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再生受到基因、细胞因子、激素、营养等一系列因素的调控。激素对肝再生的调节功能近年备受重视,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1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包括四碘甲状腺氨酸(T_4,即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氨酸(T_3)。研究证明T_3为肝细胞的促分裂剂,通过参与肝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使肝细胞的增殖功能加强。Knopp等发现鼠在肝部分切除后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增强,而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暂时下降,表现为血清TSH、T_4、皋酮水平明显下降,但在5天内恢复正常,而T_3却无明显变化,血清ACTH和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Oren等给肝部分切除后的鼠注射T_3,发现可使组蛋白3mRNA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_2)的表达增加,这两者均为肝再生的标志。Knopp等还发现鼠肝部分切除后蛋白S_(14)的基因表达下降,而T_3为蛋白

  • 标签: 肝脏再生 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 生长激素 生长抑素
  • 简介:如同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神经元一样,视网膜节细胞(以下简称节细胞)的轴突损伤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促进神经生长的营养因子,并存在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具有再生能力,因此可利用周围神经为中枢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众多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周围神经移植技术,诱发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质及视网膜中枢神经元的轴突再生。视网膜和视神经,已成为广泛应用

  • 标签: 视网膜节细胞 轴突再生 哺乳动物 神经系统
  • 简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或不明因素引起,以骨髓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缺陷,免疫机能异常及造血调控因子紊乱而导致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综合征,具有出血和容易感染等症状.过去数十年以来,CAA的治疗以使用雄激素类药物为主,近年来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毒副反应使病人不能耐受.造血灵有别于此类药物,具有无毒副反应的优点,是治疗CAA的一种新的尝试.作者于1998年10月~2004年1月使用造血灵治疗CAA33例报道如下.

  • 标签: 造血灵 治疗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指端Ersahy-B、C平面以远挫灭伤指甲再生的理想方法.方法设计了指端背侧逆推进皮瓣,使甲近侧皱襞向近心端推移,甲根大部分裸露扩大甲床,甲近侧皱襞下仍保留1.0mm~1.5mm的甲根.选择性应用指腹V-Y推进皮瓣或对侧腋下带蒂皮瓣覆盖伤指残端创面.结果应用本术式治疗Ersahy-B、C平面以远挫灭离断伤26例,随访1~3年,优:16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0.7%.结论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指端挫灭伤的指甲功能及美观等优点.

  • 标签: 指端挫灭伤 指甲再生 扩大成形术 手术方法 适应症
  • 简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已被证明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而再生障碍性贫血(AA)被认为是与骨髓造血细胞受损和造血微环境缺陷有关的疾病.为了探讨AA的发病机制,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22例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肾素活性及AngⅠ、AngⅡ浓度,并以16例外周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AA组骨髓Ang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AA组的骨髓AngⅡ浓度与外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骨髓AngⅡ浓度较同组的外周血高(P<0.01),两组的肾素活性及AngⅠ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患者骨髓AngⅡ浓度降低,AA发病可能与其有关.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ngⅠ AngⅡ 骨髓造血细胞
  • 简介:目的构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为进一步研究其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方法将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编码序列重组入pGBKT载体中,经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构建正确后,转化酵母AHl09菌株,转化子在SD/-His/-Trp选择培养基上培养;滤纸法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Westem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确地构建了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pGBKT7-hALR,其酵母AHl09转化菌在SD/-Trp培养基上30℃培养65h,长出φlmm菌落,而在SD/-Trp-His培养基上不生长,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呈阴性。Westemblot结果显示目的蛋白以35KD的融合蛋白形式表达。结论诱饵质粒pGBKT7-hALR对宿主菌AHl09没有毒性作用,能稳定表达目的蛋白,不能自身激活报告基因,可用于酵母双杂交的筛选工作。

  • 标签: 肝再生增强因子 酵母双杂交 自身激活作用
  • 简介: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CD8+细胞对其自身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TL)的影响。实验表明: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FU-TL形成率较低,去除CD8+细胞后,其CFU-TL产率明显增高(P<0.01);在培养体系中加入1×10-5mol/L的甲氰咪胍后,其CFU-TL产率也显著提高(P<0.01);甲氰咪胍组与去除CD8+细胞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再障患者的CD8+细胞可抑制自身CFU-TL的生长,而这种抑制作用可以被组胺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所阻断。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CD8~+细胞 组胺H2受体 甲氰咪胍 T淋巴 细胞集落形成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