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讨口腔面部肿瘤应用手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录治疗的50例口腔面部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0口腔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大约在66分钟左右。经过手术治疗得出结果显效45例,占90.0%;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有皮瓣尖端坏死2例,占4%;心律失常2例,占4%;静脉血栓3例,占6%;静脉炎1例,占2%。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得出针对临床收治的口腔面部肿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不仅可防范严重不良事件,而且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但是要注意预防与护理。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肿瘤手术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口腔面部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临床口腔面部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患者(40.00%)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66.67%)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口腔面部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效果较好。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手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本文主要是 探讨口腔面部骨折的护理特点及方法。方法: 总结 50 例口腔面部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伤者均痊愈出院。预防宣教和密切观察是口腔骨折的重要护理措施。结论: 认真做好护理 , 用心观察病情 , 加强口腔护理 , 防止感染 , 对骨折的愈合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口腔面部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70例面部新鲜骨折患者的相关数据。分析面部新鲜骨折患者性别、年龄层次、骨折原因与部位及合并伤情况。结果本组270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751(198/72),年龄分布情况为20-29岁,33.0%(89/270),20-29岁为面部新鲜骨折的高发年龄;其次为30-39岁,21.1%(57/270)及40-49岁,18.1%(49/270)。引起面骨折的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40.0%,108/270)、摔伤(25.6%,69/270)、暴力伤(15.2%,41/270)和高空跌落伤(11.1%,30/270)。面骨折部位分布情况为下颌骨骨折(43.7%,118/270)及中上颌骨骨折(56.3%,152/270)。中上颌骨部位中颧骨复合体骨折最多(12.9%,35/270),其次为眼眶下缘骨折(11.5%,31/270)。共有79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伤,其中颅脑损伤为最常见合并伤(18.9%,51/270),其次为四肢伤(5.9%,16/270)和胸部伤(2.6%,7/270)。结论年龄为20-29岁的男性是面部新鲜骨折的高风险人群,引起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是交通意外,面部骨折通常伴有颅脑损伤和四肢损伤,治疗时应一并检测颅脑及四肢。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于 2015年 11月 ~

  • 标签: 口腔颌面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34例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对其进行系统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4例患者经治疗后31例痊愈、3例显效。结论对口腔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采取综合、全面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治愈疾病。

  • 标签: 口腔 颌面部间隙 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口腔面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外科所涉及的疾病种类也更加复杂。口腔面部是人体功能和外观的重要部位,由于解剖关系复杂、窦腔多、手术难度大、手术范围涉及面广,口腔面外科手术有可能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还可能对病人的心理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接受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前后都应给予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对50例严重面部外伤窒息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抢救护理对策。提示严重面部外伤病人,因其受伤的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极易发生窒息危象,针对两大窒息,即阻塞性窒息与吸入性窒息及时实施有效地抢救,才能确保此类病人呼吸道通畅。严重面外伤气道管理的好坏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 标签: 严重颌面部外伤 窒息 病人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面肿瘤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因素等,为临床积极防治口腔面肿瘤外科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科室确诊并采取手术治疗的口腔面肿瘤患者1524例,分析其术后感染情况。结果1524例患者中,52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4%;52例患者中感染部位居前三的分别为手术创面、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5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阳性菌30株,占比57.7%,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22株,占比42.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年龄、住院时间、护理方法。结论临床需积极地对各项引起口腔面肿瘤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管理,加强预防护理工作,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口腔颌面肿瘤外科 术后感染 临床特征 病原菌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鼻内镜在口腔面外科手术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72 例口腔面外科手术患者,将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6 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鼻内镜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鼻内镜下进行口腔面外科手术,视野清楚,可以更加精确、彻底地完成手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行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面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5年 5月至 2016年 6月收治的口腔面外科 5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 29例。对照组采用坚强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口腔面外科手术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临床效果佳,有效率高,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系统 口腔颌面外科 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探讨口腔面外科治疗的手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70例口腔面外科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70例口腔面外科手术的临床材料,并进行资料的研究与整理、分析。结果70例中采用全冠状切口35例,半冠状切口35例。采用自体组织修复44例,其中就近取用颅骨外板、濒肌筋膜瓣26例。70例手术过程均顺利,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本文总结了作者采用冠状切口用于口腔面外科手术70例的临床资料,介绍了冠状切口用于口腔面外科的手术方法,对其适应症、优越性和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论认为冠状切口可提供充分的暴露,切口隐蔽安全,术后无继发畸形和功能障碍,对同时需植骨的病例更为适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口。

  • 标签: 口腔颌面 外科治疗 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将口腔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经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和串联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60例口腔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经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B组经串联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重建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其皮瓣制作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②A组的饮食和张口度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P<0.05)。③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B组的56.67%(P<0.05)。结论和串联皮瓣修复相比,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能有效促进口腔功能恢复,而且不良反应少,预后良好,更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 串联皮瓣修复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 术后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