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选穴规律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灸方案对52例中风所致偏瘫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其中痉挛性偏瘫28例,弛缓性偏瘫24例,总结选穴规律,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针灸治疗,总有效43例,其中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89.3%)高于弛缓性偏瘫(75.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类患者选穴种类及频次均以十四经穴为主体,主要选用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等手足阳明经穴,并与其他经穴相配伍,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总体选穴有其固有规律,不同分类患者部分经穴配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针灸治疗中风所致痉挛性偏瘫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中风 偏瘫 针灸 选穴
  • 简介:摘要目的借助文献回顾、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药和(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治法与方药进行分析,探索中医辨证、药味组成和配伍规律,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经验,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及糖尿病肾病的有效中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中筛选出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利用筛选出的文献建立数据库,提取研究内容,包括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分型、临床试验的样本量、治疗用药、药物剂量、药物归经、四气五味等。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方药、证型归纳统计,得出相应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证候要素、常用方药和配伍规律。结果糖尿病的分期论治与兼见合并症的论治方药;糖尿病肾病辨证分型。结论根据证型统计结果,提出三主证三兼症的分型假设主证为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兼症为血痪证、痰湿证、热结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治疗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穴位针灸治疗颈性颈椎病效果,总结取穴规律。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颈型颈椎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入选对象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25例,艾灸治疗,对照组取百会、风池、太溪、足三里、颈4-颈6夹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天柱、肩颈、长强、肾盂、气海俞穴,1周1个疗程,每隔疗程间隔1日,合计4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头痛、肩颈痛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旋颈实验、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完全控制45.83%(11/24)高于对照组8.00%(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不仅需要取颈周围穴位,还应据患者整体证候表现,循经取穴。

  • 标签: 颈椎 颈椎病 针灸 腧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总结其规律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相关的诱导化疗周期的选择和放射治疗的介入时机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回顾了实施周期诱导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使用体积测量软件和Image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肿瘤体积及化疗后体积的变化趋势,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等。结果(1)小细胞肺癌的肿瘤体积呈现先下降后平稳或增大的趋势(2)化疗前和化疗后1周肿瘤的绝对体积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体积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期后化疗无效例数增多。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几个周期化疗后体积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化疗1周期后,肿瘤体积下降明显,第2周期后可能出现体积的变大。因此,诱导化疗的最佳周期为1周。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化疗 肿瘤体积
  • 简介:本文总结了不同体系的Si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特点。界面反应产物通常呈层状分布,产物类型与基体种类和纤维涂层的种类有关。如当基体为!型或!+β型钛合金,且SiC纤维表面存在C涂层时,界面反应产物通常为TiC(对于SCS-6SiC纤维还存在一层硅化物Ti5Si3),且靠近纤维的TiC晶粒非常细小,而靠近基体一侧的TiC晶粒相对粗大;当基体为Ti-Al金属间化合物(如super!2、Ti2AlNb、g-TiAl)时,界面反应产物除了含二元Ti的碳化物外,还存在Ti-Al-C的三元化合物,如Ti3AlC或Ti2AlC。

  • 标签: 钛基复合材料 SIC纤维 界面反应 透射电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98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临床偏头痛分期治疗中医辨证规律。方法选取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8例偏头痛患者,收集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根据19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进行判定总结,偏头痛的急性发作期的症状与风邪上犯、瘀血内阻的特点相符合,缓解期的症状则与肝气郁结、肝气上逆的特点相符合;急性期偏头痛的症状数大于缓解期,则说明偏头痛缓解期较急性期轻;偏头痛患者大都具有肝阳上亢的表现,说明肝阳上亢为偏头痛的主要症候。结论偏头痛的基本病机为肝郁化火生风,引动痰瘀伏邪;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应以疏风通络,活血化痰清热为主;缓解期的治疗应以柔肝熄风,活血清热为主。

  • 标签: 偏头痛 分期治疗 中医辨证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未实施发展性照顾前4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实施发展性照顾49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的出生以后体重增长变化以及住院天数。结果比较两组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早产儿出生、入院5天、10天的体重变化以及住院时间显示观察组入院5天和10天后早产儿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发展性照顾早产儿能给予早产儿舒适的环境、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刺激肠道吸收等,能满足早产儿的需求,有效促进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和体格的增长,减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新生儿科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早产儿 体重增长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特点以及相应的规律。方法对我院近两年之内出现青霉素抗生素不良反应事件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其特点以及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年内我院共出现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事件230例,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共有八种,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皮肤症状、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呼吸系统症状等,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为皮肤以及其附件损伤。在多种用药方式中,通过口服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如果在疾病的治疗中需要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那么应该在使用之前对患者的过敏史以及疾病情况等进行详细研究,根据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在保证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特点以及规律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环境因素的改变,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患病率及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数逐年上升.1990年全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约50万人,到2010年增长到约为20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约7%.在这些血液透析患者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其发生率为65%~85%,根据其发生时间可分为透析期高血压及透析间期高血压.有研究提示血压的变化与患者的死亡率相关,所以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血压监测,了解透析期及透析间期的血压变化规律并据此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尤为重要.本文将就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监测方式、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血压变化规律 影响因素 死亡率 终末期肾脏病 心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