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股骨骨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耳穴豆配合中药烫熨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2年7月-2023年7月的60名患者进行实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耳穴豆配合中药烫熨,最后对比两组患者NRS评分、镇痛效果比较。结果:进过实验可得,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镇痛作用的指数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耳穴豆,结合传统中药烫熨可减轻股骨骨折患者肢体的酸痛,效果确切。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愈合 疼痛 耳穴贴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动脉部分切除后应用外静脉1期重建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1例患者进行了右侧总动脉部分切除,应用同侧自体外静脉进行Ⅰ期血管重建。本患者为女性31岁,甲状腺髓样癌晚期,欲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瘤灶和颈部转移肿大淋巴结将右侧总动脉下部一段绝大部分包绕,长度约4cm,术前行球囊阻塞实验阴性。手术中在肿瘤包裹的总动脉段上下各保留约0.5mm安全界后切除右总动脉约5cm,用同侧自体外静脉连接重建,外静脉管径为总动脉管径2/3,手术成功,术后愈合良好,Ⅰ期愈合,无并发症。术后3d、1w、1月,2月,6个月,1年后分次复查,重建血管未见堵塞。结果随访12月,患者未出现脑缺血症状,管壁变厚,考虑静脉壁部分动脉化1。结论应用外静脉重建总动脉的手术方法较应用大隐静脉修复,具有简便,时间短,手术切口少,创伤小等特点,重建后未出现因动脉压力高引起重建静脉管壁怒张或破裂等情况。但手术例数少,统计学比较无法进行,需长期积累。总结外静脉代替大隐静脉行总动脉置换、重建,优点多,创伤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方向。

  • 标签: 颈外静脉 重建 颈总动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49-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枕交界区推拿治疗在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64例患有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 A(枕交界区推拿治疗)组和 B(常规脊柱推拿治疗)组,评价疗效。结果 A组 VAS评分、肩旋转度优于 B组( P<0.05)。结论 性眩晕应用枕交界区推拿治疗,可以减缓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提高肩颈部位的活动度,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推拿方法。

  • 标签: [ ]颈性眩晕 枕颈交界处推拿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正>患者1,女性,76岁。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1周,呈持续性,曾在其他医院就诊,诊断为弓降部主动脉夹层,后转入我院。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提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后缘。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有变异:仅有左侧锥动脉自左锁骨下动脉发出;右锁骨下动脉及主动脉弓未发现右锥动脉(见图1)。因内膜撕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后缘近,手术需要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同时要转流以保证左锥动脉供血。

  • 标签: 左锁骨下动脉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主动脉夹层 人工血管 右锁骨下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在颈椎病患者痛症状治疗中采用针刺丛刺方法治疗效果的分析研究。方法:在医院中选择80名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结合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每一组中患者的数量均为40名,一组患者是采用中频的方式予以治疗,这组患者被称为中频组;另一组患者是采用针刺丛刺的方法来治疗,这组患者被定为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两个疗程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的治疗结果判断针刺丛刺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针刺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更高,整组患者的痛情况均得到了明显好转,而且患者对治疗过程的评价也比较高。结论:在进行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时候,针刺丛刺方法的结合应用具有较强效果,可以在后续的临床上加强应用。

  • 标签: 针刺 颈丛刺 颈椎病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背景:股骨短缩是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常见现象,其发生、临床症状及其转归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短缩的发生、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股骨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患者的X线片测量股骨短缩情况,记录股骨短缩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预后情况;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与Singh指数等情况,分析股骨短缩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间110例患者中股骨短缩≥5mm的发生率为55.5%(61/110),≥10mm的发生率为33.6%(37/110),≥20mm的发生率为6.4%(7/110)。75.4%的股骨短缩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股骨短缩组的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无短缩组(P〈0.05)。疼痛是股骨短缩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股骨短缩的发生与骨折的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以及骨骼质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股骨短缩组对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但与晚期股骨头坏死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有较高的股骨短缩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应密切观察。股骨短缩可一定程度上影响髋关节功能,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骨折的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以及骨骼质量是决定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股骨短缩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颈短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综合治疗肩腰腿痛的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我院院内制剂宣痹活血胶囊(颈椎病)、黄萸腰腿痛胶囊(腰椎病)以及自拟除痹通络汤局部熏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Pauwels角分类可分为Ⅰ型:小于30°(即内收骨折);Ⅱ型:30°-50°;Ⅲ型:大于50°(即外展骨折)。内收骨折是指远端骨折与两髂嵴联线所形成的角度(称Pauwels角)大于50°;而外展骨折是指此角小于30°;前者属不稳定骨折,容易变位,而后者属于稳定骨折,如果继续受到暴力或移位应力,处理不当可转变为不稳定骨折。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分类 不稳定骨折 远端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加长锁定外科解剖板治疗延伸到中段的肱骨外科骨折的应用。方法采用加长锁定外科解剖板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骨折延伸到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6例。结果随访6例,平均随访9,5个月,桡神经损伤病例术后2个月功能恢复,2例肩关节外展80。受限,全部病例均临床愈合。结论根据患者肱骨损伤的程度选用加长锁定外科解剖板治疗延伸到中段的肱骨外科骨折均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并能减少创伤,降低骨不连或骨迟缓愈合的发生率。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加长锁定外科颈解剖板 治疗 病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青年股骨骨折治疗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现分析股骨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取52例中青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抽签法分为均等人数的两组,分别为FNS组、空心螺钉(CCS)组。比对手术指标、复位质量、愈合和下地负重时间、髋功能、Barthel指数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FNS组手术指标水平较CCS组高,但结果不存在差异(p>0.05);FNS组复位质量与CCS组比较无差异(p>0.05);FNS组愈合和下地负重时间短于CCS组(p<0.05);FNS组髋功能分值和Barthel指数均较CSS组高(p<0.05);FNS组并发症出现概率较CCS组低(p<0.05)。结论:FNS固定治疗方式在中青年股骨骨折治疗中,近期效果优于CCS固定方法,骨折愈合质量较高,加快早期自理能力恢复。

  • 标签: 中青年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