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1]、《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3](以下简称“法两规”)后,血站在编写管理体系文件时,把“法两规”作为主要纲领,形成以“法两规”为主旨,以三个标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4]、ISOl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5]和欧洲13国推出的OHSASl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6])内容为补充的血站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 标签: 血站 质量管理 文件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精神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出院后自愿参加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2例在院内康复基础上进行“医院-社区-家庭”系统康复,对照组49例采用院内康复,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精神残疾与社会功能得分和家庭社会关怀指数,然后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精神残疾与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家庭社会关怀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HO-DSAⅡ与SQLS得分呈正相关,APGAR得分与SQLS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精神康复模式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医院-社区-家庭 精神康复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椎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椎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椎,回顾性分析患者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椎骨折的影响。结果:356节椎中共有39节(10.9%)发生邻近椎骨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数量、骨折部位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与邻近椎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VP术后邻近椎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数量,胸腰段骨折是PVP治疗OVCF后邻近椎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邻近椎体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适应证,评价单侧入路经皮椎成形在Kummell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56例Kummell病患者,其中男17例,女39例,平均62.8岁。术前CT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椎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椎“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椎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椎无再骨折,骨水泥与椎界面无透亮区。VAS评分术前7.6±0.8、术后3d2.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2±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经皮椎成形技术治疗Kummell病快速、安全、可靠。确定责任椎以利于适应证的选择,准确的影像学测量有利于穿刺的准确性。

  • 标签: Kummell病 椎体成形术 CT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的椎骨折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的椎骨折病患100例,随机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进行椎成形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Cobb角度数与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与下地活动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后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椎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的椎骨折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路易痴呆症的临床诊断。方法收集疑似路易痴呆症患者33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首发症状为记忆障碍,13例首发症状为帕金森样症状,3例两种症状同时发生。结论路易痴呆症患者在发病前期即可发生神经功能异常,早期幻觉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轴性肌张力提高以及PET发现枕叶低代谢,应用神经学、影像学以及临床诊断有利于早期诊断路易痴呆。

  • 标签: 路易体痴呆 神经心理学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边疆地区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对该地区医疗网点的优化布局、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适宜技术的推广运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孕产妇及儿童保健覆盖率,有效的降低孕妇死亡率,保障边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在边疆地区顺利实施并持久稳定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与以下因素密不可分政府的支持与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的加强;医护人员总体素质的提高等等。

  • 标签: 边疆 社区卫生服务 问题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 标签: 胰腺肿瘤 保留脾脏 胰腺切除术
  • 简介:1.探查;2.切开胃结肠韧带;3.游离结肠脾曲;4.游离胰腺下缘;5.离断脾结肠韧带;6.游离胰腺背面间隙;7.离断睥肾、脾膈韧带;8.游离胰腺上缘;9.离断胃网膜左血管和胃短血管;10.离断胃后血管;11.离断脾动脉;12.离断脾静脉;13.充分贯通胰腺背面间隙;14.悬吊胰尾;15.切断胰尾;16.标本装袋取出;17.胰腺断缘彻底止血;18.放置引流。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萨地区高原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与左室重塑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00例高原尿酸血症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其左室质量。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组较正常组的左室质量(LVM)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高原地区HUA患者尿酸与左室重构关系密切,是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视对UA的治疗,对延缓左室重塑具有积极作用,为高原心脏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血清尿酸左室重塑相关性高原
  • 简介: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胰腺手术也得到进步开展,其中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是目前开展例数最多,最具有腹腔镜技术优势的手术。目前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主要适应证为位于胰尾的良性或者低度恶性肿瘤。随着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保留脾脏功能的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腹腔镜下保留脾脏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保留脾脏血管和不保留脾脏血管的术式,即Kimura法和Warshaw方法。Kimura方法技术要点是在离断胰腺后,将远端胰腺提起,由右向左分离远端胰腺和脾脏血管至脾门,分离钳夹分支血管,切除远端胰腺及肿物。Warshaw方法是在离断胰腺后,同时离断脾脏血管,连同脾脏血管起游离远端胰腺至脾门处,分离出脾门血管后离断,保留胃短血管及胃网膜左血管,以保证脾脏血液供应。本文对两种方法的技术环节及优缺点进行论述,以其最大程度保留脾脏功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保留脾脏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离供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近期利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心脏死亡供者离左肾结石1例,手术全程供肾置于冰盐水中,低压、低温冲洗,钬激光功率1.2~1.6J/15~20Hz,碎石时间约30min。移植肾输尿管与受体膀胱常规吻合并留置5FD-J管。结果移植肾功能恢复较顺利,术后2周拔D—J管,随访3月,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结石及积水征。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离供肾结石安全高效、近期效果好。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镜 钬激光 肾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瘤(CBT)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8例手术治疗颈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有术后并发症发生,远期效果满意。结论CBT手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术前准备和不同的手术方式。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颈动脉压迫训练、特殊检查的护理、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与健康教育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扁桃切除术是常见手术,有剥离术和挤切术两种,但易产生术后大出血、感染、扁桃等并发症。随着全麻技术的成熟,扁桃切除术出现了低温等离子、激光、冰冻、射频等手术方式,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机率已很少,但设备价格昂贵,不易普及。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单极电刀扁桃切除术与传统扁桃剥离术的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疗效分析 单极电刀 扁桃体剥离术 严重并发症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给予小儿鼾症患者行扁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58例小儿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29。给予对照组行腺样刮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扁桃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的睡眠打鼾、呼吸不畅、鼻塞鼻堵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鼾症患者行扁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 简介:背景: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判断标准的个条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但其体现椎骨折自身病理改变特点的价值很少得到体现。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在不同时期的骨密度范围及病理学特征,验证骨密度变化与病理特点的致性。方法:对45例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病例按年龄进行分组,术前均行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T值)检测,同时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之后给予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术中常规行活组织取出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前骨密度测定可见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病理学表现:骨小梁随骨密度的丢失而变细、稀疏、数量减少,同时骨小梁之间间隔增宽,排列随着压缩程度的不同呈不规则或断裂、紊乱、甚至出现坏死,周围可见纤维增生,后期有反应性新生骨的形成。骨密度下降的趋势与骨折病理表现的过程有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骨质破坏分期是个渐进性的病理发展过程,而骨密度的下降可反映椎的压缩破坏程度。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昆明地区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便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2月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96例1月~14岁住院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既往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热70%、咳嗽93%、食欲下降55%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阳性者54例56%,呼吸道病原学9项检测阳性41例43%,以肺炎支原体33例34%为主,痰培养阳性13例14%,前4位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20例21%;未检出病原菌42例44%。结论昆明地区冬季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常以发热、咳嗽、食欲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第位病因,可发生混合感染。

  • 标签: 昆明地区 冬季 儿童 呼吸系统 临床特点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东营地区2008年~20011年病毒性脑膜炎、脑炎63例患儿进行病原与临床分析。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病人脑脊液的肠道病毒(EV)RNA,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3例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儿的脑脊液经RT-PCR检测,EV感染阳性率为74.6%(47/63),RT-PCR的全过程可在5小时内可以完成。肠道病毒脑膜炎可以散发或局部暴发,临床特点在各个年龄组有所不同,70.21%的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数不同程度增高(均数为76×106/L)。结论采用RT-PCR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肠道病毒,此方法敏感性高、省时省力;EV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临床症状般较轻、无特异性。肠道病毒是东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最常见的病原。

  • 标签: 肠道病毒 病毒性脑膜炎 脑炎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美容修复中牙预备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除遵循牙预备的般原则外,根据患者的牙缺损情况增加科学的临床修复原则;对照组30例患者,仅遵循牙预备的般原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18例优。9例良。3例差,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15例优,8例良,7例差,总有效率7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口腔美容修复中,除遵循般的原则外,还需增加科学的临床修复原则,临床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 标签: 口腔美容修复 牙体预备 原则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预备在口腔美容修复中的作用及应用效果。方法以2008年3月-201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牙预备后进行口腔修复美容后进行随访观察,对疗效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结束后发现,治愈27例,出现并发症2例,复发1例,患者满意率高达92.4%,疗效很好。结论牙预备的临床效果很好,临床医师要掌握相关的原则和操作技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牙体预备 口腔美容修复 原则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