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自2010年10月01日至2014年10月01日期间于我科行子宫全切术(保留双侧附件)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取月经规律,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无内分泌疾病妇女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于术前月经第五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及雌激素(estrogen,E2)水平,以判断卵巢的相关功能.结果两组术前的FSH、LH及E2水平差异不明显;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FSH、LH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E2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围绝经期症状如术后盗汗,阴道干涩,性交痛等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高.结论子宫全切术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明显,会造成患者卵巢功能不断减退,且与时间呈正相关.关键词子宫全切术;卵巢;激素中图分类号R71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52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卵巢功能早衰(prematureovarianfailure,PO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然而,卵巢早衰是一种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功能提前衰竭性疾病,至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压力不断增加,女性POF问题亟待解决,成为相关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此,本文从病因分析入手,主要对卵巢功能早衰中西医研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卵巢功能 早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卵巢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止血两种方法引起的卵巢功能改变。方法选择因单侧卵巢良性囊肿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双极电凝组和缝合止血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窦卵泡计数(AFC)的变化及月经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均出现血清E2和AFC降低,FSH和FSH/LH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月经异常的双极电凝组有6例(占15%),缝合组有3例(占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缝合法是保护卵巢功能的较好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囊肿 卵巢功能 止血方法 双极电凝 缝合止血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处理残留卵巢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的62例患者,按照处理残留卵巢的方法分为两组,术中采用缝合方法止血3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32例作为对照组,以雌二醇(E2)、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卵巢功能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两组患者的E2降低,FSH、LH均升高,分别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相同时间两组之间E2、FSH、L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后卵巢功能降低,采用缝合止血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应作为首选的处理方法。

  • 标签: 腹腔镜检查/卵巢肿瘤 止血技术 伤口缝合技术 电凝术 卵巢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采用单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单极电凝止血的方法进行止血,对照组患者实施缝合止血的方法进行止血,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者月经异常率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SH、LH、E2等激素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月经异常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严格的掌握电凝时间以及强度,在能够确保止血充分的基础上,不会对患者的卵巢组织造成损伤,止血效果与缝合止血法同样令人满意。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囊肿剥除术 电凝止血 卵巢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在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应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90例,根据医生意愿分为双极电凝组、单极电凝组以及缝合组各30例,比较3组术后1、6个月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结果13组均随访满1年,单极电凝组月经紊乱发生率为33.3%(10/30),明显高于双极电凝组[10.0%(3/30),χ2=4.812,P=0.028]及缝合组[6.7%(2/30),χ2=6.667,P=0.010],双极电凝组与缝合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23组术前、术后1个月FSH、LH、E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双极电凝组FSH、LH、E2与缝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极电凝组FSH[(10.43±2.04)U/L]及LH[(18.58±3.82)U/L]水平明显高于双极电凝组[(8.12±1.82)U/L,(13.31±2.53)U/L](P〈0.05)和缝合组[(7.08±1.68)U/L,(12.61±2.68)U/L](P〈0.05),而E2[(252.5±26.9)pmol/L]明显低于双极电凝组[(321.3±28.2)pmol/L](P〈0.05)和缝合组[(313.7±31.4)pmol/L](P〈0.05)。结论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应用双极电凝止血相对单极电凝止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卵巢囊肿剔除术 腹腔镜 双极电凝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卵巢功能去势与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他莫替芬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卵巢功能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获益率为59%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37%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6.1017,P<0.05);观察组患者无病进展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t=6.03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功能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增加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与耐受性,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卵巢功能去势 芳香化酶抑制剂 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愈率、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和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且观察组较高.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且对照组的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均较高.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非手术治疗SAP并发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疗效较为令人满意,且中药对SAP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特别是对胃肠功能衰竭的预防作用更为显著.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衰竭;中药;非手术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8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衰宁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8例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过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治疗操作,降低饮食中的蛋白量、降压、控制水电解质和酸中毒的情况。治疗组在这一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使用肾衰宁来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内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之后,两组患者体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都有明显的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水平相比对照更加明显,两组患者的整体临床质量效果明显。结论肾衰宁片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同时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 标签: 肾衰宁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肌酐 尿素氮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26-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施行血液透析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92例,死亡8例,治愈率92%,病死率为8%,本组无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结论早期血液透析是抢救急性肾衰、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关注、实践。

  • 标签: 血液透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急性肾衰竭的发病率高,很多原因均可以发生,而且致死率高,会伴有其他并发症,所以如果发现应及时进行救治。在治疗早期要根据患者的个人状况,分析在多种血液净化治疗的方法中找到具有针对性、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研究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及治疗效果。

  • 标签: 危重患者 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净化 治疗研究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60-01
  • 简介:摘要慢性心功能衰竭指的是因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功能、结构变化,并进一步造成心室充盈、射血障碍等的情况,被认为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命安全等都有严重的威胁。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而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的情况下,患者发生慢性心功能衰竭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的方法很多,无论是中医治疗方法还是西医治疗方法都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慢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相关文献为依据,对其现阶段的研究情况、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等进行研究。

  • 标签: 慢性心功能衰竭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为药物性肾衰竭的住院患者共6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药物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62例药物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57例治愈,均在2~4周内恢复肾功能,治愈率为91.94%。肾功能异常或未恢复的有3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有1例,自动出院1例。

  • 标签: 肾损害 肾功能衰竭 药物毒性