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完全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10年4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397例,术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8例,术中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复查颈部MRA,并对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即时通畅率为92.8%,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22例颈内动脉通畅,通畅率为78.5%,无脑缺血事件发生;6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中,2例在术后4个月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及腔隙性梗死;3例术后仍偶有头晕,其中2例单侧肢体麻木;1例记忆力减退。结论对于有症状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CEA加取栓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血运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手掌部解剖及生理功能复杂,神经、血管、肌腱易遭损伤,离断后再植技术要求较高。杨志明(1981)等人为便于临床再植,提高成活率,将手掌划分为三区,七截面,详细阐述了主要神经及血管在不同断面上的配布情况,为临床再植提供了解剖学基础。我院自1990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再植完全性断掌35例,成活31例,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断掌再植 手掌 血管 临床 神经 完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尿潴留和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干预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中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肌力、步态参数改善情况及尿潴留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下肢肌力、步态参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下肢肌力、步态参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

  • 标签: 中频电刺激 康复训练 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下肢肌力 尿潴留 步态参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5年4月我院为1例右上臂上段完全离断患者行再植术,术后患肢顺利成活,并予以康复理疗,功能恢复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23岁,因右上臂齿轮绞伤完全离断1h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面色苍白,P76次/分,BP130/90mmHg。临床可见:右上臂于中上1/3平面完全离断,创缘不齐,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残端肌肉组织外翻,挫伤严重,肱骨断端粉碎性骨折,可见多块游离碎骨片,肱动脉及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断端回缩,未见明显血管神经抽出,伤口活动性出血,可见油性污染,离断肢体创缘皮肤挫伤明显,油污污染较重。

  • 标签: 完全离断再植 右上臂 高位 皮肤挫伤 粉碎性骨折 活动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在胎儿体重预测中临床双参数与超声多参数估测法的准确性。方法:以160例足月、单胎分娩产妇为例,时间为2019.10-2021.10之间,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对象在对胎儿体重预测时,采用临床双参数(孕妇腹围、宫高)和超声多参数(股骨长径、腹围、头围、双顶径)进行预测,金标准以出生体重为准,对比2种估测法的准确性。结果2种估测法对比胎儿体重符合率的数据后显示超声多参数更高(90.63%vs71.88%),二者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160例产妇分娩30例巨大儿,2种估测法对比巨大儿符合率的数据后显示超声多参数更高(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部位所在肝段,结合术前影像学等检查,评估与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采用前入路技术路线或右侧入路技术路线,用超声刀或能量平台游离肝周韧带,显露肝门。结果:62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1例因肝血管瘤包膜破裂出血难以控制而中转开腹;1例因大血管出血,镜下显露困难,难以止血而中转开腹。49例行局部切除术,15例行肝脏规则性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191.0±17.6)min;手术出血量平均(610.4±51.4)ml:自体血回输31例,输入自体血平均(520.1±43.7)m1,外源性输血23例,输血量平均(580.5±46.4)ml。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可,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并发症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报道静脉动脉化再植拇指完全离断的新方法.方法1999~2002年在5例拇指完全离断再植手术中,因指动脉严重损伤或多次吻合指动脉失败后,将近侧动脉与断指的一条静脉吻合作为供血通路,近侧的静脉与断指的另几条静脉吻合作为回血通路.结果5例再植拇指全部成活,早期病例完全恢复了良好的功能.结论静脉动脉化是一种拇指离断再植的新方法,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动脉化 拇指完全离断 断指再植 血液循环
  • 简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发病率约为0.8%,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而成人完全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者较少见。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3例典型成人完全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重复肾输尿管畸形 完全性 成人 附属第二医院 苏州大学 发病率
  • 简介:心电图为无创诊断冠心病的常规手段,有关资料报道其诊断的敏感性为60%-70%,特异性为54%-90%。我们在临床中对有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正常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2例冠状动脉(冠脉)完全闭塞病变。报告如下。

  • 标签: 冠脉完全闭塞 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药品开发研究、设备安装、生产工艺等流程中均需要进行验证。工艺验证主要是对某一工艺过程进行证实,确保这个过程能够始终如一的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并根据验证结果制定与修订工艺流程。在工艺参数验证中,其属于工艺验证的基础,通过对工艺参数的验证,可以确保药品生产质量。

  • 标签: 药品 生产工艺 参数 验证
  • 简介:目的探索治疗完全型TCS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分期手术重建面部轮廓,包括:颅骨外板移植重建上面部骨骼;下颌骨牵引延长联合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小颌畸形;脂肪充填矫正面部凹陷。结果对2例完全型TCS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分期重建手术能有效矫正TCS的特征性畸形面容。

  • 标签: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 颅骨外板 牵引成骨 脂肪充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2018年期间确诊的川崎病患儿68例,作为KD组,同时选取同期确诊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70例,作为IKD组。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及CAD发生情况,据此分析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早期诊断方法。结果IKD组患儿的持续发热时间,明显比KD组更长,P<0.05;IKD组患儿的结膜充血、皮疹、手足硬肿、口腔黏膜充血发生率,均明显比KD组更低,P<0.05;IKD组患儿的卡疤红肿率,明显比KD组更高,P<0.05。但两组患儿的发热、肢端脱皮、淋巴结大、肛周脱屑发生率均相当,P>0.05。IKD组患儿的WBC、CRP,都明显比KD组更高,P<0.05;但两组患儿的PLT、ESR、Alb、ALT、血钠、Hb等值均相当,P>0.05。两组患儿的心电图异常率均相当,P>0.05。IKD组患儿的CAD发生率,明显比KD组更高,P<0.05。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特异性较低,临床诊断时需在临床表现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降低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误诊和漏诊。

  • 标签: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 早期临床诊断 诊断方法
  • 简介:患者男,17岁,因右食指被机器压断后3h入院。专科所见:右食指甲根部以远指体完全离断,创面呈斜形。创缘不齐,皮肤挫伤较重,创面内可见神经、血管抽出约0.3cm。离断指体完整。入院诊断:右食指末节完全离断。急诊在指根麻醉下拟行右食指原位缝合术,术中将创面内组织修剪整齐,咬骨钳将骨折端碎骨咬除并挫平,克氏针将近端骨折端钻3个小孔。

  • 标签: 原位缝合 断指 创缘不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34岁,因“发现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4天”入院。患者4天前因腹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行CT检查示左侧肾盂旁巨大囊肿并腹腔积液。追问患者病史,否认平素肾区胀痛感,否认高血压,否认肉眼血尿,否认发热等不适。否认外伤史,否认遗传病史。入院后专科查体:腹膨隆,腹部可触及一巨大囊性占位,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痛,左肾区叩击伴明显液波震颤感,双侧输

  • 标签: 完全性重复肾输尿管并重度积水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