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心脏复苏成功有重要影响相关因素,提高心脏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徒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接下来进行恢复患者呼吸的工作.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或者向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检测判断患者的心电图,根据心电图所呈现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如果属于心室颤动则立即对患者实施电除颤.通过静脉向患者注射急救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尼可刹米及利多卡因等.对患者头部实施物理降温,使用醒脑剂、激素等药物恢复患者的脑功能结果两组在抢救病人时使用的医疗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仪器方面;心跳停止至心跳开始复苏的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室颤 电除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措施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对我院门诊2015年收治的患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并对护理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患儿在接受护理后治疗的成功率是否得到提升。结果经观察可知,患儿在接受护理后回血量得到显著提升,治疗成功率显得到改善。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头皮静脉穿刺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功抢救急性呼吸道异物阻塞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病例研究;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急性呼吸道异物阻塞儿童因食物误吸而导致;结论医护人员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要注意时刻关注病人的变化,并且给病人进行及时的供氧,以防止出现并发症。

  • 标签: 急性呼吸道异物阻塞 儿童 供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成功后的患者死亡原因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共65例,其中成功复苏患者21例,在此当中病情好转出院患者6例,因预后不良而死亡患者15例。对这些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抢救持续时间(分、)年龄两个因素与复苏成功后的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而骤停持续时间(秒)、GCS评分与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骤停持续时间(秒)越短、GCS评分越高即复苏后昏迷成都越低,则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好

  • 标签: 心肺复苏 危险因素 骤停持续时间 GCS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诊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急诊CPR成功率提供相应的指导.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及院前2012-2015年125例心搏、呼吸骤停的成年患者需紧急实施CPR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根据有无呼吸或心搏即将骤停(围心搏骤停期)的表现及病因分为早期干预组(79例)及常规组(46例),同时通过对125例患者在CPR过程中实施气管插管与面罩建立有效通气、电除颤复苏情况、心搏骤停后得到复苏时间及临床疗效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结果复苏成功率在早期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50.6%比19.7%,P<0.01).结论加强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心搏骤停的早期信号,及早进行心肺复苏,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选择适当的ABCD顺序将有助于提高CPR成功率.关键词心肺复苏;插管时机;成功率;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9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在孕期及住院分娩过程中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母亲增加母乳喂养信心,让宝宝能吃上母乳,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术采血成功率的技巧方法。方法对300例采用真空负压方式进行静脉采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次静脉穿刺术采血成功296例(98.6%),4例穿刺失败者经二次穿刺采血成功。均未出现皮下血肿及采集标本不合格病例。结论做好采血前心理疏导,创造宽松舒适环境等各项干预措施,不断积累经验,练就精湛技术,可有效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术采血成功率,减轻小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穿刺术 采血 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