶血素的优势更加明显,临床上,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 标签: 新型溶血素 传统溶血素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到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依据不同的研究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4)与试验组(n=46),对照组施以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技术治疗,试验组施以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PaO2、SaO2、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新生儿的PaO2、SaO2、PaCO2无差异(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PaO2、SaO2明显提升,PaCO2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新生儿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对提高医院体检中心客户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19年7月)搜集的380例健康中心客户人群的一般资料,按照不同体检管理模式分为实验组(190例,应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和对照组(190例,应用传统管理模式)。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健康中心客户人群的满意度(健康教育、体检流程、体检等待时间、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评分。结果实验组健康中心客户人群的健康教育、体检流程、体检等待时间、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岗位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医院体检中心客户满意度。

  • 标签: 新型岗位管理模式 医院体检中心 客户满意度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抗精神病药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22例精神分裂症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对所有患者都施予新型抗精神病类药物,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其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低于治疗以前,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其公认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分中注意/警觉评分、工作记忆评分高于治疗以前,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短期非典型性抗精神病类药物能够促进其各项症状最大限度地得到缓解,但是,其认知功能没有得到显著性地改善。

  • 标签: 新型抗精神病药 治疗 精神分裂症 效果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后获得的并发症以及护理质量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2月~2018年01月收治的6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应用的机械通气护理模式;对照组(31例)应用基础常规护理模式进行配合;观察组(31例)应用基础常规护理模式+创新型护理流程预防模式进行配合;观察对比组间护理质量评分、入住ICU时长、机械通气时长、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特级护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重点环节管理评分、病房管理评分、急救药品管理评分、文书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长为(12.39±3.31)d;机械通气时长为(4.65±1.66)d;护理满意度为(93.25±5.33)%;住院时长为(18.65±5.02)d;对照组入住ICU时长为(16.65±4.11)d;机械通气时长为(8.03±1.71)d;护理满意度为(81.53±5.03)%;住院时长为(22.53±5.03)d;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入住ICU时长、机械通气时长短于对照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明显,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明显(P<0.05);对两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并发症类型进行观察,主要集中于声门水肿、气道糜烂、溃疡、声带受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气管坏死几方面,最终发现,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者上述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临床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在进行护理模式研究与应用期间,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的顺利创建,利于患者特级护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重点环节管理评分、病房管理评分、急救药品管理评分、文书管理评分的显著提升,入住ICU时长、机械通气时长的有效缩短,护理满意度提升、住院时长缩短,并且可确保患者于声门水肿、气道糜烂、溃疡、声带受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气管坏死等方面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最终使得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显著提升,进一步说明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干预的可行性。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RS-B002眼底成像系统诊断青少年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16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共320眼。所有入组患者均行RS-B002眼底成像系统及直接眼底镜检查视网膜病变情况,比较两组检查方法诊断青少年视网膜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准确度、约登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RS-B002眼底成像系统诊断青少年视网膜病变的灵敏度为94.29%,高于直接眼底镜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B002眼底成像系统诊断青少年视网膜病变的约登指数为0.9288,高于直接眼底镜的0.7990;RS-B002眼底成像系统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低于直接眼底镜检查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RS-B002眼底成像系统检查青少年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RS-B002眼底成像系统 直接眼底镜检查 视网膜病变 近视 青少年
  • 简介:摘要日间手术指“病人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中完成的手术”,在欧美国家,日间手术模式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便捷、有效、廉价的医疗服务,得到了社会和医院的广泛认可。因此日间手术的质量与安全控制要求较传统手术模式更高,故建立规范、顺畅的日间手术管理流程,确保日间手术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是稳步发展日间手术的关键。

  • 标签: 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制度及流程 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