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7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5例,中残6例,重残2例,持续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低而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能改善预后。

  • 标签: 基底节血肿 颅脑创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开颅术后在血肿腔放置ICP监护系统进行术后监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预防此类患者术后ICP反弹提供证据.方法收集出血量30~100ml中老年基底节脑出血患者70例,其中35例手术清除血肿后在血肿腔(脑实质内)放置ICP探头-光纤维传感监护系统、并回纳骨瓣;另35例常规手术清除血肿并去除骨瓣减压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ICP组GOS评分平均(3.10±1.56)分,有效率51.4%,对照组评分平均(4.40±2.35)分,有效率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出现肾功和水电解质异常者6例,硬膜下积液2例;对照组肾功和水电解质异常者15例,脑膨出8例、硬膜下积液2例、癫痫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开颅清除血肿术后,围术期7天持续ICP监护可防止ICP反弹,减少手术和药物等一系列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ICP监护 围手术期 基底节脑出血 中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评价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20例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扫描结束后进行平扫横轴位重组图像/增强扫描横轴位重组图像(ARI/CE-ARI)后处理重建技术;计算出不同类型斑块的平均CT值,对不同类型斑块的强化程度、不同类型斑块血管壁的强化程度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20例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单侧38例,双侧82例,共计发现斑块316处,其中非钙化斑块85处,混合斑块103处,钙化斑块128处。统计学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处血管壁强化程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1,P<0.01),非钙化斑块的强化程度与管壁强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r=0.97,P<0.01)。结论MSCTA在评价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斑块稳定性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管壁的强化程度与斑块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椎动脉 基底动脉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带线钉十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20例陈旧性髌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治疗加石膏托外固定;观察组行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加双带线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萎缩情况及X线片。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股四头肌萎缩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双带线钉十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复合体体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

  • 标签: 双带线锚钉 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