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联合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标注与排除标准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本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编号0-80号,输入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采取固定联合内固定术(ORIF)治疗,手术规范开展后,对比指标:(1)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2)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3)骨折复位情况;(4)生存质量情况;(5)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在不同手术治疗后,得出如下结果:(1)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更低;(2)实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高;(3)实验组患者骨折复位率更高;(4)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更高;(5)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上述五项指标差异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ilon骨折 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骨折复位 并发症 术后疼痛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创伤骨科治疗中应用固定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创伤骨科收治患者6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20年12月~2022年4月。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行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式相关指标、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住院耗时、骨折愈合耗时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固定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时间2021年04月-2022年04月,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7例,行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E、E、ACTH和IL-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性四肢骨折 疗效 炎症 应激反应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外固定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方法:筛选58例四肢骨折患者划成两组,实验组利用固定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住院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间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55%与82.76%,实验组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且比对照组更低。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结论:应用固定治疗创伤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 骨折治疗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发现更多的病人由于骨折的情况而被进行临床骨科上处理。病因也有许多,现在我国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其中一个的重要因素。因为骨折是骨科中比较严重的一类病症,会很容易地给病人心理带来痛苦的阴影,若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得当,骨折病人的心理状况也会非常糟糕,既会严重危害到病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生命质量。所以为进一步提高对骨折病人的诊治质量与疗效,在临床上,骨科医生更加重视在诊断骨科病人的情况时所选用的方式。至于使用了哪些可以实现定位的设备更是十分重视。因此本文中,也就对骨科固定器在临床上的诊断疗效到底如何与好坏程度来加以分析。

  • 标签: 医学骨科 外固定器 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内固定和髓固定治疗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阶段内进入本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有效选取33例展开分析,予以随机分组,观察组为18例,对照组为15例,分别进行髓内固定治疗和髓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呈更低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髓内固定和髓固定治疗均具有较好的之治疗效果,但是髓内固定方式下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患者的恢复,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髓内固定 髓外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临床骨科患者采用固定器治疗方法,探究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生活质量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固定器治疗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就固定器治疗方案是否对骨科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产生影响做出相关研究。结果:采用固定器治疗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2.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的对照组62.5%,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24(48.0%),采用固定器治疗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2.0%)。结论:将固定器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骨科治疗中,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康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 标签: 外固定器疗法 骨科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创伤骨科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0)和研究组(n=40),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固定。对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手术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4.10±1.25)d、肿胀缓解时间为(3.21±1.13)d、运动恢复时间为(8.90±1.60)d,均要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80±0.70)cm、术中出血量为(179.50±26.30)ml、切口愈合时间为(10.50±2.70)d、手术时间为(60.10±4.80)min,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应用固定具有确切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各项症状,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愈合时间较快,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建钢板内固定配合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19年10月到2021年12月,随机计数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平均40例,对照组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行重建钢板内固定配合固定术,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配合固定术用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 外固定术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且资料完备的患者74例作为实验对象。遵循数字表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分别实施石膏固定治疗和手术治疗。就2组治疗后的疼痛状况与活动范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偏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活动范围相较于对照组占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相较于石膏固定治疗方案,更能够保证其术后的活动范围,缓解疼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手术治疗 石膏外固定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双螺栓石膏管型固定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成效。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模式划分,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仅通过石膏固定,观察组运用双螺栓经皮固定配合石膏管型固定。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对于胫骨平台骨折,采取双螺栓石膏管型固定模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固定 双螺旋 石膏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闭合穿钉辅助固定支架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1.4-2022.4本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与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 创伤性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皮内与皮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置于皮替代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作者所在科室2017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5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开放性骨折,n=22)和对照组(闭合性骨折,n=36),观察组采用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置于皮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内侧锁定钢板皮内与皮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可替代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 锁定钢板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每组25名患者。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半年后,两组复位效果对比(P>0.05);两组解剖、功能、疼痛评分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范围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在老年患者群体中尤为适用。

  • 标签: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老年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lles骨折应用化瘀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交替分组法随机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colles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研究组(41例)采用化瘀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评估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肿痛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colles骨折 化瘀接骨汤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治疗期间,联合应用支具固定、开放手术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择分组对照思路进行研究设计,项目立项、终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5月、2022年1月,研究资料选择院内确诊登记的40例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患者,设置组别为研究组(n=21)和常规组(n=19),比对两组患者复发情况、腕关节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组内患者复发时间相对更长;比较两组腕关节恢复情况,研究组各项参数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治疗期间,将支具固定、开放手术方案联合应用,更利于提高患者恢复效率,减轻不适症状。

  • 标签: 支具外固定 开放手术治疗 复发性腕部腱鞘囊肿 联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交锁髓内钉及固定支架对胫腓骨骨折临床干预效果的整体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数量共 68例,以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数量分别为34例,其中对照组在治疗的时候使用固定支架复位的方法,观察组在治疗时使用交锁髓内钉术,对两组患者骨折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骨折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优、良、可、差数量分别为12例、16例、5例和1例,优良率为97.06%;对照组优、良、可、差分别为11例、10例、6例和7例,优良率为79.41%,观察组优良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外固定支架 胫腓骨骨折 临床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治疗创伤性骨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接诊的9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对实验组采用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皮肤坏死率、切口感染率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比对照组的17.78%低,P<0.05。结论:通过使用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创伤性骨折 控制性手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