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国产恩替卡韦分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3例患者(其中HBeAg阳性患者22例)服用国产恩替卡韦分散0.5mg,1次/日,观察24周。分别在基线时、治疗12周时和24周时采集血样,检测患者血清HBVDNA、ALT、AST、HBeAg、抗-HBe,肌酸激酶。结果12周及24周HBVDNA较基线分别下降3.03log(10)copies/mL、3.34log(10)copies/mL,12周、24周HBV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81.1%(43/53)、92.5%(49/53);22例HBeAg阳性患者12周、24周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是9.1%(2/22)、18.2%(4/22);12周、24周ALT复常率分别是为58.5%(31/53)、79.2%(42/53);12周、24周AST复常率为54.2%(26/48)、75%(36/48),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恩替卡韦分散抑制乙肝病毒近期效果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 简介:目的研究头孢克洛胶囊中有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探讨如何有效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0.78%磷酸二氢钠溶液(pH4.0),流动相B为0.78%磷酸二氢钠溶液(pH4.0)-乙腈(55∶4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全部28批次样品中共检出12种杂质,其中主要杂质为杂质6、杂质7、杂质8和杂质9,破坏试验结果分析这4种杂质均为降解杂质,加热、氧化和光照等条件条件均会使杂质含量增加。结论必须注意生产和贮存中的温度控制,同时应加强产品包装的密闭性和遮光性。

  • 标签: 头孢克洛胶囊 有关物质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双侧腮腺多发沃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双侧腮腺多发沃瘤患者的资料,分别就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病变特点、MR检查及治疗方法予以分析总结。结果双侧腮腺多发沃瘤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多有明显长期吸烟史,病变多发生于腮腺下极,手术宜采用瘤体及部分腺体切除。结论该肿瘤特点显著,有双侧多发的特点,应正确诊断和治疗,MRI检查更利于术前诊断。

  • 标签: 腮腺 沃辛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补修补与套装补修补在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5年至2011年中38例使用单纯补和20例使用套装补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临床疗效是否存在较大差异。结果58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45~75分钟,平均60分钟,术后住院5~7天,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应用单纯补与套装补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且手术操作简单,费用较低。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 单纯补片 套装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头孢噻肟对下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09月~2013年04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2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治疗时间将其平均的划分成两组,即观察组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51例。采用头孢曲松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采用头孢噻肟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5%(47/51),其中,显效30例(58.82%),有效17例(3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34/51),其中,显效16例(31.37%),有效18例(35.29%)。观察组效果较之对照组效果明显偏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孢噻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治疗有效率高,安全性好,是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头孢噻肟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卡前列甲栓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本院门诊进行无阴道分娩史的人工流产术、放环术,绝经后患者取环术,行官腔镜检查及官腔镜手术共20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卡前列甲栓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卡前列甲栓组术中宫颈松弛情况、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出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卡前列甲栓用于妇产科门诊手术中,可软化宫颈,减轻疼痛,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减少术中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前列甲酯栓 人工流产 绝经后取环术 宫腔镜检查 宫颈松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用福普利、单用非洛地平和与福普利非洛地平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147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三组福普利组(48例)、非洛地平组(48例)及福普利与非洛地平联合用药组(51例)(简称联合用药组),其中福普利组福普利10mg,Bid,非洛地平组5mg,Bid,联合用药组福普利10mg+非洛地平5mg晨起顿服,治疗中每天测三次血压。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三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与福普利和非洛地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福普利81.25%,非洛地平组85.410%,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94.11%,与福普利组和非洛地平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福普利与非洛地平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福普利或非洛地平。且联合用药副作用少,对改善心肌缺血疗效较好,左室肥大好转率较高。

  • 标签: 福辛普利 非洛地平 联合用药 高血压病
  • 简介:目的探讨肝病患者检测血清胆碱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肝病患者112例(实验组)和健康者106例(对照组)血清ChE活性。结果各肝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低于健康者,并随肝病病情加重而逐渐下降;血清ChE活性能较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准确反映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胆碱酯酶 肝病 临床价值
  • 简介:腹股沟疝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外先天因素,常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有关。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股沟疝修补术先后出现了Bassi—ni、Mcvay、Hasted、Shouldice等手术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无张力疝修补术问世以来,该式术已成为当前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湖北省团风县人民医院2005年2月至2010年3月应用网状平对成人行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2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SHOULDICE 手术方式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X线平与CT检查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骨伤科于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患者,常规摄取胸部X线平,并进行16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将二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我院60例肋骨骨折患者经过胸部摄检查与CT检查之后得出,X线平检出肋骨骨折104处,可疑骨折6处;CT检出肋骨骨折130处。结论CT检出的骨折处比平检出的骨折处明显要多,即CT检出率高于平检出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CT诊断优于X线平诊断。

  • 标签: 肋骨骨折 平片 CT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托芬那凝胶治疗急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肱骨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清洁局部皮肤后,治疗组给予依托芬那凝胶涂抹痛处,并轻柔按摩治疗,对照组予奇正消痛贴膏贴于患处。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芬那凝胶对于肱骨外上髁炎急性期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依托芬那酯凝胶 奇正消痛贴膏 肱骨外上髁炎
  • 简介:腹外疝主要分两大类,包括腹壁疝和腹股沟疝.目前,对于腹壁疝,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开放性切口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以Bassini和Shouldice为典型的传统张力性疝修补术,以及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包括开放前路,开放后路(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LIHR包括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经腹腹膜前疝修补(TAPP)、腹腔内补修补(IPOM).对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尤其是IPOM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 标签: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补片修补 腹腔内 腹腔镜疝修补术 修补治疗 LICHTENSTEIN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疗效,探讨地佐复合异丙酚的适宜剂量。方法12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地佐0.05mg/kg组(D1组),地佐0.1mg/kg组(D2组),地佐0.15mg/kg组(D3组),每组30例。D组术前5min静注不同剂量地佐,C组术前5min静注芬太尼2ug/kg,四组均以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术中出现体动时静注异丙酚0.5mg/kg直至体动消失。记录静脉注射丙泊酚时(T0)、手术开始时(T1)、术中扩宫时(T2)及术毕(T3)HR、MAP、SpO2、RR;记录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术后30min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各时点D1、D2、D3组患者与C组相比,HR、MAP、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D2、D3组患者与C组相比,异丙酚总用量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min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1、D2患者与C组相比,术后头晕、嗜睡、恶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3组患者与C组相比,术后头晕、嗜睡、恶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复合异丙酚可安全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地佐0.05-0.1mg/kg复合异丙酚是较适宜的配伍剂量。

  • 标签: 地佐辛 异丙酚 人工流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甜梦口服液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治疗神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地西泮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甜梦口服液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HAMD、PSQ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8周后观察组患者平均HAMD、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甜梦口服液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能有效的降低神经症患者的评分,且与地西泮比较,甜梦口服液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上优势明显。

  • 标签: 甜梦口服液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神经症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因龟头部起局限性红斑,伴瘙痒1天,于2012—05—11来我部就诊。1天前自觉咽痛自行口服“牛黄解毒”,用药后自觉龟头局部瘙痒不适,未予以重视,继续服用后发现龟头部出现红斑,

  • 标签: 牛黄解毒片 固定性药疹 局部瘙痒 龟头部 病例报告 用药后
  • 简介:纵隔胸膜腔是纵隔壁层与肺脏层胸膜之间的腔隙.以肺根为界分上、下纵隔胸膜腔。纵隔胸膜腔积液,常和广泛性胸膜腔积液或其他部位的胸膜腔积液并存。单纯的纵隔胸膜腔积液的诊断比较困难。现将我院2007--2012年18例x线单纯纵隔胸膜腔积液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纵隔胸膜腔积液 误诊 X线片 脏层胸膜 临床资料 X线片
  • 简介: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合并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入院的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20ml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取20mg单硝酸异山梨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0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硝酸异山梨并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比单独应用丹参注射液更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单硝酸异山梨酯 丹参注射液
  • 简介:目的观察依托咪乳剂在麻醉维持中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老年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均分为依托咪组25例和异丙酚组25例。常规诱导后,术中维持两组分别给予依托咪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0.1~0.4μg.kg-1.min-1持续泵入,据患者生命体征和BIS值调整药物输注速度。记录入室后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2min(T2)和置入喉罩后3min(T3)、手术切皮时(T4)、麻醉后30min(T5)拔出喉罩时(T6)的MAP、HR、BIS,记录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患者的MAP和HR于T1、T2时显著低于T0时点,在T6时HR显著增快(P〈0.05);依托咪组于T4时MAP升高,HR增快(P〈0.05)。两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乳剂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比异丙酚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依托咪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麻醉 全身 依托咪酯 瑞芬太尼 输注 静脉内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苯乙(PEITC)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PEITC处理QBC-939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设置对照组:加入和药物等体积的DMSO。结果:20、30、40、50μmol/L的PEITC作用于QBC-939细胞24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88.07±2.40)%、(68.02±4.04)%、(52.57±1.91)%、(36.37±3.4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30μmol/L的PEITC处理QBC-939细胞12、18、24、48h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0.74±2.96)%、(78.22%±4.85)%、(69.67±4.58)%、(40.48±2.59)%,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QBC-939细胞经30μmol/L和50umol/L的PEITC作用处理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51±2.77)%、(58.62±3.75)%,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GJM期的细胞比例从(5.06±1.86)%上升到(16.96±2.71)%、(26.68±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EITC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而发挥抗胆管癌作用,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 标签: 异硫氰酸苯乙酯 胆管癌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