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96份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96例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36.74%,泌尿道感染占31.63%,手术切口感染占21.43%;按科室分布普外科发病率最高,检出病原体11种54株,前三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和铜绿假单孢菌,分别占50%、14.82%和11.11%。结论通过感染因素分析,认为加强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规范医务人员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住院环境、强化基础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医院感染病例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疗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作研究对象,病例数48例,开展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并采用PCR法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进行检测,与经典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进行比较。结果: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特点为社区获得性感染,伴随泌尿系统感染8例、肝脓肿37例。患有糖尿病15例、肺部感染20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经典毒力肺炎克雷伯菌(P<0.05)。结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特点为社区获得性感染,且伴随其它系统感染、基础疾病,需要根据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做好抗感染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特点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基本情况,并分析相关抗感染预防措施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4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4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按计划给予严格的抗感染预防措施。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人数40例,感染率8.77%。实施了预防措施的实验组感染人数24例,感染率5.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64例感染中,上呼吸道感染23例(35.94%),下呼吸道感染18例(28.12%),胃肠道感染13例(20.31%),泌尿系统感染10例(15.63%)。结论消化内科院内感染以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而抗感染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且效果显著。

  • 标签: 消化内科 感染病例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寄生虫感染越来越少。且患者在感染粪类圆线虫后,因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临床医师难以及时考虑到患者存在寄生虫感染,容易耽误病人的治疗时机。医院应重视对住院患者进行粪便寄生虫常规检查,提高送检率,并加强对检验人员寄生虫的相关培训与指导,提高临床医师对粪类圆线虫的认识度,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早对患者进行治疗。

  • 标签: 粪类圆线虫
  • 简介:摘要目的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活得性肺炎(CAP)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由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β酰胺酶类药没有效果,而采用采用大环内脂内脂类药容易导致临床耐药。西药没有一个药可以在短期杀死支原体,我从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支原体,最短19天治愈,最长13个月治愈。我将我治疗西药耐药的支原体肺炎我用纯中药治愈的病例做以介绍,探讨中医治疗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我院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9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感染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9例患者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7.22%)、泌尿道(57.89%),血液(15.79%)为主。我院检出大肠埃希菌菌株对碳青霉烯药物敏感性较高为100%,对头孢呋辛敏感性较低,耐药率为47.85%,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89.23%,APACHEⅡ>10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长是患者发生E.coli感染的危险因素(P

  • 标签: 多药耐药 大肠埃希菌 感染 Logistic回归
  • 简介: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研究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在临床上的诊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的小儿患者资料进行调研。结果针对此疾病的临床治愈率为94.58%,其中经过清洁性尿菌培养之后的转阴率为87.96%。在治疗3至10天之内,尿常规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且经过近4个月的回访过后,没有复发的状况出现。其中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美洛培南等药物。结论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往往在临床上的症状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经常容易被误诊或是漏诊,因而在临床上对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疗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病例临床诊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罗培南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将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67例根据治疗用药不同分为两组,A组33例采用常规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联合万古霉素治疗,B组34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治疗,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各指标。结果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且B组治疗后脑脊液检测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在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美罗培南 神经外科 术后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囊袋感染的原因,给予护理对策进行预防,降低囊袋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起搏器 囊袋感染 原因分析 护理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柳江区结核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流行情况,为做好TB/HIV双重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柳江区2010年至2020年筛查发现的153例TB/HIV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柳江区TB/HIV双重感染发病率为26.05/十万,病死率为16.33%,双重感染率为2.06%;部分乡镇TB/HIV双重感染较多,不同乡镇发病率、病死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组间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TB/HIV双重感染以农民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 柳江区是TB、HIV/AIDS中高流行地区,TB/HIV双重感染人高发且分布广泛,持续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宣传干预和TB/HIV双向筛查工作十分必要。

  • 标签: 结核杆菌 艾滋病病毒 双重感染
  • 简介:【摘要】 本文就一例清理污水管道工人污水淹溺,神志不清送医院急救,在肺部灌洗液中分离出1株霍乱弧菌,通过基因分析和血清分型,鉴定为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

  • 标签: 污水淹溺 肺部感染 霍乱弧菌
  • 简介:医院内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2010年至2013年我院院内感染死亡病例,通过比对和分析掌握了医院感染死亡病例现状,查找死亡与医院感染之间的规律以便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死亡人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回顾性调查2010年至2013年我院医院感染死亡病例共105例。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死亡病例 病原体 病原体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诊性病患者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分析性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500例性病患者,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液进行酶联免疫法进行HIV抗体筛选,统计艾滋病的诊断情况,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性病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在500例患者中共诊断出395例艾滋病患者,感染率为79.0%;性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已婚、学历水平、所患的性病类型及是否具有吸毒现象均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未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更高;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了解性病患者的基本资料,针对艾滋病高危多发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性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提高其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 标签: 性病患者 感染艾滋病 特点与规律 干预方法
  • 简介:摘要: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加入临床治疗团队,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此同时,临床药师通过参加专科查房、全院会诊、病例讨论以及对重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等方式参与抗感染治疗,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特殊人群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关注、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参与 抗感染 治疗 病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静脉置管后发生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60例,于患者静脉置管后进行导管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持续观察10周,以分析相关感染

  • 标签: 血液透析 静脉置管 感染 病原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