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区2010年-2020年TB/HIV双重感染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3

柳江区2010年-2020年TB/HIV双重感染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罗秀优 ,黄定金

柳州市柳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政编码545100)

【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柳江区结核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流行情况,为做好TB/HIV双重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柳江区2010年至2020年筛查发现的153例TB/HIV双重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柳江区TB/HIV双重感染发病率为26.05/十万,病死率为16.33%,双重感染率为2.06%;部分乡镇TB/HIV双重感染病例较多,不同乡镇发病率、病死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以男性为主,年龄以50-至80-岁之间年龄组为主,不同性别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组间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TB/HIV双重感染病例以农民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 柳江区是TB、HIV/AIDS中高流行地区,TB/HIV双重感染病人高发且分布广泛,持续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宣传干预和TB/HIV双向筛查工作十分必要。

【关键词】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

柳江区是广西结核病(TB)和艾滋病(HIV/AIDS)中高流行地区,2010年至2020年累计报告TB3998例,HIV/AIDS3402例,当地因结核病流行形势严峻,曾被列为广西结核病重点防控县(区)之一,艾滋病疫情报告病例数曾位列广西县(区)第三位。TB是HIV/AIDS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结核菌感染可加剧HIV感染者发展为艾滋病病人的进程,而HIV/AIDS中TB的大量增加则给TB的防控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如何做好TB/HIV双重感染防控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和掌握柳江区TB/HIV双重感染情况,笔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柳江区2010年至2020年筛查发现的153例TB/HIV双重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旨在为今后TB/HIV双重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柳江区TB筛查HIV、HIV/AIDS筛查TB并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的TB/HIV双重感染病例153例的个案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江区统计局2020年统计年鉴。鉴于柳江区2016年撤县设区,2010年至2016年分析资料中仍包括原柳江县所属的流山、洛满、里雍、白沙四个乡镇的信息。

1.2方法 

1.2.1筛查方法  分别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和《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要求进行HIV、TB检测与确诊按照《全国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规定进行TB/HIV双向筛查,即TB筛査HIV/AIDS和HIV/AIDS筛查TB,确诊TB/HIV双重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随访),调査内容包括流行特征和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等信息。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数据关联性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计算卡方值和P值,判断变量间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B/AIDS感染情况  2010年至2020年期间,共进行TB筛查HIV 3998例,发现HIV阳性110例,双重感染率2.75%(110/3998);HIV/AIDS筛查TB(包括TB症状调查)3402例,发现TB 43例,双重感染率1.26%(43/3402)。累计发现双重感染病例153例,双重感染率为2.06%(153/7400)。

2.2 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 153例TB/HIV双重感染病例分布在全区所有八个乡镇和原隶属的四个乡镇,呈弥漫性分布,拉堡、进德、百朋、土博、穿山五个乡镇TB/HIV双重感染发病人数较多,占全区总病人数的67.32% (103/153);发病率最高为百朋镇(51.66%),其次为土博镇(44.29%);病死率最高则为里高镇(50.00%),其次为穿山镇(40.00%),不同乡镇发病率、病死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2=49.622,P<0.05;2=14.140,P<0.05),见表1。

表1  柳江区TB/HIV双重感染病例地区分布

乡镇

总人口数(万人)

病例数(例)

发病率(/十万)

病死数(例)

病死率(%)

拉堡

111411

20

17.95

0

0

进德

60889

14

22.99

3

21.42

成团

60745

12

19.75

 3

25.00

三都

36120

12

33.22

 2

16.66

百朋

65814

34

51.66

 4

11.76

里高

25582

6

23.45

 3

50.00

土博

45151

20

44.29

 4

20.00

穿山

76705

15

19.55

 6

40.00

其他

104958

20

9.53

0

0

合计

587375

153

26.05

25

16.33

备注:其他栏为原柳江县所属四个乡镇2010年至2016年数据。

2.2.2年龄性别分布  筛查发现TB/HIV双重感染病例中,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98岁;男性130例,占84.97%,女性23例,占15.03% ,男女性别比为5.6:1,不同性别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206,P>0.05);各年龄组中病例主要集中在50-至80-岁之间年龄组,占81.05%(124/153),但各年龄组经过标化计算发病率,显示发病率较均衡(2=1.780,P>0.05);各年龄组病死率以30-、60-至80-岁之间年龄组最高,病死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11.620,P=0.05),见表2。

表2  柳江区TB/HIV双重感染病例年龄性别分布

年龄( 岁)

        男

病例数(例)

病死数(例)

病死率(%)

病例数(例)

病死数(例)

病死率(%)

30-

7

2

28.57

1

0

0

40-

12

1

8.33

6

0

0

50-

36

1

2.77

5

2

40

60-

22

4

18.18

5

1

20

70-

27

8

29.62

3

2

66.66

80-

26

4

15.38

3

0

0

合计

130

20

15.38

23

5

21.73

备注:30岁以下未筛查出双重感染病例。

2.2.3 职业分布  双重感染病例以农民为主94.77%,其次为离退休干部职员3.26%不同职业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1.981,P>0.05),见表3

表3  柳江区HIV/TB双重感染病职业分布

职业

病例数(例)

病死数(例)

病死率(%)

农民

145

25

17.24%

家政、家务及待业

1

0

0

离退休、干部职员

5

0

0

商业服务

 1

0

0

餐饮服务

1

0

0

合计

153

       25

17.24%

2.2.4 HIV感染途径  双重感染病例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4.12%,其次为注射吸毒传播占5.88%性传播是当地 HIV感染的主要途径其他传播方式未筛查出双重感染病例,见表 4。

表4  柳江区TB/HIV双重感染病HIV感染途径

感染途径

病例数(例)

构成比(%)

注射毒品

9

5.88

异性传播

144

94.12

合计

153

100

3讨论

TB是HIV/AIDS的“孪生兄弟”,有研究表明,HIV/AIDS患者中TB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在20-50%之间,TB会大量降低CD4细胞计数,增加HIV的病毒载量,缩短HIV发展到艾滋病的潜伏期。同样,免疫功能低下的HIV/AIDS一旦感染TB,也会促进病程发展和恶化同样暴露于结核菌环境,HIV/AIDS比正常人群更容易感染结核菌。因此,加强双感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机构合作机制,实行双向筛查策略,持续开展双向筛查工作十分必要。

本文对柳江区HIV/TB双重感染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从地区分布看,病例主要分布在拉堡、进德、百朋、土博、穿山五个乡镇,与当地TB、HIV/AIDS疫情分布情况相一致,且不同乡镇发病率、病死率有差异,提示在全面铺开TB/HIV双重感染工作时,强化对疫情重点地区的防控十分重要。

筛查发现的TB/HIV双重感染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农村留守老年男性比女性多、男性对性的生理需求更直接主动、社会交往更活跃、高危行为女性更多有关年龄以60岁至80以上人群居多,与近年老年人HIV感染率高和结核病好发于该年龄段人群的特相符合。有调查显示,老年人易感HIV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防艾知识、农村低档暗娼场所兴起且隐秘、嫖娼的联络方式多样且方便、非法壮阳药滥用等,因此,关注老年人群体,整治非法壮阳药市场和打击卖淫嫖娼是确保老年人免遭艾滋病侵害的必要手段。

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广义上离退休、干部职员外其他职业的人群也多为农民身份,加上这类群体占比更高因此,针对农民群体尤其是外出工农民及其留守配偶的结核病、知识宣传干预和双筛查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

就HIV感染而言,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次为注射吸毒传播当地以吸毒为传播途经的人群多集中在2005年以前,之后随着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和广西防艾攻坚工程的实施,曾经以共用注射器吸毒为主要传播途经的行为得到遏制,近十年通过性途径传播占比均在90%以上本文筛查发现的TB/HIV双重感染病例与性传播有关的占到94.12%,提示预防HIV经性途径传播动员有高危行为的结核病患者接受HIV检测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那汉琨.文山市37例TB/HIV双重感染病人流行病学分析 [J].医学检验,2014,7:141-143

[2]陆丽红,结核分枝杆菌与艾滋病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策略 [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269-2270.

[3]王喜文,董柏青.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的研究进展 [J].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31 -1332,1324.

[4]柳志豪.广西百色市TB/HIV双重感染现况分析 [J].广西医学,2015,37(4):517-519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Z]. 北京=2009.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指南 [Z].北京:2008.

[7]部桂菊,孙月,李兴旺.HIV/TB合并感染者的现状[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9(9):708 -710,封3.

[8]黄宝杨,白玉,俸卫东,等.2009 - 2011年柳州市区 TB/HIV双重感染人群资料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4(4):460 - 461,464.

[9]刘姣,品冰,颜艳.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1):85-89.

[10]刘飞鹰,王喜文.61例HIV感染者与580例结核病人双重感染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